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间为何被称为“九泉”?看完涨知识了!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历史上有名的“黄泉会母”的典故:
郑庄公,郑武公与武姜的嫡长子,郑武公去世后自然顺理成章的成为郑国接班人。
然而,由于其母武姜在生庄公时难产,所以对于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姜氏似乎更喜欢小儿子共叔段,也就是庄公的弟弟。
由于母亲的宠爱,加上郑庄公的一味忍让,使得共叔段野心日益膨胀,段最终与母亲走向了里应外合的叛乱之路。
当然,叛乱最后被庄公轻而易举地镇压了。
郑庄公这人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前期看似对母亲与弟弟的蓄谋不闻不问,实则是在布一张大网等待母与弟主动投罗。
这种大局在握的胜利姿态,也确实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兄弟间的争夺。
最后郑庄公逼死弟弟共叔段,软禁其生母,并发下重誓“不及黄泉无相见”。意思是:不到黄泉,不要见面了。
不过,郑庄公说完便后悔了。
颍考叔是当时郑国一个守卫边境的小官,他敏感地把握到郑庄公的心理状态,并要尽到臣子的劝谏之责。所以,在郑庄公赐予他食物的时候,他把肉留下来了。
郑庄公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要把肉留下呢?”
他说:“我的母亲吃过了所有我给她的东西,但是唯独没有吃过国君的东西,现在您赐给我的食物,我要让我的母亲也尝一尝。”
颍考叔的孝心,触动了郑庄公心中最为隐秘和柔软的地方,也引起他的共鸣,他十分感慨地说:“你还有母亲可以供养,而我却没有了。”
这个时候,颍考叔假意问他:“为什么呢?您的母亲不是健在吗?”
庄公于是就把自己当时对待母亲的做法,详细地告诉了颍考叔,而且坦言自己现在十分后悔,但是因为他已经发誓与母亲永不相见,他不能食言,也就无法和母亲相见。
颍考叔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马上给庄公提出了一个建议:“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他的意思是说,国君啊,您不必过虑,如果在地上掘一个泉眼,然后你跟母亲在隧道中相见,不就是黄泉相见了么?
因为“黄泉”这个词,在汉语里面有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指的是阴间地府,还有一层含义指的是地下河流。
庄公当时用这个词的时候,表达的是至死不见的意思,但颍考叔巧妙地运用了它的另外一个意思——只要你们到了地下河,母子还是可以和好如初的。
庄公照办,于是和母亲在隧道里相见了,双方尽释前嫌,母子俩和好如初。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泉会母”。
“黄泉”,又称为“九泉”,因为“九”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因此古人常用“九”表示多、大的意思。
比如,“九天”或“九重天”是说高不可测的天空,极言其高。
《淮阳子》则将天空分为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央几方,这称为“九天”。
还有人将“九天”说成“九重”:即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为七重,二十八宿是第八重天,第九重天叫作“宗动天”。
当然,还有“九地”,把“九天”、“九地”合起来又组成“九天九地”,是说极高之天极低之地,意即差别极大;“九霄云外”也是以“九”代极高之天等等。
这样来看,“九泉”就是很深很深的泉水的意思,同“黄泉”的“泉”是一样的。
古时有迷信,人死后要到“阴曹地府”去,这个“地府”在很深的地下,正是“黄泉”或“九泉”的所在地,因此就把人死后的归宿称为“黄泉”和“九泉”了。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