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精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书斋式茶室,茶书相伴,相得益彰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4-04-19 21:52 已读 1403 次 3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茶室,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最受现代人喜爱也是最实用的要算书斋式茶室。所谓书斋式茶室,就是把茶室布置为书斋的式样。


读书与香茗为伴,把书房茶室合二为一,这样的古风遗韵,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过许多范例。唐朝曹邺在诗中写道:“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沈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诗人在这里强调了饮茶后对作诗和读书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形象地描绘出月下听泉、烹茶、晨吟和夜读的美好画面。


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很快,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很少有闲暇到外面的茶艺馆去喝茶。如果家中有个茶室,就可以一边看书写作、一边喝茶品茗,节省了很多时间,减去了许多麻烦。


假日里,邀几个知心朋友到家中做客,把新购到的好书、新收的古玩和新创作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一同分享。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书香、茶香、诗情、友情,伴随着浓浓的茶韵弥漫在书斋里。古人对请人喝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现代人和古代人的生活虽然不一样了,但喝茶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书斋式茶室,是书斋,而茶却具有了书的文化内涵;是茶室,而书却飘逸着茶的芳香。唐人对喝茶有助于才思泉涌、丰富想象力,有过十分传神的描绘。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诗人生动而准确地描绘了喝茶是一个从生理到心理的演变过程,是一种精神境界的飞跃。


相传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茶文化的专著,都是在书斋中诞生的,比如西周周公旦的《尔雅·释木篇》、唐代陆羽的《茶经》、清末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


一杯清茶,笔耕不辍;茗茶在口,鸿文在手。书斋式茶室,茶书相伴,相得益彰。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