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解剖5516例猝死者,发现猝死规律:易猝死的人,有3个共同点
很多人问我,做医生,最怕碰到什么哪种疾病?
虽然医学上有很多可怕的疾病,但我最怕碰到的疾病就是猝死,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猝死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让人措手不及,行医过程中,记得曾经在接诊一个病人的时候,病人上秒还在和我说话,下一秒突然倒地,即便是在医院里,但积极抢救,还是没能挽回生命。
病情变化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事实上,导致这名患者突然死亡的真正原因,就是猝死。
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它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某些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往往不是一天两天了,产生并发症也是长时间的事情,这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和病人及家属谈话,但是就猝死而言,有时你是根本没有想到。
对于罹患某些疾病的患者而言,你可能会想到有猝死的可能,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体壮,看起来健康的人,你是不可能想得到,这么鲜活的生命,可能会在某一个瞬间,被猝死夺去生命。
即便发生在医院内部的猝死,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有限的,原因是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疾病,有时是很难控制的,猝死一旦发生,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如果没有把握住这黄金抢救时间,那么患者就救活的概率就更低了。
所以,那些在医院外发生的猝死,如果第一时间没有展开积极的抢救,即便发现人拨打了120求助,即便救护车在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医生往往也是无力回天,原因很简单,再快的救护车,也不可能在4-6分钟就赶到现场,完成抢救。
猝死如此可怕,如此突然,是不是就找不到一丁点规律呢?当然不是。
《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曾刊登过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了猝死里藏着这些规律:容易猝死的人,往往有3个共同点。
第一,一半以上的猝死者“过于激动”、“过于劳累”
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猝死者生前“太激动”、“太劳累”。其中,情绪激动的猝死者占比26%,过度劳累的猝死者占比25%,剩下的还有血容量改变、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这样的研究,其实揭开了为什么很多看起来身强力壮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却会突然猝死的原因。
来自生活的压力,可能会成为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巨大的压力下,很多人都会有太激动太累的感觉,不要小看这样糟糕的情绪,它们就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一样,罩着你包裹着你,让你根本喘息不过来,时间长了,出现猝死的风险自然很高了。
其实,无论是“过于激动”还是“过于劳累”,我认为它们都是应激因素,在应激的作用下,冠状动脉很容易痉挛,所以发生心脏意外的风险是很高的。
第二,30-63岁,更容易猝死
研究发现,在5516名猝死者中,30-63岁的人群,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年轻的时候,之所以容易出现心源性猝死,往往是因为巨大的压力,包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婚姻压力、养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压力,形形色色的压力,让很多人无法承受,于是心脏就容易出现意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罹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升高的,也会导致猝死发生的风险升高,可为什么再大一点的老人,反而猝死风险不高了呢?
因为年龄大了,很多心脏病检查出来了,很多老年人往往能坚持科学的治疗,这反而降低了猝死的风险。
第三,基础病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在猝死的患者中,患有高血压最为常见,占比约38%;心脏病占30%,糖尿病占23%,其次是发育不良、高血脂、肿瘤、感染、甲亢等。
很多人其实早就罹患了形形色色的基础病,只是一直没有发现,或是发现了根本没有重视而已。
比如,在我国,每四个成年人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是在30来岁就确诊了,但他们却根本没有重视,漫长的时间里熟视无睹,不去治疗,这才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增加了猝死风险。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