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变化反映君权不断集中
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君臣之间是比较平等的同坐之礼,或至少没有跪奏和三跪九叩,君臣之间更接近师友关系而非主奴。
商周时期,君臣关系大部分还是质朴的亲戚关系,朱熹提到,君王乘车见到臣子,还有起身见面打招呼,而且天子见群臣是互相作揖,彼此之间比较融洽,君臣等级制度没有那么森严。
秦朝至汉唐时期,君臣关系还沿袭着周朝的古风,虽不平等,但大体对等。汉初,刘邦不满意手下大老粗出身的大臣们把朝堂弄得乱糟糟的,命令叔孙通制定上朝礼仪。
根据这套礼仪,大臣上朝,文臣在东,武将在西,均是坐着。当然那时候的坐和现在的坐不一样,是跪坐,君臣都一样,议事就像今天开董事会一样,君臣关系还比较和谐。
需要指出的是,汉初丞相的地位也相当高,在日常政务方面有很大的权力,皇帝大多数时候是“橡皮图章”。这个制度被有些历史学家称为帝国时期最好的制度,因为可以问责。
但这个制度在汉武帝时候被破坏了,丞相成了摆设。汉武帝开了加强君权的头,但此时皇帝仍然是对臣子礼敬有加,西汉时“丞相进见,圣主御坐为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君臣之间又出现了天子“养三老五更”之礼,皇帝对三老大臣行对父亲的礼,对五更的大臣行对兄长的礼,唐以及五代,宰相见皇帝议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从礼仪上来讲,还是比较对等的。
这一切到了宋朝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在加强君权方面也动了不少心思。对于武将,是“杯酒释兵权”,对于文臣则是“忽悠撤座位”。
老赵诈称自己眼花,要求丞相将奏章送过来。等丞相起身上前的时候,内侍趁机撤去了凳子。丞相回头再坐的时候发现凳子已经没有,只好站着,其他大臣见状,也只好老老实实站起来。
从元朝开始,元朝的高级官员必须行跪拜大礼。
明清时期基本延续了元朝制度,汉人的皇帝朱元璋却完全照搬了胡人的礼仪,文武百官无论品级,统统跪着回话,清朝也是如此。
礼仪的变化实际上是君权不断集中的结果,许多宋代以前朝代背景的电视剧里,在大臣觐见君王或皇帝时的礼仪是错误的,清宫剧流行,导致很多人认为三跪九叩、对皇帝磕头是各个王朝的常态,事实上即便是在清朝,除非重大场合,大臣觐见也不用“万岁万岁万万岁”,当然,皇帝们也清楚,他们不可能万万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