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949年,白崇禧为什么没有起义?有一个致命原因

送交者: Smiley1[♀★★★★声望勋衔17★★★★♀] 于 2024-03-30 9:15 已读 1546 次 1赞  

Smiley1的个人频道

+关注

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站着好几位国民党起义将领,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比如程潜、傅作义、陈明仁等等。


这些起义将领,都在历史大潮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加入了人民的阵营,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要知道,这些人都是掌管一方的诸侯,或是手握重兵的将军,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地盘,也是需要一些利益交换的。



比如这些人起义后的职务如何安排?队伍怎么改编?之前的恩怨如何了解?还有起义的影响有多大?对战争全局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所以,起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那些起义成功的人,还有不少人因为顾虑重重,最后没有选择起义,比如白崇禧。

白崇禧在国民党阵营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光在桂系中与李宗仁并列,在中央军中也有很高的地位,担任过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被蒋介石非常倚重。


而且,白崇禧的军事水平也非常高,林彪就曾经评价说:“我认为白崇禧是国民党军将领中最有才干的一个,这句话可以说并非过奖。他不用说有多年的军事经验,他的指挥也比其他国民党军将领高明。”

那么,白崇禧在解放战争中有没有想过起义的事呢?



答案是肯定的。像白崇禧这么精明的人,对利害得失是看得很清楚的,到了1949年,面对国民党的全面溃败,白崇禧不可能不考虑这件事。


那么,他为什么最后没有选择起义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白崇禧在桂系没有绝对的话语权。


大家都知道,桂系的真正大佬是李宗仁,权力大多数都掌握在他手中,因此,白崇禧即便与我军谈判,他也没有多少筹码,自然也不会得到太多的利益。


白崇禧很清楚,他虽然在国民党内有一些名望,但与傅作义、程潜相比,还是差得远。


傅作义是真正的诸侯,掌握着北平,还手握重兵,是绝对的一把手,而程潜,革命资历非常老,是辛亥革命元老,这些优势都是他不具备的,即使他想起义,也需要跟李宗仁商量。



第二,白崇禧能调动的兵力并不多。


白崇禧虽然是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但他手里能掌握和调动的兵力其实并没有多少,不过十几万而已,在解放战争后期,这点兵力根本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媒体说,白崇禧在解放战争后期有50万大军,其实这只是白崇禧的夸大宣传而已。或者说,白崇禧名义上可以指挥的部队有这么多,但实际上能不能指挥得动就另当别论了。


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是很严重的,地方将领指挥不了中央军,中央军想调动地方部队也很难,甚至连中央军内部都矛盾重重,当年张灵甫就是死在同事们的见死不救上面。


据考证,白崇禧实际能指挥得动的部队,也就是完全听命于他的部队,只有第三兵团的两个军,这是完全在桂系发展起来的。



第三,白崇禧之前与我军有过血债。


如果只是前面两个因素,白崇禧还不是很纠结,毕竟那些只是筹码多少的问题,比他筹码还少的很多将领都选择了起义,也都得到了共产党的优待。


最让白崇禧纠结的,其实是他之前与我军的血债。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白崇禧就是反共先锋,杀过很多共产党员,到了抗战时期,更是主导过著名的皖南事变,让新四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堪称“血海深仇”!


其他的国民党将领与我军交手,不管给我军造成的损失有多大,都还属于战场上的事,但皖南事变却是彻彻底底的阴谋反动行为,是远远超出战场范围的,这个仇不能不报!


所以,白崇禧作为皖南事变的主导者之一,不能不对这件事有深深的顾虑,最后只能跟着蒋介石一起去了台湾,老死异乡。


(参考资料:《白崇禧传》《解放战争》《江山大势:1949年国共和平谈判》)


喜欢Smiley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