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风云天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被忽视的考学工厂-会宁

送交者: 山村听雨[★★★声望勋衔13★★★] 于 2024-05-15 11:44 已读 1021 次  

山村听雨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创造了高考的神话:长时间保持一个县一年取上大学达400以上的人数,请注意,当时全国一般的水平,一个县一年也就能考取几十人,甚至一个县考上大学的人数为个位数,也不算有多差。关键是会宁县是全国最为贫困地区之一,其困难的程度超出想象,在一个当时只有34万人的人口小县,这样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现截取几个片段:

1        会宁县最好的二中,新生开学报到时,老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学生带到寝室,按学生个头的大小安排两个学生睡一张床,通常是一大一小的组合,以便能两个人合用两条通很破的被盖,尽可能的保证都能盖上被子;

2        教师从不进行有关努力学习的教育,因为不需要,学生个个都能超级努力学习;

3         学生“张尚”总结了平时吃饭的方法:早晨饿过之后就不觉饿了,不吃;中午相对多吃;晚上少吃;星期天因为不上课,躺在床上学习,尽可能的少动,也把进食量减少到最少的、难以想象的程度;

4        如果老师发现有学生在跑动,会被训斥,因为这样会造成食物快速消耗;

5         就是在高考的几天,也总有人以乞讨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如一家饭馆来了两个考生,说出的话是:“大叔,行行好,我饿了,没钱……”,说完两人手里亮出的是高考准考证。

以上材料取自《新化文摘》1988年10月期刊登的《西部在移民》。

      当时的会宁二中学生,个个都处于超长时间的学习状态,但几乎就没有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更没有厌学情绪,在常人看来是异乎寻常的努力,但他们自己却没什么感觉,觉得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难道他们是因为贫困而努力的吗?显然不是。据我估计当时会宁县一届学生的同龄人大约有五、六千人,其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没有读出来,考上大学的还是少数。

         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了不起的学校,在当时的教育界内,没有进行任何的宣传,以至于直到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不知道还有个这么了不起的学校,什么原因?耐人寻味。
喜欢山村听雨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