《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辩证篇
回答: 【资料帖勿评】《辩证兵论》合集 由 老寒腿7979 于 2024-10-24 7:16
《辩证兵论》韬晦演绎之
辩证篇
著者:老寒腿7979 大歼之条件于敌我有利与不利条件,乃敌我皆会遇到之可能,而创造全歼与速诀之主观实力与客观战机,又需付出代价。
有利条件下,兵马决胜负,胜负决兵马;兵马决城地,城地决兵马;兵马决进退,进退决兵马。
勇或蛮,谋或贼,忍或懦。
术之兵马,其可消、可倍、可半也。
不利条件下,胜负,其无小不成大,无失则无得。在敌强我弱而主观条件不充分之前提下,客观方面捕捉战机之代价尤为重要,而且其结果之全歼与速决,定然不能完全。
令于行,命于果。对战机之把握,即对其真假之识别,为水平与代价所决定。
验乃事,辩乃事。 走歼之条件于敌我走歼之条件于主动与被动,其关键为兵力运作之机动性能。
不利条件下,即敌主我被,敌强我弱之际,双方皆于动态之中,故我方灵活机动能力定然优于敌方。敌重我轻,走歼之。行以走歼,意于城地;走歼走歼,宜走宜歼。
能则动,动则能。进退得失于机,机于进退得失;敌合行之以走,敌分施之以歼;敌我之轻可或,敌我之重可或,蝉雀可或,面背可或,进退可或。进退大开合,进退一隙间。
意兵马,意寡先意众,意众先意寡;意城地,意大先意小,意小先意大。
有利条件下,即我主敌被态势,敌之动乃对于我之动之被动,现于驻止之敌之重点防御动作和作为。
此条件之下,其动作愈沉重作为愈既定,则愈不利于机动。同时,我方因赘于进攻条件,亦不利于机动。敌我双方之动仅于战机虚实反应之一现。
敌重我重,非大歼不可施之,于走歼尚为诈术耳。
动于静,不可现之于形,否则必漏之于机。于身愈过重,于机愈无能;机于后会,纵敌自重之。 集中与分散之形式与实质形式即动作,被围而处于劣势之敌乃集中之敌,而我则为分散;实质即兵术,我因集中优势才得以施围,此为前提条件;而相对地,敌处于劣势乃因其分散而成为弱敌。
围而割之,众暴寡;围而割之,寡机众。
同一兵力,可优可劣。于总体呈劣势者,于局部可呈优势;于总体呈优势者,于局部可呈劣势。总体与局部,分合之间,内外之观。全于速,不可兼也。大歼必互合而成巨力,大歼必自分以施围割。略之一而为十,术之十而为一。
优势,碍于兵力之对比,碍于术之深浅与运作。
兵力,略之为合,术之或分或合,实之则为分。
用兵之理众欺寡,用兵之术少胜众。排兵布阵,莫过于心向。集中与分散并无明显分界,看似集中者而实则分散;看似分散者而实则集中。集中与分散是相对的,我方集中是为着使敌方分散。而我方分散又是为着促成敌方分散之条件——集中。
集中与分散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另外,集中与分散又是指战役战斗的某一方面而言的(对于这一方面是集中,而对于另一方面是分散,反之亦然),即它们是可以相兼的。
兵力的集中与分散,是战争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一切兵家的作战水平都将在这方面完全体现。
应当承认关于集中与分散的运用与执行是有距离的。
对于兵法之理论,上智下愚;对于兵法之实践,下智上愚。 虚(动)与实(恒)相对之于绝对,绝对亦于相对。相对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绝对的东西,其实又是有其相对条件的。
基本条件未变,则实质不会变;实质虽不变,形式却可千变万化。其所谓“兵不厌诈”。这是关于战术的应用技巧问题。
实(恒)。用兵之道,系于天地之道;胸中之术,世间万物。战况变,兵器变,而术之要素不变;术之要素不变,以其为战事之根本。
虚(动)。用兵之道,随日月移,随战事移,不可不变;兵术,无定理,随时地之诈术耳。 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外部要求顺应,同时是对内部的选择;对内部的掌握,同时亦是对外部的改变。
顺天时,敌取利则义归我;应地利,敌取大则众归我。
以机为要,强敌必长质量,则我长数量。善机善战,少胜多胜;早打早背,因小失大。
略之兵力分合,术之战机把握。 军事性与政治性军事性是可融的,而政治性则是排他的;二者又互为依存条件。军事是政治的执行者又是维护者。军事原则和政治原则是关联的又是分立的;政治理论指导军事理论,军事理论启发政治理论。
置兵法于和平是一种阴险,置政治于战争亦是一种阴险。
知其战法而识其人性,识其人性而知其战法。
辩证理论,其适时地则为真理,背时地则为谬论。 理论与应用理论是一定的肯定的基础,而应用则是不既定的否定之否定的内涵。
帅的用兵原则是一回事,将的用兵原则是一回事,战场上,它们是一回事。将的用兵原则加将的用兵原则等于帅的用兵原则,帅的用兵原则加将的用兵原则等于将的用兵原则。
作战形式上,众则必重而机之,机则必寡而众之;作战准备上,无得不机,无失不机;作战部署上,分合兵力乃周知之学问,捕捉战机乃骗知之学问;战斗作风上,出口虚留死路,下手虚留生路。 清晰性与模糊性清晰性:
论证的排它方面即诡辩,而形式共同;辩证的排它方面即折衷,而结果共同。(主观上)理论因排它而得到同一,其属于死性之定然。
辩即偷,其在乎胜负,在乎时地也。大道理取折衷即小道理,小道理取辩证即大道理。积小成大,因小失大。模糊性:
实践当中,正与反是有其各自存在的相对的条件的;条件的改变,则二者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其属于活性之或然。
内层次的主次要矛盾,于外层次中或可反之;小区间的中心环节于大区间中,或可反之。其中有术。
集中兵力是对的,既集中又分散兵力是对的,分散兵力是对的。
后者为机,其或为判断之把握,或为节奏感融会于神经,亦收亦放。
心向者,在于策划,在于指挥;亦在于目的,在于过程;既在于敌之外,亦在于敌之内。心向者,一或二或半,极至或多或无。
心含向,向含心;心而向,向而心。心向,略适之,术适之,上适之,下适之。
真理创造人为,而人为亦创造真理;我应遵循战术,而战术亦应为我服务。 外向性与内向性无论是从高远处之宏观去看,还是着纵深处之微观挖掘,前后同一实质唯方向相反。
战术产生的基础。兵法新说,源于群体关系新说,并依其文明发展之程度而变更。然而,在事物的基本依存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事物的实质不会变。这应从微观的基本成份结构去着眼,因此,所生事物之依据是不明显的。
战术与战略的关系。战略与战术是两回事,战略胜利与战术胜利又是两回事。战术胜利是一个过程,证明着战略胜利这个结果,此实践异于理论之处。
面对半个对手,略之流寇,术之精英;面对两个对手,略之自政而立、隐营走歼,术之附敌制敌、大歼而正;面对一个对手,略之分合,术之机动。
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关系。求生诀死乃一切战法之根本,然,无死无生,不舍不得。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其自身即辩证。条件不同,则前后次序之排列亦不同,效果不同,原则之形式不同。 单性与复性单性是既定的、狭义的;相对之于绝对的直观反映。复性是对立统一的不特定的两个方面,是广义的、绝对之于相对的、抽象的概括。
单性,要求事物的性质,只有在其发展结束后方可总结归纳,要求有切实的客观依据(直接的)。以此为条件,一定性质的事物,只可以有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复性,指事物是产生与发展的关于溯及以往和推之继往的两个过程。
术出于战,战出于术;术之形可变,术之理不变。 老寒腿7979
出版于2002年5月
节选于2013年11月16日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