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崩溃三(1945) 原创 毛轶颀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2★★☆♂] 于 2024-10-19 9:28 已读 857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战至1944年末,从德军的视角看,东西两线的敌军已经迅速的向着1939年的国境线逼近,而帝国的龙兴之地,普鲁士也早已成了战场。东西两线的德军还都在止不住得向后退,除了莫德尔等少数几位将帅,饶是三令五申,几乎没有一个将军愿意死守阵地,哪怕已经堡垒化了的德国本土城市、要塞,哪怕陷于合围都无法让他们死守,他们要么不顾死伤得突围,要么直接投降。

战局已经如此糜烂,似乎是该到了考虑下如何体面的结束战争的问题的时候了,但是美苏盟军的要求却是无条件投降,这又让帝国如何体面?别说元首不同意,就连还在预谋政变的亲英美的军官团也不同意,不能提条件,那为什么还要投降?
于是,战争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
最后的攻势


如果战争还要打下去,那就总还有一个怎么打的问题,面对两线作战的局面,唯一的解题思路依然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两线中的一线,解决掉这一线的敌人之后,再利用内线机动迅速回援另一线,好在1944年末,德军的战略纵深几乎已经耗尽,利用德国境内高效的铁路网,东西两线的驰援无非就是兵力的国内调动,迅速是可以保证的,但面对西线的200-300万盟军,东线的600-700万苏军,要集中起优势兵力却谈何容易?

最容易想到的方案自然还是优先解决西线——趁美英联军立足未稳之机,将其拦腰斩断,一击毙命。毕竟一来西线并无宽广纵深,德军装甲兵力可以短时间内迅速奔向海岸,这样的进攻,他们四年前就轻而易举得实现过,二来西线敌军兵力只有约东线敌军兵力的1/3他们的主战坦克性能也不如东线的苏军,三来在诺曼底战役中后期的数次反击无果也让德军发现了盟军似乎对于战场态势和战机把握的能力还很一般,因为联军接二连三得没能把握住德军全力反击而导致的后方空虚的机会,而要是美英联军和德军互换位置,德军在这种态势下一定会果断发起包围战。

当然,即便如此,德军依然耗尽了在西线的装甲力量,最低时西线德军的可动用坦克数量已经达到了个位数。而其后的花园市场战役更是让德军觉得,美英联军指挥混乱,不会机动,
无力把握战机。柿子专挑软的捏,因此,早在1944年夏秋,德军就已经决定要在西线给美英联军以致命一击,但德军还需要时间恢复元气。此外,联军的空中优势依然让德军头疼,如果联军依然占有天空,那么不论投入多少坦克都是白费,战役不可能有持久性。

那么如何夺回天空呢?显然德国空军是靠不住的,自1944年夏秋德军丢失了罗马尼亚以来,航空汽油的储备已经消耗殆尽。由于美军长期占领天空,在西线德军几乎已经没有了大规模的机库和设施良好的机场,零星起飞的战机去面对乌泱泱的美军轰炸机群简直就如同螳臂当车式的自杀。在战争前期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如今只能在东线和苏联人打打游击战了。

因此,或许就只能靠天气了吧,就这样,战役定在了冬季,德国人只能祈祷好运气和暴风雪的持续。但发现问题的不止德军一方,美英联军总司令也发现了自身指挥层级过多,且由不同国家的将军错层指挥而带来的部队间沟通不畅,各自为战,无法相互配合的问题。并采取了果断处置,为百万将士的生计,放弃了之前为显示美军的团结和大度,拉拢大英帝国小兄弟们的偏平权的组织架构,弱化了非美军将领的指挥权,改而以美军将领替代之。除此之外,考虑到即使指挥层进行了改组,但英军、加拿大军、法军未必就会甘心听命于美军指挥,或者甘心配合美军作战,而同样的美军也不会甘心听命于英军指挥,或者甘心配合英军作战,之前的数次战役,这样的竞争关系差点导致不可挽回的恶果。

因此,美英联军最高指挥层要求部队采取最平稳的齐头并进的平推战术,每个军团只管好自己划分到的区域,如果自己突前就停下来等两侧的友军,如果自己落后了,那就充分利用己方的空中、火力和数量优势,平推过去,直至齐头并进。而放弃需要部队相互间配合才能完成的复杂战役动作,比如穿插、合围等。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安排,才有了后来巴顿将军的装甲部队横跨战场前往解围的场景
因为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解围行动违背了上述行动准则

在整肃了720事件的政变将领之后,德军的军情保密能力一下子提升了一大截,此后再未有大的战役行动计划提早泄漏的情况出现。但某种意义上也为时已晚,已经没有多少次大战役可以准备的了。但不论如何,至少本次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得到了保证。

战役的持续性则只能取决于天气和运气了(战至1944年底,德军普遍开始缺乏油料,因此战役的持续性还取决于能否攻占美军的仓库,缴获足够的油料),圣诞的暴风雪持续了约一周时间,德军的全面攻势也仅持续了约一周的时间。随着天气放晴,美军陆航重新占领天空以及德军油料储备不足,全面攻势只能改为重点突击。而重点突击也未能维持太久,随着美军援兵赶到,德军不得不放弃战役企图(不论是战前的大解决方案——直冲安特卫普,还是小解决方案——拉直战线)都未能达成。

西边不亮东边亮,握有制空权的美军打不动,那就只能再去东线碰碰运气了,至少东线没有遮天蔽日的轰炸机群。19453月,德军在匈牙利战场发动了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代号春醒行动)。战役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德军又败了),但战役的过程却值得玩味。不同于过往的各场战役,党卫军虽然装备精良也承担最艰苦的作战任务,但战役的主力和核心一般都还是德国国防军,但这次党卫军成了战役的绝对主力和核心。


因为,两个月前的东普鲁士战役期间,德国国防军第四集团军在未受到敌军主力攻击,未通知集团军群,也未告知最高统帅部的情况下,放弃了最高统帅部和集团军群要求其坚守马祖里湖区坚固防线并带着勒岑要塞守军一同私自后撤。仅仅是因为两翼战况恶化,集团军司令认为死守防线就意味着被包围,他们就擅自放弃了东普鲁士核心城市柯尼斯堡(德国文化的发源地,康德的故乡,如今叫做加里宁格勒)外围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元首除了事后将其撤职,也无可奈何。但最终第四集团军也未能逃脱被合围的命运,只是司令的抗命和调动徒增了部队的混乱,而他们也不得不在没有坚固工事的地段面对被合围的命运。

此,元首彻底失去了对国防军的最后一丝信任,德军如若还想取胜,国防军显然已经靠不住了,剩下的就只有依靠元首忠诚的党卫军了。也因此,帝国的最后一场进攻战役的主力完全由党卫军组成,然而,战至关键时刻,急需投入预备力量的时候,德军突然发现,作为主攻的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居然有近半数的部队被刻意滞留在了德国国内未投入战场,而党卫军却无法对此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帝国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最终时刻了,自然谁都想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特别是那些手握权柄的大人物们。

最终时刻


随着冬去春来,东西两线的敌人也重新转入攻势,帝国也将迎来他的最终时刻。而这种时刻往往最能考验人性,同时也是最能考验帝国头头面面的人物们表演两面派的功底的时刻。

在帝国内部,无条件忠诚于元首的,恐怕也只有少数出生底层,从基层做起,一路被元首提拔起来的军官了,而即使是这样的人物,其中也很少有人真正认同纳粹的极端意识形态。毕竟已经是二十世纪了,殖民和掠夺早已是野蛮和落后的代名词,而在当时代表二十世纪的进步思想的意识形态或来自美国,或来自苏联,古老的欧洲正在全方位的衰落,从工业产能到文化理念。包括纳粹党的高层领导们,只有当从帝国占领区能掠夺到源源不断的财富、资源和奴隶时,他们才会是忠诚的。而当帝国开始分崩离析,帝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的时候,忠诚显然是最不值钱的品质。他们已经聚敛了无数财富,他们并不想和帝国一起被埋葬。

随着春醒行动的失败,柏林战役也顺势展开。在帝国最后的数月里,在已经拼光了所有的突击力量之后,在重组部队已无可能的情况下。元首的幕僚们还在为垂死的挣扎和最后的苦熬找寻理由相互鼓气。

然而在普鲁士的历史上居然还真有这么一个已经输掉了战争却在最后时刻翻盘的史实。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以一国对抗欧陆最强的三国,法奥俄三国联军,普鲁士在接连重创法军和奥军之后,败于俄军之手,而在其几乎兵败国灭的时候。俄国女皇的突然死去使得战局发生了惊天逆转任的彼得三世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的脑残粉丝,他带领俄国退出战争并归还了所有占领领土从而不仅挽救了普鲁士还壮大了普鲁士。很难理解历史会安排这样的奇迹突然发生,但那也确有其事

是的,帝国已经到了只有祈祷奇迹发生的时刻了。就在帝国只能将命运寄托于神迹的时候,巧合的事还真的发生了,柏林战役的序幕刚徐徐拉开,罗斯福总统却因脑溢血病逝而没能看到最终的胜利。而这着实让此前还在以腓特烈大帝逆转翻盘的故事相互打气的元首和他的幕僚们兴奋了一阵,帝国似乎再次受到了上帝的垂青。但终究,奇迹还是没有发生,或许普鲁士的国运早已在一场场屠杀中耗尽了。

而在短暂的兴奋之后,战争并没有突然停止,相反炮声却越来越近,把元首从奇迹的幻想中拉回了现实。元首明白最后的时刻已经到来。随着元首的自杀,随着苏联的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楼顶,19455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最终时刻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已经走投无路的日本帝国却并不甘愿步盟友的后尘——无条件投降。虽然战事已经全面被动,但与已经被苏军攻入柏林的德国不同的是,日军还控制着从中国东北到西太平洋诸岛的广大地域,日本还有一亿狂热的民众。战败看似已经不可避免,但日本还要争取到有利的条件,还希望能保住绝大部分大战的成果。至少在1945年的5月,日本的最小防御圈,大体看起来还是完整的。

硫磺岛的惨胜以及攻占冲绳岛后日本军民宁死不降的表现让美军有些发怵。是的,如果每战都按硫磺岛战役的战损比打,那么美国士兵怕是拼光了也无法完全占领日本。

但这毕竟是一场世界第一工业国同一个刚跨过工业化门槛的国家的战争。世界第一工业国有的并不只是人口,还有当时世界并不熟知的核力量。为了测试新武器的威力,美国人特意选择了战争中城市建筑保持相对完好而又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广岛和长崎——来测试他们新武器的威力,同时威慑他将来可能的竞争对手。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美国陆航还有数千架战略轰炸机可以从欧洲战场调去太平洋,还有从德国缴获的不久之后就将形成战力的火箭技术,还有数千艘战舰组成的太平洋舰队可以继续执行海上封锁,还有在远东的苏、英、中三大盟友——如果苏联迟迟不愿意动手,那么在缅北横扫日军的美援国军也可以从西南再出发。至1945年已有13个军换装美械,包括所谓五大主力,部分军完全由美军提供后勤补给,可以说是由中国军人组建的美国军。这13个美械军中换装最完全的部队是成体系的从轻武器到重武器完全换装了美械,包括火炮,坦克等。这远不同与战争初年的德械调整师只是部分步兵装备换装了德械,其火力和机动能力已经远超当面之敌。

总之,胜利只是一个花多少代价和花多少时间的问题。当然最终压垮日军的还是战场上的铁拳,在原子弹爆炸的数天后,苏联对日宣战,看似完整的最小经济圈在苏军的钢铁洪流之下迅速塌缩,仅仅一周的时间,苏军便已击溃日本帝国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精锐兵团(关东军),并攻入朝鲜。至此,美苏分别从海上和陆上彻底截断了日本经济循环的任何可能,日军继续抵抗下去的意志彻底崩溃——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