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巴郞文会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巴郎闲话214《诗以誌哀》

送交者: 巴郎q[♂☆★★声望品衔11★★☆♂] 于 2024-06-18 2:42 已读 112 次  

巴郎q的个人频道

+关注
巴郎闲话214《诗以誌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文友言:

英式葬礼上除了悼词之外,常常会有一些诗歌的读颂,或取材于宗教的经典或取材于前辈们的诗作。就如同在婚礼上一样,只是内容各有不同。这种型式相当地温馨,也有助于帮助寄托哀思。而中文的相关信息资料却相当罕见,在网上搜索一下,既未发现很贴切的唐诗宋词,也未见有现代的自由诗可供选用。对此有趣之文化现象,不知各位文友可有何高见?

巴郎曰:

中西文化的不同,是会在多方面产生一定的差别的,可用于丧葬方面的诗词也不例外。比如说,西方基督教的盛行,产生了许多的颂诗经典,追思传道先驱们的艰苦开拓,异教徒的打压迫害,颂扬耶稣及使徒的功业,卷轶浩繁,汗牛充栋。西方人从小学而时习之,牢记在心,遇到有事就可拿来就用。东方的佛教道教也有类似的经文,常由僧尼道众在葬礼上唱颂,也有比较专业的世俗哭丧,但很少有通俗化的文字记录,而且通常认为少儿不宜,故很少教导或要求少年儿童去接触熟识朗读背诵,如此成长起来的普通人自然会认为这些经文艰深繁复,视为畏途,难以跟随,不可能轻车熟路地拿来就用。

但举行葬礼,悼念亲人朋友,无论是东方或西方的教众,还是世俗人等,其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缅怀逝者的生平,颂扬逝者的善行,祝祷逝者安息。所以回忆逝者的一生,及其轶闻逸事,以此寄托生者的哀思,是葬礼上的重头戏,而吟诵诗词,则属可有可无,最多算得是锦上添花。

中文诗词语句精练,言简意阂,这既是长处,也是短板。如唐诗多为五七言律绝,宋词多将诗歌截长续短,引用的成语典故众多,使许多诗句内涵深遂,需要借助于想象去理解,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故很难如西方颂诗一般去直白明了地叙述事由。其次,由于逝者个体的不同,很难约定俗成,可按图索骥的去寻找恰当可用的诗词。所以就国人而言,根据逝者的生平,而自创诗词歌赋,可长可短,叙情则长,惜时则短。自创诗词悼念亲友,花费了时间去思索重温过去,更为贴切温心,表叙详尽,是比照抄程式化的词条,更能表达生者的意愿。

白话新诗,是仿照西方风格的自由体诗,虽然方兴未艾,但形成的时间短暂,数量也是有限,不足以随意选择,拿来就用。而且国人比较忌讳丧葬事宜,常将此视为禁区,避之唯恐不及,更遑论去描述刻画其场景心态:既便维妙维肖,又有何用?所以,要着力发展新体诗,积累丰富多样的诗词库存,特别是有关丧葬方面的内容,加强教育引导,为大众喜闻乐见,选择引用,看来还任重道远,希望有识者的努力。

巴郎本人不习新体诗,只喜用古文诗词。古文诗词精练,但多简短,不足以长篇大论地诵读。但中文博大精深,除了诗词,还有辞赋、对联、骈文、散文等,白话或文言形式不拘。巴郎曾写过几篇辞赋散文,作为追思亲友的悼词,自觉比用古风诗词,更能深入浅出,表情达意,寄托哀思,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凡是追思悼念亲友的文字,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可算得一篇好文。而至于能不能表达清楚看得通透听得明白,不致于言不由衷词不达意,这一点乃任何文字的关键要害之处。因此,一篇好的悼文或悼诗,不在于生者对逝者的有多崇敬难舍难分情感心态有多么深厚,而取决于生者自己的语言文字组织理解能力,在于自己中小学以来所奠定的文化基础,所谓“功夫在诗外”,即是此意。

========================

巴郎  记于  20240608
喜欢巴郎q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巴郎q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