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的山岗上站着众姐妹 (1) 黛玉
回答: 花谢花飞花满天 --- 漫谈[红楼梦](zt) 三,荒凉的山岗上站着众姐妹 由 老格 于 2024-10-09 8:43
1) , 黛玉
人一辈子,碰上个漂亮女孩容易,而碰上个即聪明又漂亮的就难了,若要碰上个即聪明漂亮,又能心心相映、灵犀相通的女孩就难上加难了。所以曹雪芹说碰到黛玉,是宝玉前世修来的福气 ( 见第一回 : 甘露灌溉 ) 。大观园众姐妹中,和宝玉一样,热爱生命年华,但敏感于华林的悲凉之雾,却决不愿苟且于污浊的,唯有黛玉。可惜,无论是过去的戏曲还是当今的电影、电视连续剧,都误读了黛玉。曹雪芹的黛玉不是那个哭啼啼,酸溜溜,苦兮兮的形像。曹雪芹的黛玉是阆苑仙葩,秉绝世之精神灵气,她 " 姣若春花,媚如秋月 "( 第 5 回 : 绛珠妹子 :) , " 风流婉转 "( 第 25 回 ) ,而且聪明灵慧。在幼儿时,她和宝玉等玩笑打闹, " 静日玉生香 "(19 回 ) 、 " 俏语谑娇音 "(20 回 ) 。童年时帮宝玉作诗蒙骗王妃姐姐 ( 比起贾政在这王妃女儿面前的恭恭敬敬,黛玉是毫不忌讳,又胆大又可爱 ) ;以后和宝玉一起掩埋落花,偷读禁书 (23 回。两个知音 ) 。少年时玩参禅游戏时戏斥宝玉不坚不贵 ( 黛玉表现 : 活泼聪颖 ) ;以后一起办诗社 ( 诗词魁首 ) ,开 PARTY( 夜宴 ) 。书中长大后的黛玉哭的很少,而多了大方和坚韧,她在大观园的萧条气氛中重开桃花诗社 (70 回 ) ;她为宝玉作临贴功课是在众姐妹中最体贴,用心出力最多的 ( 第 70 回 : " 紫鹃走来 , 送了一卷东西与宝玉 , 拆开看时 , 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 , 字迹且与自己十分相似 . 喜的宝玉和紫鹃作了一个揖 , 又亲自来道谢 ") 。 在曹雪芹的八十回红楼里,黛玉最后出场是在第 79 回初,遇上宝玉祭晴雯。这是曹雪芹描写黛玉最后的文字,抄在这里 : 话说宝玉祭完了晴雯 , 只听花影中有人声 , 倒唬了一跳 . 走出来细看 , 不是别人 , 却是林黛玉 , 满面含笑 , 口内说道 :" 好新奇的祭文 ! 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 ." 宝玉听了 , 不觉红了脸 , 笑答道 :" 我想著世上这些祭文都蹈于熟滥了 , 所以改个新样 , 原不过是我一时的顽意 , 谁知又被你听见了 . 有什么大使不得的 , 何不改削改削 ." 黛玉道 :" 原稿在那里 ? 倒要细细一读 . 长篇大论 , 不知说的是什么 , 只听见中间两句 , 什么 ` 红绡帐里 , 公子多情 , 黄土垄中 , 女儿薄命 .' 这一联意思却好 , 只是 ` 红绡帐里 ' 未免熟滥些 . 放著现成真事 , 为什么不用 ?" 宝玉忙问 :" 什么现成的真事 ?" 黛玉笑道 :" 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栏 , 何不说 ` 茜纱窗下 , 公子多情 ' 呢 ?" 宝玉听了 , 不禁跌足笑道 :" 好极 , 是极 ! 到底是你想的出 , 说的出 . 可知天下古今现成的好景妙事尽多 , 只是愚人蠢子说不出想不出罢了 . 但只一件 : 虽然这一改新妙之极 , 但你居此则可 , 在我实不敢当 ." 说着 , 又接连说了一二十句 " 不敢 ". 黛玉笑道 :" 何妨 . 我的窗即可为你之窗 , 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 . 古人异姓陌路 , 尚然同肥马 , 衣轻裘 , 敝之而无憾 , 何况咱们 ." 宝玉笑道 :" 论交之道 , 不在肥马轻裘 , 即黄金白璧 , 亦不当锱铢较量 . 倒是这唐突闺阁 , 万万使不得的 . 如今我越性将 ` 公子 '` 女儿 ' 改去 , 竟算是你诔他的倒妙 . 况且素日你又待他甚厚 , 故今宁可弃此一篇大文 , 万不可弃此 ` 茜纱 ' 新句 . 竟莫若改作 ` 茜纱窗下 , 小姐多情 , 黄土垄中 , 丫鬟薄命 .' 如此一改 , 虽于我无涉 , 我也惬怀的 ." 黛玉笑道 :" 他又不是我的丫头 , 何用作此语 . 况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 , 等我的紫鹃死了 , 我再如此说 , 还不算迟 ." 宝玉听了 , 忙笑道 :" 这是何苦又咒他 ." 黛玉笑道 :" 是你要咒的 , 并不是我说的 ." 宝玉道 :" 我又有了 , 这一改可妥当了 . 莫若说 ` 茜纱窗下 , 我本无缘 , 黄土垄中 , 卿何薄命 .'" 黛玉听了 , 忡然变色 , 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 , 外面却不肯露出 , 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这里的黛玉没有一点酸苦爱哭的样子,而是坦然随和,懂事体贴,为安慰宝玉而多作笑颜,宽言宽语。伴着曹雪芹作红楼的脂砚斋在 " 茜纱窗下 , 我本无缘 , 黄土垄中 , 卿何薄命 ." 这句旁边批道 : " 虽耒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预示黛玉即将夭折。 那黛玉会是怎样夭折的呢 ? 我想,决不会象高愕的补书里那样,被傻乎乎地蒙骗,然后怀着对宝玉的深仇大恨而被气死。高愕把两玉都写成了傻子,也完全不顾两玉心心相印之爱情;其次,黛玉的死也不会象王扶林电视连续剧里演的那样平平淡淡,无声无息的病死。从小时斗嘴到诗会夺魁,黛玉一直是曹雪芹尽力描绘的主角,其最后结局也该有高潮激烈的故事;还有,如本文上一节所说,黛玉也不会如现代生猛红学家所考证出的那样,投身皇宫,去毒杀雍正皇帝。那没有一丁点红楼梦黛玉的影子了。 红楼梦人物的命运还是要在曹雪芹的八十回红楼梦中去找。脂砚斋批红楼时说,曹雪芹的写故事爱用“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即将后面的情节在很早以前就用伏笔暗示。如袭人和蒋玉涵的姻缘在老早 (28 回 ) 就用那条茜香罗红腰带去点明了。而关于黛玉的命运在前八十回里也有很多“草蛇灰线 " 。 黛玉的结局将是上吊而忘 ( 如第 5 回其判词所说的“玉带林中挂” ) ,而这个结局将和那 个北静王有关。书上最明显的伏笔就是第 16 回那段 :"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翎香串珍重取出来 , 转赠黛玉 . 黛玉说 :" 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 我不要他 ." 遂掷而不取 " ;书上提到北静王的还有第 43 回宝玉悼金钏,找的借口是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没了;然后是第 45 回,宝玉要给黛玉北静王送的斗笠,黛玉说那成了鱼翁鱼婆了,后黛玉脸红,觉得说漏了嘴。 黛玉的结局会是嫁给北静王吗 ? 绝不会,黛玉不是袭人之流,这是最根本的,黛玉不是那种人。王爷算什么,黛玉当即就摔了那 " 臭男人”的东西;其次,如 79 回脂砚所说, " 茜纱窗下 , 我本无缘 , 黄土垄中 , 卿何薄命 " 是指黛玉,她不会成为富贵王妃,而是要薄命夭折;而且如黛玉判词“玉带林中挂”所指,她应该是投环自尽。 暗示黛玉结局的书上还有黛玉的两个影子,一个是“眉眼有些象林妹妹 " (74 回 ) 的晴雯晴雯是黛玉的影子,黛玉会如晴雯般被逼夭折,这比较明显。另一个影子不容易被注意到,那就是尤三姐,书上第 65 回点了下,当仆人兴儿和尤家姐妹谈到黛玉时,说黛玉 " 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 " 。尤三姐这个影子影示着黛玉为情自尽的结局。 那黛玉的命运和北静王该是怎样的关系呢 ? 按曹雪芹所埋下的伏线,应该是在元春王妃暴病而逝后,贾家命运汲汲可危。而黛玉之美丽才华早被北静王所知,要么是北静王先提示要么是贾家为维护其命根子先将黛玉许给北静王,反正是黛玉将被送入北静王府。而黛玉知道后坚决不答应,而贾家和北静王催逼甚紧, " 一年三百六十日 , 风刀霜剑严相逼 "( 黛玉葬花词 ) 。但黛玉自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 黛玉葬花词 ) ,决不屈服于王府,选择了投环自尽。那应该是在一个冬夜 : 玉带林中挂,冷月葬诗魂。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宝玉恨那快石头,那块伴着他出生的玉石(贾家的命根子:贾家和王府皇族的关系)。在第一次和黛玉相见,幼儿宝玉就气乎乎地摔它;又在第29回和黛玉赌气,恨黛玉不懂自己的心时,不砸别的东西,却单砸那个命根子。我年青时读红楼梦,总觉得这些描写有些莫名其妙、荒诞无稽,和红楼梦的现实主义风格不符,很久以后才醒悟到,那应该是曹雪芹的曲笔,他不能够把对皇族的愤恨明白写出,只好用快石头来代表。而黛玉自杀前和宝玉会是怎样的故事呢?那应该是全书的高潮,两玉之恋是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是曹雪芹心血所系,结局不会是个平庸的蛇尾。那最后的情、最后的爱应该是不同凡响,精彩绝论。这可先看看前八十回里晴雯和尤三姐的故事结尾,晴雯和尤三姐只是黛玉的一点影子,她们的故事只是最后高潮之前的小潮峰。但是三姐之"耻情归地府"的故事已是让无数人泪下;而晴雯最后的故事也已经是绝唱,在晴雯死之前,有她在抄检大观园时的不屈反抗的精彩表现,有宝玉探视、临终告别的感人情景;在晴雯死之后,还有宝玉的祭祀和诔文等绝妙文字。 我等无福,读不到曹雪芹所写的两玉最后的故事。这里只推测一点,黛玉在投环前和宝玉应该有过性爱。理由呢?一是黛玉的故事不会是晴雯或三姐故事的简单重复,应有更高的层次,黛玉不应该再淘晴雯和三姐之覆辙。那段改来改去改成了对黛玉的诔文:"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里面的“无缘”两字应该仅仅是指两玉不能结婚成为夫妻而已。和第五回里对袭人的判词一样,“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的“无缘”也只是说宝玉和袭人没夫妻缘,但是两人的性爱关系却是早有的;第二,前八十回里暗示了和宝玉有姻缘关系的都应该和宝玉有性爱,那不然不叫姻缘了,而黛玉是宝玉的“众姐妹”之首,两玉的木石前缘,本来就是自然之性,不会拘于夫妻之限制;第三,在第五回宝玉游太虚幻境时,那和宝玉领略男女之情的可卿,就是"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明示了黛玉和宝玉有男女之情;最后,要指出的是曹雪芹不会是迂腐的道学,绝不会有所谓的礼教束缚。前清的满族本来就开放,更何况曹雪芹对那个社会的否定很彻底。宝玉黛玉更是秉天地清明灵秀之气而生,两玉都自然随性,就说前八十回里黛玉的最后之言,黛玉第79回对宝玉说:"何必分晰得如此生疏.古人异姓陌路,尚然同肥马,衣轻裘,敝之而无憾,何况咱们!"。那时从心理上已经是情如一人了。在黛玉去世时,她和宝玉都已成人,早懂性爱,也不会在生理上“分晰得如此生疏"的。黛玉还给宝玉的不仅仅是所有的眼泪,还有所有的感情,所有的一切。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