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流传铁锅,属烹饪文化分水岭
在宋朝之前,古人并没有像我们现在常见的铁锅,那么,古人究竟是用什么来炒菜呢?难不成,他们的烹饪方式全都是煮的吗?这个引人入胜的历史疑问,就象是时光的迷宫,勾勒出古代烹饪的神秘画卷。
公元前6000-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由渔猎社会向原始农耕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榨取谷物和蔬菜的营养,我们的祖先创造性地制作出了陶器,开创了“煮”这一新的烹饪方式。例如,三足的罐形鼎就是典型的煮食用具,可以在下面烧火,上面盛水煮肉和谷物。而圆口的陶釜则是另一种多见的煮食器具。陶釜口径宽大,底部设计成圆形,这样既方便加入食材翻炒,又不易翻倒。
现在所熟知的“汤”食,可能也是在这一时期朦胧出现的。古人将各类蔬菜切块后放入陶釜中煮沸,并加入肉类增加风味,这可能就是早期汤食的雏形。
公元前770-221年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由封建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出现的甗,在烹饪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甗作为一种蒸食用具,将食物和水分隔在两个层面,上面放食物,下面放水,使食物通过水蒸气熟化。与此同时,甗的制作也日臻精湛——从最初的厚重笨拙,到后来越发薄巧、轻便,这让甗得以从祭祀用具转变为普通百姓家中的烹饪器具。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烹”煎炸方法,也可视为新时期烹饪技术的标志性飞跃。
秦汉时期,冶铁和陶瓷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烹饪器具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鍪、甑等多种煮食用铜器随之诞生,丰富了古人的餐桌。例如,鍪就像一口大锅,足以为全家人同时制作一顿饭菜。而甑则是专门用来盛放和调理食材的煮食器具。这两种器皿的出现,使得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日益丰富多彩。各类肉食和蔬菜在它们的烹调下,呈现出精致可口的模样。
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唐代,科技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烹饪技术方面,最重大的发明非灶莫属,它奠定了中国千百年来烹饪文化的基石。
最初,人们通过在泥土地上挖坑,用树枝燃烧来烹饪食物。到了唐代,一种用土围成的方形或矩形烹饪用具——灶,开始在民间流传开来。灶的四周和底部均用土块或砖砌成,使它既稳固,又适合长时间烧火。
灶这一发明对后世烹饪技术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直到今天,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灶,可见其影响之深远。灶与菜席、炕头并称为中国北方古老民居的“三大件”,颇能反映中国独特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宋朝的到来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实现飞速腾飞的同时,宋朝最重大的贡献之一便是成功普及了铁锅。
铁锅相对于陶器和青铜器的独特优势在于,它具有极佳的导热性能和延展性。这使得人们可以用其熬制猪油,并创造出新的烹饪方式——炒。
对于只吃过水煮蔬菜的古人们来说,用油炒菜的滋味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享受。铁锅所带来的烹饪革命,也成为宋代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印证。甚至连远在波斯的商人,也视铁锅为无比珍贵的宝物带回故乡。
为今天的美食奠定基础的许多经典菜式,如东坡肉、火腿、鸡丝面等,也都是在宋代逐步定型的。可以说,宋朝铁锅的广泛流传,是中国烹饪文化历史的分水岭。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