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叶原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贾宝玉的性、情和欲 (1/4,2/4)

送交者: wordpress[♂☆★声望品衔7★☆♂] 于 2024-06-10 13:54 已读 4873 次 4赞  

wordpress的个人频道

+关注

贾宝玉的性、情和欲


杨道还 1/27/2019

(一)


宝玉的性格,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看,性,情和欲。

“性”是本来面目,有的人能够保持,有的人很容易变化。宝玉有异于普通人,是个秉性难移的,不管后天的影响如何,总是他那个样子。贾府的人很怕触犯了他的本性,黛玉初次进贾府,宝玉问她是否有玉,黛玉说没有,这就触发了他的呆性,不管不顾地把自己的玉摔了出去。这一段恰好是前后贾府的人对他的评价的注解。这个本性后来虽然掩藏起来了,违逆他的本性的情节没有了,但刻意顺着的却有。

宝玉的情很发达,也是有异于常人,这与他本性的不改,相映成趣。宝玉的“淘气异常”,是他的本性执拗让贾府的人感觉难以应付;他的“聪明乖觉”,却是情的表现。宝玉对黛玉说,他心里除了老爷太太(他的父母),就是黛玉了。这个是真话,宝玉情感充沛,能做到不因一边的情,冷淡了另一边。

在各种感情里面,宝玉又于男女之情特别发达。警幻说他“古今天下第一淫人”,是就这方面而言的,淫是过度的意思。宝玉这个淫,是情感的充沛以至于过度,不是薛蟠一类的肉欲的过度。警幻说他“意淫”,是说他对情贪得无厌,无节制而淫;不是说他对欲贪得无厌,整天做性梦。这种情的无节制有着情感充足无尽的支持,这才是他天下第一之处。宝玉乡间偶遇二丫,叫茗烟去找供奉女孩的庙,雨中看蔷官等等,都是此类毫无节制,却有着真情实意在里面的情节。

宝玉的情总是被本性所制约,情虽然过度,但始终难以摆脱本性。本性执拗的人,性情一体发出就属於痴的类型。冯梦龙的《情史·情痴类》里有,少年恋上一个一目失明的贫困倡女,别人嘲笑,少年大怒,说,我见到她之后,觉得天下的女的,都多一只眼;好眼有了,何必又多一只。这个少年是典型的痴。宝玉的性情就是这个类型,只是他的情痴随处都有。

欲是肉欲的意思,欲可以与情分开,有独立性。如薛蟠霸占香菱,只有欲,没有情。按曹雪芹的意思,薛蟠这种“不及情”的人,连称为淫,都不够格。宝玉虽然阅人多矣,但欲不是很强。这当然有环境使他“聪明乖觉”地不敢造次的因素在里面,但他的欲总还不如情的份量重。宝玉的重情,反而压制了欲。以晴雯为例,晴雯撕扇之后两人间可说有情,补裘一事更显出情已渐深,但宝玉与晴雯间一旦有情的建立,晴雯就大大不同于花袭人,也不可能发生花袭人一类的事情,晴雯怎会“柔顺”。晴雯与宝玉最后死别,令人叹惋,理有固然,曹雪芹也就如此写。书中这一段情,是黛玉悲剧的预演,此情不能有结果,原因也类似。

宝玉的性、情、和欲都有,但重心在性情,是个性情中人。《红楼》因此不同于《金瓶梅》,没有那么多的情欲,而对性情探讨更多,以情见性。此间的区别就是艺术与色情的区别。从性、情、和欲的角度来看,大体上以感官和情感的刺激和满足为主的作品,如色情、怨、愤之作,甚至某些爱情或煽情小说,都属作品,属於可以大量制造的工艺品,不能上升到艺术的层次而像艺术品那样具有本质上的独一无二的特性。《红楼》即是这样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性而情,然后情而性。

性情中人往往不是在生活中有脾气的人,这里的脾气包括各种暴躁,执拗,嗜好等。平常脾气很大,遇到更霸道,更有权势地位的人,却立刻通情达理了,这样的人只是用情作为操纵别人的工具,不是他的本性流露。但脾气很大,遇到更弱小,更无权势地位的人,却开始通情达理了,这样的人属於性情中人,但他的性情是未加优雅来打磨和磨砺的。《论语》中的子路就是这后一类人,所以孔子说他“野”,即“质胜于文”。而《论语》里不太起眼的原宪,尤其是胡适说有“畏缩”气象的曾子,却是足金的君子,如孔子所的“文质彬彬”。胡适走眼,是因为他只见了皮毛。

性情中人往往是平常生活中温和而通情达理的人。宝玉小的时候的“摔玉”一节,有一种不管不顾劲儿。一个小孩子如果露出这个劲儿,长大之后是性情中人的机会很大。这样的剧烈冲突,固然对周围人有影响,但被这种经历影响最大的却是他人:一旦认识到这是个麻烦,试图处理和转变就会发生。这些人往往通过对自己的认识,而能认识他人的情感,因此平常就表现为温和而通情达理。宝玉即是如此,对人平易,即使地位低的人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贾雨村这个凤凰男与宝玉正成对比。这并不是说宝玉容易接近,性情中人实际中很难接近,如孔子讲,“君子易事而难说(悦)”。宝玉一开始的设定,已经决定了对他有意的女孩儿们“易相处而难得到”的困境,除黛玉一人以外。

孩子的性情是要变的几乎是肯定的,但人变成什么样的人,是不定的。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说这类孩子不成大仁就是大恶,颇有点儿曹操被认出“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意思。曹雪芹当然应该是认为这样的宝玉才值得他的大部头书来写,但他不以能臣奸雄为然,他有个更大的天人背景来敷衍故事。

艺术品对人触及的层次要深一些,这个能力是没有达到艺术地步的东西不具有的。如“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所讲,艺术要入木三分,不管是刺痛还是慰籍。艺术品往往埋藏在工艺品中,以待有缘,需要一个人有对其的理解,才能欣赏。这种欣赏具有个人性质,不是每个人去“欣赏”时都得到同样的东西,不像科学理论那样。个人性质的欣赏,难以言表,只是一种同气相求,核心在说不明道不白的气,自觉得到的是说不明道不白的悟。如陶弘景诗句,“只堪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文也是如此。谈起“悟”,很多人都要笑歪嘴,正是“不笑不足以为道”。从悟得到的是一种“个人知识”。庄子用轮扁斫轮的寓言,很清楚地讲出了“个人知识”的特点:砍削(木材)制作轮子,轮孔宽舒则滑脱不坚固;轮孔紧缩则轮辐滞涩难入,做出刚刚好的轮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迈克尔·布兰尼在阐述他的“默会知识”(个人知识)时,则举上百工程师和科学家不能重复小提琴制作大师的手工作品为例。悟需要有准备的人,也需机缘,两者相遇时或然发生。科学主义者认为这属於“孤证不立”,因此是伪科学——这些人没有能真正理解科学。这些人即便遇到悟的机缘,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要吃几个才能知味,但人参果哪里有那么许多。

(二)


从爱情来看,人都有性,情,和欲。性发出来就成为情,情发出来就有欲。反之则不然,可以有欲无情,也可以有情无本性,类似于游戏。中国人认为,性,情,和欲三者的关系如水流,前者是后者的源头,三者应是一贯的,而不应有无源之水。但正如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很难“定义”哪里是个分界线。这不是中国人思想或文字缺乏清晰性,而是事实如此,也就如此说,作此想。中国人用变描述有清晰分野的事情,用化描述不可分割的过程。钱穆以生米做成熟饭为例,问哪一刻是生米,此后即成熟饭?知道阶段性的变容易,体味连续的化难,因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就会以为什么都是可以清晰定义的。如化学岂能成为变学?又如,以河流的转向为例,转向从哪个点开始算是转过去了,这是无法确定的,但从上游和下游的远处看,却很容易得到河流的转向的认识。又如人脱离动物,如何划出分界线?宣称找到了一个确定的标志,只能是自欺欺人。这种分界在文明发展后很容易看到,正如马斯洛所认为的,只有从伟大的人性,即人性能达的高远处,才能看出来人与动物的区别。从低劣的人性去区分,只能得到人与动物无差别的谬论。

红楼里,宝玉与黛玉和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大体上可归为性情和情欲两类范围,性和情纠结难分清楚,情和欲也是如此。

黛玉和宝玉的关系,从两小无猜,耳鬓厮磨发展而来。在宝玉被打一段,黛玉哭说,“此后你当改了”。这句话里面包含了很多书中没有述及的情事,这些事在宝黛早已彼此明白,已经到了不须说,即可互相理解的地步。但更根本的,两人本性上的联系,更在两小无猜之前,“这个人我见过的”,两人一个暗惊,一个明说了出来。这种联系或者说两人的契合,是先天的,至少曹雪芹这样认为。

宝钗则始终是个“槛”外人,与宝玉只有情欲纠葛,不能踏入性情这个境界。宝玉见到宝钗生的美,看到雪白臂膊,属於情欲一类,有可欲。他想这如果生在黛玉身上,还有机会摸一摸。但对黛玉,因为性情的成分浓厚,宝玉不可能生出这样的想法。两人读《西厢记》一段,就警示了宝玉此类想法的后果。

至于湘云在被子外面的臂膊,宝玉只想到会受凉,那是只有亲情了。妙玉与宝玉一段,则是性和欲的纠葛,这个纠葛中,情是不被允许的,妙玉和宝玉都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秦钟这个“情种”与小尼姑的一段,甫生即夭折,可看作妙玉和宝玉这一段的孽缘的伏笔。结局妙玉被劫走,算是一种交待。

黛玉和宝钗深爱宝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黛玉对宝玉是知性而后知情的。黛玉并不试图使宝玉的性格改变,反而有意回护。宝钗则很有情理,不以宝玉的性格为然,只是她无可奈何才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去惩改他,这就决定了她只能是个外人。在宽容和接受宝玉的本性上这一点上,宝钗甚至不如王熙凤等人。贾母,王熙凤,和湘云等从亲情上,反而站在宝玉一边。

宝钗对宝玉性格的对待,与花袭人一路,所以宝钗与袭人想法投合。书中对袭人的“痴”的描述,很令人惊觉。袭人伺候贾母时,心里只有贾母一个,伺候宝玉,心中就只有宝玉一个。这样的人,如果她是自己,不去伺候人,又当如何?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弱女子来说,是致命地严肃问题。有解《红楼》的人“恨其不争”,但问题在于,她争的是什么?袭人是有争的,但她的争在《红楼》里有山雨欲来的阴影。宝钗在遭逢宝玉的情形上,与袭人类似,不成结果,也类似。

对于宝钗来说,宝玉是当时情境中的最佳选择,否则就只能像探春那样,嫁给素不相识的人。但宝钗这种最佳选择不同于黛玉绝望的唯一选择,对宝钗来说,嫁如探春未必是绝境,或者得到与宝玉同埒甚至更好的佳偶。

对于黛玉来说,宝玉则是唯一,其人不可再得。黛玉在贾府寄人篱下,并不能适性,从初进贾府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都是如此,她只有宝玉,得不到,惟有一死。对于宝玉来说,也是如此。宝钗固然是金玉良缘,但史湘云的麒麟也不恶,宝钗,湘云,以至于宝琴等人,不失“良缘”,但也至多只是个“良”的缘,不是那个唯一的,决定性的。宝玉不得其人,是心死,如木偶人或出家。红楼梦不成悲剧,只有木石前盟一种解法。但造化弄人,并不由人;前盟在天上,此处却是人间。

喜欢wordpres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wordpress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心有戚戚焉 (无内容) - 一窗青山 (0 bytes) 06/11/24
深刻 - 不只拾拾影 (30 bytes) 06/10/24
多謝拾影兄。 (无内容) - wordpress (0 bytes) 06/11/24
好文! (无内容) - 江天云月 (0 bytes) 06/10/24
多謝江天兄。 (无内容) - wordpress (0 bytes) 06/10/24
读了三遍…… - Vivian32817 (66 bytes) 06/10/24
呵呵,很高興你喜歡。 - wordpress (300 bytes) 06/10/24
道还君: - Vivian32817 (370 bytes) 06/11/24
我也是十几岁时 - Vivian32817 (257 bytes) 06/11/24
呵呵,紅樓有治愈效果。 - wordpress (1508 bytes) 06/11/24
也许,《红楼》是曹公对生活的一个解。 - Vivian32817 (324 bytes) 06/11/24
这样的文章要细读。 (无内容) - Vivian32817 (0 bytes) 06/10/24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