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叶原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活动】尘封家事(一):湖广提督/节孝妇

送交者: 枫雪故都[♂☆★★声望品衔11★★☆♂] 于 2024-05-04 18:37 已读 4750 次 9赞  

枫雪故都的个人频道

+关注

1

一直对外婆的过往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她为首的大家庭,于我而言,以一种特有现象存在着。母亲那一辈,兄妹五人:舅舅、大姨、母亲、三姨、四姨。他(她)们间的关系有些复杂:有同父同母,有同父异母,有同母异父,还有既不同父也不同母。我们这一辈,兄弟姐妹22人,我排行16。但家族成员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全然没有世俗眼光中,那些因亲疏远近钱财分配所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和谐氛围的缔造者就是外婆,尽管她老人家离世已五十多年,但其乐融融的家风传承至今。

几个月前,家族中的最长者:三姨,在微信群里语音留言:明年是婆婆诞辰120周年,大家都有搞纪念活动的意愿。具体如何搞?希望亲们群策群力。一向潜水的我,高调冒泡:关于婆婆的生平和经历还没有一篇系统的文章给予详述。建议三姨四姨牵头,大家参与,利用此次机会,完整地整理出一篇关于婆婆的文章。这是留给家族后人的珍贵财富!一直想写一篇纪念婆婆的文章,可是对她老人家的过往知之甚少。姨姨如果有相关资料的话,可以传给我;或是口述婆婆的生平,包括幼年成长、上学、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越详细越好。 我负责整理成文字。三姨高兴地回复:谢谢你啦!姨姨正为此事犯愁呢。

其实国内家人在这方面更有经验:两个外祖父和舅舅的生平都已撰写成文成书。非常渴望解开外婆谜底的我,此次还是当仁不让地把编写传记的任务揽了过来。尽管外婆只是个小学教师,没有什么惊天伟业。但在人世间仅仅度过66个春夏秋冬的她,自强、坚韧、博爱的品德深深教育和影响着后人们。

五个月来,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这上面。每天上班时脑海里也在构思,不时地把微信中的语音留言,转换成文字,下班后再仔细倾听。主讲人是三姨,她讲述的内容,已有二十五万字之多!三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毕业于西安医学院,退休前是西安地区的名医。如今已88岁高龄的她依然思维敏捷、记忆超群、口若悬河。

夜深人静时,听着家人讲述那些陈年往事,仿佛置身其中。以外婆为主线的家族众生像,伴随着家乡古城西安的历史尘烟,像长幅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2

说起外婆,有必要先讲讲她的娘家:吴氏一门。吴家有本家谱,当年就存放在外婆卧室的黑色柜子里,她经常把其中的内容讲给来访的好友们听,母亲她们姊妹儿时印象深刻。


从小耳闻外婆的父亲是个文化人,想像着吴家往上也一定是书香门第。没想到吴家祖上竟是以习武立业。吴家的先祖在汉代时曾经是禁卫军,按照序列编为第五营,驻守长安。驻扎地是现今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的递午村(第五村)。历经二千多年的岁月,吴家在此扎根、繁衍。一直到清朝,吴家数代从武。在朱元璋的洪武年间,吴家有一支在中原大迁徙的浪潮中,被发配到了南方,落脚地是广东梅州。在那里,吴家人延续了习武的传统,后辈中有人考中武举人,家族命运从此出现大的转机。到了清朝道光年间的吴可观这一辈,更是达到巅峰。据三姨回忆,表舅吴三大曾给她看过一张照片,照片里坐着一排穿官服戴花翎的人,那都是吴家做官的。他指着其中一人,说:这就是吴可观,咱们是他的后代。

吴可观曾官拜两广提督,领兵驻扎肇庆。后调任两湖提督。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吴可观与林则徐交往甚密,是禁烟运动的积极拥护者。家里原来一直保存有林则徐的几幅字。林的书法造诣很高,西安碑林博物馆内的一块镇馆匾额,上面楷书碑林二字,就是他所写。在林则徐一派失势后,更因听到有反清复明的流言:要造反,找可观,朝廷震怒,将吴可观以及他的大儿子(也是一名武将)一同免官,下了大狱。后被判流放罪,在被押往新疆的途中(甘肃阳关),父子俩双双命丧黄泉(应该是被仇家买凶所害)。

吴可观遇难后,他的夫人(家谱中称太夫人),带着家人辗转回到了故土:长安县递午村。但由于乡下条件差,孩子们无条件念书,于是太夫人带着全家搬到了西安城里。吴家在梅州还有后人,据说还有一支在上海,但彼此之间没有了联系。

3

解放前,母亲、舅舅、姨姨们都在西安师范附小上过学,每天放学唱着歌往回走,一出校门正对吴家大院的大门,大门上方有一淡黄色的原木额匾,非常醒目,上书:节孝妇,并刻有太夫人的名字。那是吴可观案平反后,慈禧太后赐给太夫人的。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一路西行避难,到了西安。在此期间,慈禧到过吴家,并亲自手书,以示隆恩。接收恩赐的吴家掌门是外婆的父亲,太夫人此时已经过世。

太夫人一共五个儿子,老三身体不好,死在了回来的路途中。老二挑着担子,帮着她料理这个家庭,带着老四老五回到了故乡。安顿下来之后,老四老五陆续去读书了。老二是武将出身,身材高大威猛,没念过什么书,年纪也大了,于是太夫人托故交在官府衙门给他谋了个特殊的差事:刽子手。这个称谓咋一看挺吓人的,其实在古代只是特指直接处决犯人的一种职业。别小看这个差事,在当时可是吃香的技术工种。老二胆大心细,手上活干净利落,很快在业界闯出名气。于是家里又开始热闹起来:行刑前总有犯人家属上门打点,为的是让亲人少遭罪,尽可能留全尸,以便尸体缝合。正因为此,吴家在老二手上又兴旺起来。

老二没有后代,也没有结过婚。太夫人目睹了武将出身的丈夫儿子的惨死,于是督导老四老五潜心读书,吴家至此改变门风:弃武从文。老四念书很有天赋,外婆的父亲就是老四的孙子。但清朝当时有个奇怪的规定:刽子手的家人不能入仕,吴家的后人就无法考取功名了。

书院门那个坐南朝北的吴家大院是老二在咸丰年间置下的产业。宅子是个两进院,临街两侧是铺面楼房,铺面房入深都是两间房宽,前阴后阳;正中是大门及廊道,进门后有个大院子 ;往里是二门,门口有屏风,顺着回廊进去后,又是个宽敞的院子;院两侧有四间厦房,中间是天井,再往里就是上房了。

后来吴家的后人在民国期间又购置了坐西朝东的大吉厂巷25号院,两处房后院联通。后者抗战时期部分房间被毁。日本人原本想炸西安城墙,结果炸弹投偏了,一颗落到了吴家隔壁的院子,整个街坊有不少房屋倒塌。


4

提到抗战及西安城墙,这里插叙一段相关史料,为后文作铺垫。日本当年全面侵华后,往南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两广;往西却被阻隔在了秦晋豫交界的黄河风陵渡,一直未能攻克陕西的东大门:潼关。在英勇抗击日寇的中国军队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群号称冷娃的陕西子弟兵: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杨虎城将军的家底。为保卫家乡,他们东渡黄河,在中条山中血战3年,用伤亡两万多人的代价,把不可一世的日本人拒阻在潼关以外。

西安作为西北军事战略要地,成了支援抗日前线最有力的后方之一,一度被民国政府定为陪都。因此日军常集中火力轰炸西安。日本空军在山西运城和临汾设有机场,日机起飞不足半小时就能飞抵西安上空。在长达7年多的时间里,日军轰炸西安145次,出动飞机560架次,造成人员伤亡万余,毁房43000余间。

为了躲避空袭,西安军民因地制宜,在城墙墙体上挖洞。西安城墙底宽18米、顶宽14米、高12米,宽度大于高度,非常稳固。抗日战争时西安城墙上大大小小、曲曲弯弯、遍布四方的防空洞,对于缺乏防空设施庇护的西安百姓,确实受益极大。吴家老宅离南城墙近在咫尺,听到空袭警报,出大吉厂巷邻居家的后门,就可直达城墙防空洞。三姨回忆:空袭时,常看到红色绿色的信号弹,那是汉奸特务发射的,为飞机指引轰炸目标;城墙自然也是主要空袭对象,西段城墙就曾因防空洞口被炸,闷死不少人。

这近两千个防空洞后来被流落到西安的难民用作栖息地,一直沿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安筹措巨资对城墙进行大规模的修复,使这座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内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古建筑,焕然一新。1995年秋,因仪器招标,去美国考察观光,主管城建的西安市副市长张富春同行。张副市长对在自己任上西安城墙得到完整修复,颇为自豪。他对我说,其他城市的对口领导到访西安,他总是力推登城参观。对这座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客人们赞不绝口,特别是当年筹备亚运会的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

张富春副市长推荐的最佳游玩城墙的路线是:从南门登城,沿南城墙向东行,走到东南城角,向北拐,从东门下城。有兴趣的博友到西安可沿此线路一游。登上城墙,往城里瞧,就能看到东邻南门的吴家老宅所在街区:书院门。

贴主:枫雪故都于2024_05_04 18:42:28编辑

贴主:枫雪故都于2024_05_04 20:41:12编辑
贴主:枫雪故都于2024_05_20 7:57:23编辑
喜欢枫雪故都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枫雪故都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是不是书院门? - 不只拾拾影 (86 bytes) 05/05/24
当时下来, - 不只拾拾影 (126 bytes) 05/05/24
纠,“当时拍下来” (无内容) - 不只拾拾影 (0 bytes) 05/05/24
现在书院门是一条文化旅游步行街, - 枫雪故都 (57 bytes) 05/05/24
我等着。。。 (无内容) - 不只拾拾影 (0 bytes) 05/05/24
问好故都兄! (无内容) - 落飞 (0 bytes) 05/05/24
问好落飞兄,谢谢鼓励!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5/24
我是从东门上的城墙 - 不只拾拾影 (441 bytes) 05/04/24
影版厉害! - 枫雪故都 (126 bytes) 05/04/24
那城墙保留下来 - 不只拾拾影 (78 bytes) 05/04/24
下次回国一定要登城走一圈。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4/24
严重支持! - 不只拾拾影 (24 bytes) 05/04/24
羊肉泡馍!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4/24
(^-^) 枫雪故都 给 laopika 颁发一张好人卡! - 枫雪故都 (89 bytes) 05/04/24
50币奖品送上。谢谢大侠~~~ (无内容) - 三叶原创基金 (0 bytes) 05/04/24
谢谢版主大礼!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4/24
(^-^) 三叶原创基金 给 枫雪故都 赠送一只金笔! - 三叶原创基金 (128 bytes) 05/04/24
好文及好图,核实一下是否这个坐标? - markmarkmark (86 bytes) 05/04/24
坐标正确!谢谢马克兄!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4/24
第二篇文章有这条街的简述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4/24
下次去西安,得去两广提督府 (无内容) - markmarkmark (0 bytes) 05/04/24
吴家民国时就败落了,哈哈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4/24
马克兄此言精辟!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4/24
期待中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4/24
望族啊! - Vivian32817 (60 bytes) 05/04/24
谈不上 - 枫雪故都 (60 bytes) 05/04/24
谢谢三届兄鼓励!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4/24
哇!久违了,大侠! - Vivian32817 (27 bytes) 05/04/24
问候文版! (无内容) - 枫雪故都 (0 bytes) 05/04/24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