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哈佛博士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剖析一段话,看看中青报如何造假

送交者: 鹿特丹丹[★★声望品衔9★★] 于 2024-03-19 17:03 已读 5940 次  

鹿特丹丹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中青报是如何造假的?


A. 我把中青报关于哈佛博士事件的几篇文章都读了,可以看出大部分指控是一眼假, 比如,说 陈博士没做TA, 说清华没有聘请他的意向, 说中国央行没有回复陈博士的申请。 但没看出来全面造假。比如其中一篇文章中的这段话, 哪里做假?

"对陈琳不肯出示任何证明文件的做法,斯托克教授和赛奇教授都流露出难以理解的神情。赛奇教授说,在美国求职一般没有出示毕业证的要求,但他的学历,在哪个大学获得什么学位,推荐人一般在求职推荐信中会讲清楚。用人单位相信推荐人的介绍。斯托克教授也说,他记得陈琳刚毕业时,就要他给写过向美联储谋职的推荐信嘛。"

Q. 表面上看,斯托克教授和赛奇教授的这段话,讲的有道理,对陈博士的批评似乎也到位。

但两位教授都被记者操纵了。他们大概是在被告知 "陈琳不肯出示任何文件" ,"陈琳没有向民办学院提交推荐信" 等等后, 说了这番话。

事实不是这样的,陈琳让民办学院复印了他的护照, 并且远程登陆肯尼迪学院网站, 查看了历年博士毕业生名单 , 核实了博士学位。 此外,民办 学院就没有要求他提供其它任何文件。

记者显然没有告诉两位教授: 陈琳没有应聘院长职位,是民办学院获悉他是哈佛毕业生后, 无条件聘请他的。

记者也没有告诉两位教授,当时 中国学校的招聘程序就没有提交推荐信这一项。这种洋派做法, 大概2005后, 上财北清等等校开始到海外招人时才引进的。民办学校引进这些程序就更晚了。

操纵误导被采访者,通过被采访者的口, 批评攻击受害人, 是媒体做假的一种比较隐蔽的手法。 与赤裸裸的捏造证据不同。

这样的作假手法, 也就当事人知道, 外人一般看不出来。 所以,中青报二十多年如一日, 绝对不能让陈博士在国内公开回应它们的指控。
喜欢鹿特丹丹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