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政经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今日发文认为,美国与中国关系有四个历史阶段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5-06 22:29 已读 1707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关注
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2年,两国是敌人,没有建交,并在朝鲜半岛爆发的战争兵戎相见;
第二个阶段,从1972年到1989年冷战结束,中国和美国实际上是盟友。把两国“团结在一起”的是共同敌人——苏联;
第三个阶段,从1989年到2016年,两国不再是盟友,而是朋友。美国对华政策是合作与竞争的结合;
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当前阶段,始于2017年的特朗普政府。美国得出的结论是,合作与竞争的政策已经失败。美国开始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对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威胁,并对中国经济规模很快就会超过美国的前景感到不安。特朗普和拜登的政府不言而喻的议程,是阻止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超越美国。

美国现实主义大师、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做美国的敌人可能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朋友则是致命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基辛格定律”的真实意涵:美国的行为主要由国家自身的利益和目标所决定,而不会出于道义和道德考量。美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根据其实力和地位来决定与其他国家的互动方式。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曾说过一句名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与“基辛格定律”一样,强调了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观点,即国家之间的互动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最近,美国现任的国务卿布林肯又抛出了令世人震惊的“餐桌论”:“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这番言论更是彻底暴露了美国政治和外交的基本逻辑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历史上,美国以民主和人权等借口不停发动战争、滥施制裁、煽动“颜色革命”,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自己一直坐在餐桌上。但今天的世界已不再是由某个国家操控的“私人餐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当年基辛格为什么愿意积极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根本原因在于,符合美国的利益。但背后的国际现实是,美国自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的围堵和封锁已经完全失败。如今,美国再次变本加厉围墙遏制中国,注定将跟上次一样以失败告终。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