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命之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1 故乡见闻…(“妈廟”建村前的原始地貌)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24-04-26 12:34 已读 5378 次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一) 【我的故乡】… 由 花名雞仔 于 2024-04-26 11:46

“妈廟铜墙铁壁、虎头山离天三尺、村前有个“浪钉壩”、两边还有河相隔”,以下是我推测妈廟大概是这样形成的。“妈廟村”历史是否如我所说尚待考证。妈庙从建村至今己有三百多四年历史,妈廟这片地方地势很低,过去是一个大海壩整个海壩长满“浪钉树”(红树林)。浪钉树不知什么时候改叫“红树林”,浪钉树的根用处可大了,暖水瓶塞、酒瓶塞全用它。浪钉子长得非常美,长长一条顶部红颜色,像一个小人带着红帽子一样,成熟后一条条掉下,掉进泥浆或随水漂浮,掉进泥土里就地生长,或随水漂浮,漂到那里就在那里长出一棵小树。

建村前这片地方在潮汐涨潮时海壩几乎全部淹没在海水中,只有几处比较高的“小岭”土丘长期露出水面。其中一个长满“浪钉树”土丘边有个小岩洞,洞内有一个“妈娘神位”,据说这个“妈娘神位”是由当初在附近捕鱼之“水上人”漁民筑建而成。水上人长年和海打交道为保平安初一、十五必拜妈娘,由于此地比较高又有一个洞,在此处设个妈娘神位最适合,后来这片地方移居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就在附近另建了一个廟叫名“天后宮”,,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妈廟,妈廟名称来源是不是这样这是我猜的。但原来这片地方确实是有一个供拜妈娘神位小岩洞,我小孩时已很少有人去原来那才小岩洞拜妈娘了,烧香拜神了全去“天后宮”。

原先这片水淹之地经过了三、四百年漫长岁月后变成了“妈廟村”。“妈廟村”隶属于广东惠阳大亚湾地区,广东惠阳地貌属丘陵地带,“妈廟村”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山岭。妈廟村离大亚湾“澳头港”不远,地理位置不错,面海背山。妈庙村的南面有一条小溪,北面有一条宽达几十米的河流,小溪和河流环抱着妈庙村。果树、古榕树、垂柳、翠竹扎根溪流边;村道纵横交错,小溪和河流将村落与外界隔开,它们成了保护河。河道弯弯曲曲。村前有一大片“浪钉壩”又名“红树林”,村后围绕着几个不大的小山岗,小山岗后面有一条土公路连接澳头和淡水两个小镇,(日本侵华在南华登陆大亚湾登录,就是从这条公路前进的,还在我村驻扎过一段日子,在这一带日本仔经常遭到国共两党游击队伏击)。

这种好的地理位置早在三、四百多年前己给故乡人相中。“妈廟村”最原始的原住民是“水上人”渔民,这些原始“水上人”过去在大亚湾沿海一带靠捕鱼为生,最初“水上人”为了安置老小,他们在这片地方选择比较高的“小岭”以船为家或搭棚居住。时间一久加上地势抬高,迁移进來的人越来越多,后才有泥砖土屋出现。时至今日惠州大亚湾、深圳大鹏湾沿海一带到处还有类似“妈廟村”的这种小农村。

“妈廟”这片地方经过漫长岁月的地形变迁,水位逐渐退却地势慢慢抬高后,这塊风水宝地人人都想移居进来,最初由“水上人”开始,后来其它地方的“岸上人”也争先恐后跟着迁进来。各地的人不断涌入后,慢慢的就聚集了一大批“水上人”和“岸上人”在此定居。沿至今日“妈廟村”人一共有六姓之多,人群中來自四面八方,有原先进来的“水上人”也有后迁入“岸上人”。初期聚居的大部分都是“水上人”他们以捕魚为生,后来进入的就以农耕为主了

由于人群复杂各讲各的方言、语音也很多,就算现在惠阳人也未必能全听懂,就拿樟树埔和我老家妈廟來说,两地虽然相隔不远,走路不到半日路程,两地语音完全不同,樟树埔说出来的,我们叫“蛇话”或“啥话”又有人叫“半江浸”或”半缸进”我都弄不请了,它是否属于客家话?我老家妈廟客家人也未必听得懂。当初各地进入的人群有讲“兴宁话”的、有说“学佬话”的、还有讲“客家话”等等。由于迁入的人群中讲客家话的人占多数,经过几百年演变成全村都讲客家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客家占地主了”。迁入“妈廟”的人群有先入的有后到的,先迁入的所占位置比较好、地势也比较高,后到的人只能在较低洼的地方建屋了。这些后迁入者的房屋每逢打台风必遭水淹,有时会把房屋淹没到一半,水位淹至膝盖脐位是平常事,由于地方有限,略为高一点的地方都建有房屋。过去村子一经打台风下暴雨全村三分之二就会遭水浸,全村大部分是泥砖土屋,也有小部分是灰沙砖楼房,这些楼房是妈廟人出外打工发达后回来建的。

妈廟是个大村多达六姓人,村人是按姓氏先后迁入居住的,“苏、何、李、吳、蔡、张”,妈廟村由于人多地方少,房屋建得乱七八糟,门朝向各方向都有,大部分都是门朝海壩方向而建。妈廟村大约有几百户之多,光是李姓就有五、六个祠堂,各个祠堂來自四面八方没有关联,原先有讲“学佬话”有说“兴宁话”后来全讲“客家话”。有些后进村的就在别人屋后建屋。连祠堂也一样。我们的太公进村时所占位置也不错,后来兄弟分作两祠堂,我们这一支是弟弟,弟弟不想离太公祠堂太远,附近也没地方盖祠堂,所以我们在别人祠堂后面建祠堂,只隔了一道墙。分了祠堂后族人开枝散叶人口逐渐增多,由于妈廟没有地方建屋,很多族人只能往外迁。我们祠堂人迁到如今的“深圳”大小梅沙至澳头一带的特别多,澳头附近的“大冲”村(围)姓李的据说就我祠堂的族人。

坛主:花名雞仔于2024_04_30 7:23:36编辑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花名雞仔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1.1.14 我印象中的人民子弟兵→解放军 - 花名雞仔 (4891 bytes) 05/01/24
1.1.13 实话实说→归还地主屋 - 花名雞仔 (4789 bytes) 05/01/24
1.1.12 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合谋 - 花名雞仔 (4497 bytes) 05/01/24
1.1.10 解放初期我的老家见闻→土改评成分 - 花名雞仔 (6203 bytes) 05/01/24
1.1.9 故乡趣事…(日占时期听闻) - 花名雞仔 (3519 bytes) 04/27/24
1.1.7 故乡趣事…(一双铁屐闯香港) - 花名雞仔 (4052 bytes) 04/27/24
1.1.6 故乡趣事…(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 - 花名雞仔 (5457 bytes) 04/27/24
1.1.5 故乡趣事…(江潮佬治病) - 花名雞仔 (4696 bytes) 04/27/24
1.1.4 故乡趣事…(过去海港的渔民生活) - 花名雞仔 (6522 bytes) 04/27/24
1.1.2 故乡趣事…(小池塘养出条大鲨魚) - 花名雞仔 (7732 bytes) 04/27/24
1.1.1 我的邻村“盐鬼送白银”的故事 - 花名雞仔 (6939 bytes) 04/27/24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