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玩靠什么?这里有一份秘技请收下!
书本上有关古玩收藏和鉴定的方法,落后于现代仿伪技术10年,我们如果按图索骥收藏古玩,肯定要吃大亏。
收藏古玩,一定要多看多摸索,绝不能按图索骥,完全照搬书本。
收藏古玩靠的是眼力:不应照搬书本揭秘一:作伪者比大多数收藏者更懂鉴定不管我们收藏什么,都要求它是真品。
然而,书籍上所介绍的鉴定古玩的步骤、要领等,作伪的人研究得比一般收藏者要深得多。
他们在仿制一些经过书本介绍而为世人所知的作品时,从书本介绍的鉴定方法入手,生产出仿品后,请“鉴定专家”挑刺,然后改进。
如此几番,很多仿品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时候如果收藏者按图索骥,当然就要上当受骗了。
揭秘二:科学法未必能鉴定古玩 当今,古玩的鉴定方法有三种:科学法、对比法、经验法。
有些鉴定机构是有资质的,但是他们出具的证书不能作为真伪凭证,为什么?
首先因为只要是瓷器,90%以上的化学成分都是一致的;
二是现在的作伪者,第一步工作就是对瓷器进行化学分析,然后设立仿品的化学成分;
三是仿品就是在宋代官窑窑址上取的材料,用宋代的工艺烧制的,化学成分当然相同了。
还有,现代的作伪者,采用的也是科学方法。
比如,听说河南安阳出土了2万多片甲骨文,海内外收藏家蜂拥而至。
精明的藏家,采用碳14方法,鉴定出这批甲骨文确实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百分百是真品。
没曾想,正是科学方法骗了他们。
原来作伪者经过试验,发现用X光照射甲骨,可以使甲骨中碳14的衰减加速。
经验法才是鉴宝的法宝
那么,我们该怎样鉴宝呢?
科学法不太管用,对比法也有缺陷,经验法才是鉴定古玩的法宝。
所谓对比法,就是藏家在收藏时,先到博物馆看具有相同特征的展品,然后作具体比较。
然而它的缺陷很多东西博物馆没有。
经验法是指藏家经过多年的摸索,了解古玩的工艺,熟悉它的制造过程等,凭自身积累的经验鉴宝。
比如,就瓷器而言,由于生产设备的原因,早期瓷器多靠手工一部分一部分制作,然后连接在一起。
这样一来,在瓷器的某个地方,就会有接头。
行家把瓷器拿到手里,只要摸一摸,就能大致断定瓷器的制作年代了:两至三个接头是明代的,一个接头的是清代的,民国和现在的则一次成型。
再就是看瓷器的颜色。
以前烧制瓷器,用的是柴和煤,窑内温度很难控制,
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由于正面和背面受火的温度有差异,瓷器往往是“阴阳脸”。
而除了高仿品之外,低仿品、中仿品为了降低制作成本,采用电炉烧制,
控温非常方便,瓷器各面受火温度相同,各面颜色就非常均匀了。
在古玩的过程收藏中,一件藏品的新老问题,是收藏领域的第一环节。
然后才是藏品的断代、艺术性、稀缺性、价值、窑口等问题的探讨。
收藏还有一个原则,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它储量极小,甚至处于枯竭边缘,必然会放量增值。
比如黄金,几千年来一直不断开采,消耗又少。
1980年价格是30元/克,现在不过200元/克左右,扣除物价因素,可以说没有增值。
而玉器的增值空间则很大,即使没有加工,只要玉质好,一样能卖出好价钱。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