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50年,四川一老农用48两黄金娶妻,却被老婆举报:他身份不简单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8★★★★♀] 于 2024-05-28 2:43 已读 2640 次 1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四川万源县的一个农村,曾出现过这样一个怪异的景象:一个打扮精致的妇人,将她新婚不到一年的丈夫送往解放军处,进行举报:我的丈夫不是普通人,要细查。


丈夫不苟言笑,但是对解放军的所有询问都十分配合。一番了解下,在场的解放军战士惊得站不住脚,赶紧致电上级。


看见自己的丈夫被抓走,妇人则一言不发地走回家。


不到一年的妇人为什么举报丈夫?这个男人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1899年出生于河南洛阳的王凌云,自小家境殷实。在经受了充足的知识教育后,他罕见地对军事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恰逢当时被人称作“粮仓”的河南连续荒年,王凌云父亲所经营的上百亩良田毫无收获,家中的生活也愈发吃紧。于是走投无路的他,只能选择去当兵。

初入军队的王凌云,正巧在吴佩孚的手下当兵。在读了多年书后,刚一进入军队就要面对“练兵狂人”的挫折,他彻彻底底地蜕了一层皮,有了点军人的样子。

但荒年投身军队的人太多了,如果仅靠能吃苦,是绝对走不出来的。此时王凌云念过的书以及脑海中的兵法,就成了旁人望尘莫及的闪光点。



对于河南的混乱,一个名为郑国翰的人,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将乌烟瘴气的河南治理的天朗水清。然而,他刚开始严查鸦片,就被与匪勾结的官府判刑十年。最后还是因为民怨四起,郑国翰才被释放。


重获自由的郑国翰心灰意冷,决心不再做官,而是凭借他的威信拉起了一只队伍,番号混成旅。王凌云怀着对世道的怨愤和救民于水火的怜悯之心,进入了郑国翰的传奇队伍,并拜他为师。



于是在日复一日的“剿匪活动”中,王凌云的威名远播,成为了河南新一代的“后起之秀”。


恩师牺牲


随着剿匪的成绩渐入佳境,王凌云却一点也没忘记他的初心:为了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于是只要是前来投降的土匪,他都会将其收编入混成旅。


但是王凌云的的行为却遭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反对:“你师父昨天才埋!你今天就要把仇人编入队伍!你考虑过大家的感受吗?”



队伍扩张与被收编


王凌云的决策长远来看确实对混成旅的队伍发展有着巨大帮助,可当时的局势完全不允许这支队伍缓慢发展。随着混成旅对土匪队伍的不断打击,无法抢夺粮食的土匪又开始绑架肉票。


更过分的是这些土匪行动的时候倾巢而出,而呐喊的口号全是孙中山先生的言论。这些人披着“革命”的外衣,却做着苟且之事,让伊阳县附近的居民家破人亡。



王凌云的队伍在战场中如同一支离弦的箭,仅靠气势就能将大批的马贼匪首冲散,继而生擒。


而如此英勇的混成旅和王凌云,在受到老百姓爱戴之余,也吸引了不少忠军勇将的目光。


其中就有被任命为“威略将军”的张钫。


这个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军人,在听闻王凌云的“光辉”事迹,了解到他“用兵如神”的天赋之后,迫切地想结识他。


当时的军队,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同仇敌忾的战友,所以在知晓如此有军事天赋和正义之心的“散兵游勇”时,便迫切地想纳入组织。



但张钫此次不仅是来交朋友的,更是带着任务来的。思虑再三,他还是问出了口“凌云,跟着我党干吧!”


听着张钫的提议,王凌云第一次愤怒不止。他“肃清山匪”、“收编匪人”不是为了进入军队,在他看来,军队中的条条框框,会成为行动的桎梏。就如同青年时期在吴佩孚手下,被所谓的“军纪”折磨不休一样。


但张钫的几句话,却让王凌云陷入沉思“如今北洋时代早已落幕,但你的队伍却将近6000人。如此庞大的队伍你要如何自处?是放山匪归乡?还是上阵打仗?”


这几个问题如同连珠炮弹,炸的王凌云瞬间清醒。新的时代就要来临,他的队伍面对的不再是“自由自在”地野蛮生长,而是要在乱世给背后的兄弟们一个倚靠。再三思量之下,王凌云终于在1930年9月,选择了接受革命党的收编。


前后皆是地狱


进入革命党的王凌云本以为可以凭借早年间的赫赫战功,站稳在军中的地位。可面对革命党的元老。即使在阵前杀得再勇猛,用尽心血地带头冲锋;即使面对蒋介石毫不掩饰的褒奖,面对军营中的军士战友,他依旧是个“外人”,是在战场上,都不能对他人交出背面的“战友”。


并且在与共产党多年的战争中王凌云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敌人。面对他,多少曾经的同胞恨得牙痒痒。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王凌云终于找到了答案:他要的是守护河山!


家国守卫战


8月1日,中日在上海地界打得不可开交。此时国共两党合作对抗日军,王凌云远观战局,立刻果决地准备构建坚固的建筑工事,立誓要在日军铁蹄的践踏下,守护如今的地域和人民。


他深刻地明白,乱世之中,英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所做的再也不仅仅是“独善其身”,而是要为国家和民族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因为王凌云在战场上悍不畏死的可贵品质,更因为他对军事兵法烂熟于心地运用,在驱逐日寇的战争中,他交上了近乎完美的答卷!


同年10月16日,蒋介石听闻他的战争事迹后,在阵前任命他为76师师长!此时年纪轻轻的王凌云,已经拿到了中将军衔!


而此时他带领的军队,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重新编组,补充队员,改编为第76师,成为了蒋手下屈指可数的凶悍队伍。



1943年,76师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开始了豪气干云的滇缅抗战!在这场战争中,王凌云也同样获得了重用和嘉奖,甚至还获有多种勋章奖励。


“狡兔死,走狗烹”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王凌云,难以接受与昔日战友成为敌人,在解放战争开始后,他的地位更是十分尴尬。即使他身为第13绥靖区司令长官,也照样要被蒋介石斥责:行动迟缓、决心太慢。


1949年初,在接连经受了战败、带领军队退往襄阳后又被宋希濂夺权。


王凌云对于战争已经毫无抵抗之心。此时的他带领着残部,来到了四川,在大巴山一角驻扎,负隅顽抗。


等到解放军进入大西南,蒋介石带领为数不多的旧部,逃往了台湾。


对于多次表扬的王凌云,蒋介石仿佛忘记了一样。



婚后的生活平淡又悠长,王凌云十分满足,可是身旁的妻子并不这么想。结婚不久,她就发现身旁的丈夫并不像普通的农夫。他身材挺拔,不苟言笑,甚至在那个贫瘠又动荡的年代,认识的字还不少,俨然是经受过严格的教育的人。


可身旁的人如此优秀,又为什么甘愿做一个农夫?王凌云的妻子越想越不对,后来当她知道丈夫的真实身份时,忙不迭将他押送到附近的解放军处。


王凌云眼看事情败露,只能跟着妻子前去,交代清楚。或许,他隐姓埋名的目的就是想要远离战争,安稳地度过后半生,但是他低估了民众对于国民党的态度。并且,年轻的时候犯过的错,总要他自己承担后果。



团部委贺仁驷先是下令给他解开绳索,再问道“和我军作战多年,可有感想?”


王凌云低垂着头,时至今日,他终于正面面对曾经的错误“早知沦为阶下囚,何必戎马一生?”


师长符先辉强压住怒气说“你罪大恶极,算得上死有余辜,但是我军从不虐待俘虏,只要你赎罪,还是可以重新做人。”


王凌云听闻后抬起了头,又鞠了一躬。从被部队抛弃,到被老蒋怀疑,多年的戎马生涯从来没有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如今成为了俘虏,却有了梦寐以求的“安稳生活”。


于是王凌云在师部的安排下,前往功德林学习劳动,改过自新。历经了11年的重新学习后,王凌云因特设被释放出狱。可是此时的他,脱离了集体生活后如同找不到生活的目标……


接连的打击下,1968年,他离家出走之后,再不见踪影。


或许继续隐姓埋名,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许·············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