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命之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1.10 解放初期我的老家见闻→土改评成分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24-05-01 7:08 已读 1464 次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1.1 故乡见闻…(“妈廟”建村前的原始地貌) 由 花名雞仔 于 2024-04-26 12:34

解放初期我的老家见闻→【土改评成分】:我出生在45年,评地主时年龄大概六、七岁,对当时情况也略知多少。49年新中国成立,我所知的土改评成分,我的祠堂一共有二十多三十户,评了两个地主一个富农。两个地主各有一座三层楼房,另还各有一间两、三层比较小的草间(放柴草用的),评了富农的没有楼房,但房屋比较大中间有天井,也有一间两层楼草间,地主富农田地有多少就不大清楚了,只知道其中一个地主有一个使妹仔(丫环)。我村华侨港客很多,这些人很多在家乡建有楼房,三,四层的很多,但也没几个评了地主富农。

据我所知这些地主富农没有电影里所说严重,解放前我村的地主富农家里人一样下田地干活,在香港发了财的大地主“李天存”连丫环三个老婆照样下田地干活,评成分我乡地主评了不少,但家中有丫环还真不多,我知道的全村只有两家地主雇有丫环。真正的佃农没听说有,我村这些地主都是自己家人干活,农忙时再请人帮忙,我村的地主富农全是在外赚到钱回乡买田地和建屋的人。

关于评地主我村的情况,估计算了一下全村大约十多家吧,当时被评上地主的也没有书上说的那样动不动就说拉去枪毙,我知道的全村开过一次大会斗地主,那时年纪小也只是听说,整场斗地主大会只有一例是,儿媳妇拿起脚穿的“木屐”打公公,还有一例把一个二、三十岁男子送去劳改(有人说是去新疆、有人说是黑龙江),唯一一个劳改的在六几年也回村了,劳改前老婆生了一对孖仔。据我所知最严重的只有这两例。

当年村里人对成份不好的家庭(地、富)也没有分开特别对待,但分了他们的田地、房屋、这也是事实(我家也分了地主半间房,三层楼五家人分,我家和另一家合分一个房间(改革开放后也归回原来的地主了),分到后两家人都没住,用来放草,农村煮食用柴草),还分了“三分”田,我家和伯娘家合分一块田(那块田不够一亩),伯娘家比我家穷分多一点。钱财如何分就不知道了。当时只有小孩比较歧视地主小该,不过也只是停留在称呼上“地主仔”“地主妹”,成年人对成年人没见到过有歧视动作,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工作,地主家庭小孩和普通家庭小孩一样读书上学,小学时一个地主妹还当上少先队(三划)大队长呢,我的中学同学还有“很多”地主家庭的。

下面两幅图就是当年被分掉的地主屋,有罗马柱的是大地主“李天存”的“存芦”,我小时候一值用来做学校,这些地主屋改革开放后全部归还当年的地主。“李天存”在十五、六岁时到香“捞”黑社会发达的,村里老家娶有两个老婆,评地主后在广州上吊自杀身亡,我曾经写了一篇关于他的故事。土改评成份分田地分财产时,我祠堂评了两个地主一个富农。地主房屋被分后被赶去住草间(地主的财产放草用的),地主草间是沙砖三层小楼只不过面积略小一些,但比普通人泥砖屋还要好很多。评了地主的家庭除了名声不好听外,家人和普通人沒分别没歧视一样待遇。但有一个当年三十岁左右吧,是我祠堂地主堂叔被送去新疆劳改,一直到70年代才回乡,家里老婆带着当年刚出生的一对孖仔,关于地主劳改可能各地不同,我知道我村的也是只有这一个。

我家评了个贫农还分了地主半间房,两家人都没住每家一边拿来放柴草,我家还分了小半塊田(几分),一塊不到一亩的田两家人分,我家和我伯娘共分一塊田,伯娘家比我家穷所以分了大半塊(也是几分)。(两家人合分一个房间,三层楼一共分给六家人,这座楼连地面一共三层,三楼两个房、二楼两房间、地下厨房一个厅),对于分其它财产当时我小我就不知道了,我说的是实情。土改分田地开大会斗地主,开大会确实出现有打人事件,打的不是地主而是她自己公公,儿媳妇用脚穿的木屐打她公公头,打到头破血流这是真事,因何事要打她公公由于当年我年龄小就不知道了,打人事件我村就此一例,沒见过也没听说过有其他打人事件。

土改分田地开大会斗地主,开大会确实出现有打人事件,当年我村在“操场壩”开大会,(操场壩是当年解放军在河边开辟出来专供解放军练操之用的场地,兼作放电影用地,放电影用吉普车发电,大卡车进不去)。我村打的不是地主而是她自己公公,儿媳妇用脚穿的木屐打她公公头,打到头破血流这是真事,因何事要打她公公?儿媳妇和他的公公有何瓜葛,为何会有这种激烈做法,由于当年我年龄小其中内情就不知道了。打人事件我村我知道的就谨此一例,沒见过也没听说过有其他打人事件。我只说所见到听到的老家之事,除了我老家之外其它地方怎样、我不知道不说也不会去评论。

土改评成分分田地分财产时我大概五、六岁,我们家世代穷田地非常少,水田总共不到一亩,还不是在一个地方是在三条山坑里,我们叫坑笼田。我家这种情况最后评了个“贫穷”,分到了几分田和半个房间(一间房分给两家人,两家人都没拿來住,用来放柴草,好多分到房的自己都有房子),我们分到的这半间房和几分田都是同祠堂评了地主的财产。我祠堂一共评了两个地主一个富农。地主住房被分后被叫去住草间(地主家庭用来放草用的,我村和附近所有村民都是用柴草做饭,无论穷富大部分都有草间,只不过是草间大与小、好与坏而已),地主草间是三层沙砖小楼,只不过面积比他们住宅略小一些,但还是比普通人住的泥砖屋好很多。

评了地主的家庭除了被小孩叫“地主婆”“地主仔”外,世世代代都同住在一个村子里的普通村民,都没有人歧视他们,除了名声不好听外,地富家人和普通人沒分别一样看待。据我所知地富小孩和普通人家小孩没有分别,照常上学读书,成绩好的一样进读好中学(我老家附近有两间中学),评了地主孩子姐弟两人都读好中学,这是我所知道的,两姐弟俩和我同班,我的同班中学也有几个地主孩子,如果说和普通人有分别的我认为是名声不好,地主婆,地主仔,其它没觉得有分别,其它地方我就不清楚了。世代同乡早见晚见,普通人是没有仇恨的,乡里乡亲日日见面没有歧视,没有说你是地主就不和你来往,地主婆,地主仔,也是小孩叫的,也没听有大人叫过,地主女儿还是小学少先队三杠大队长呢。

农村经过多次变化,那时人民都很积极没有不满情绪,地主富农也不例外,个个争先恐后都想做积极分子,地主富农和贫穷一样没有分别一样生活一样工作。人民公社时大家一起干活一起闲聊。关于地主被送去劳改我村只有一个,也是我祠堂的另外一个地主(我祠堂一共评了两个地主一个富农),在五十年代初期去了新疆,去了十多廿年七十代初也回老家了,去劳改时家里老婆生下一对孖仔,由于读书成绩好也上了好中学,评了地主富农都有小楼,贫农很多都有小楼,这些事是我所知道的,没有外传对待地主富农怎样怎样。这些外传水分太多,以上是我乡的,其它地方究竟怎样我不知道。

【图片是我老家村中地主屋】

坛主:花名雞仔于2024_05_01 9:15:12编辑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花名雞仔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