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叱咤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国家“动真格”?催三胎不成,任泽平提出“新建议”,父母们赞同

送交者: 华人lee8[☆★★声望品衔12★★☆] 于 2024-03-15 15:07 已读 1059 次 1赞  

华人lee8的个人频道

+关注
我国早在2016年就放开了二胎政策,到了2017年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是1758万。自此之后,新生儿出生数量就一路下滑。到了2021年,我国又放开了三胎政策,这一年新生儿出生数量已经跌至1062万。

而到了2022年新生儿出生数量已经跌到956万,2023年新生儿出生数量更是跌至902万,并创出了历史新低。虽然,我国不断的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但起到的效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新生儿出生数量下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而对于国家“动真格”,在短短的数年之内,连续放开二胎、三胎政策,很多网友表示不能理解。现在国内人口这么多,新生儿出生数量下降不是挺好吗?只要国内人口数量逐步减少,那几十年之后,大家就能享受到更多的受教育、就业、出行、医疗、养老等资源,这岂不是更好吗?又何必催促年轻人都来生育后代呢?

实际上,我们国家放开三胎政策,鼓励年轻人多生育也是有原因的:第一,养老金发放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将来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所缴纳的养老金将不足以赡养数量如此众多的老年人群体。资料显示,未来5-10年之内,我国养老金的缺口高达8-10万亿。所以,鼓励年轻人多生育,就是为了缓解养老金发放的压力。

第二,人口减少,会导致年轻劳动力的短缺。可能很多人会提出,劳动力短缺可以通过延迟退休,让老职工晚几年退休,这样年轻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实际上,现在很多岗位需要一定的体力劳动,或需要有创新和开拓精神,而这却是老职工相对的弱项。显然,年轻人口数量越来越少,老年人口数量的越来越多,将给社会带来年轻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届时年轻劳动力的用工成本会大幅上升。

第三,新生儿数量的逐步减少,会影响到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对于经济长远发展并不利。比如,婴幼用品行业、妇产科医院、私立幼儿园和中小学等。一旦新生儿数量长期下滑,这将会给这些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届时很多人会面临失业或转岗的情况。同时,随着二胎、三胎家庭数量逐步减少,原来还有一些生育二胎或者三胎家庭需要将老房子置换成更大面积的新房子,现在这种情况也会越来越少了。

当然,为了改变新生儿出生数量持续下降的趋势,不少专家学者也都在建言献策。最近,专家任泽平提出了“新建议”,获得了年轻父母们的赞同。专家任泽平发表过一篇《中国生育报告2024》,文中讲述了,全国放开并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应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切实减轻生养育孩子负担,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放开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就是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决定是否生育,或者是生一胎,还是生二胎或三胎;同时,还要加强保障大量非婚生育子女的平等权利。

2、增加公立幼儿园的数量,大量增加婴幼儿的入托率,应该上调至40%以上。同时,给生育孩子的家庭发放现金补贴。给有孩子的家庭每月1000元-6000元不等的补贴。比如,一孩家庭补贴1000元,二孩家庭补贴3000元,三孩家庭补贴6000元。此外,要给有需求家庭定向发放辅助生活补贴券。

3、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除了女性生育要放产假,男性也可以有一定的产假,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和家人。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应该加快建立起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这三方面的分担机制。

4、对生育二胎、三胎的家庭实行差异化的个税补贴、购房补贴,这样可以让多孩家庭支出压力大幅减轻。比如,对二胎家庭进行个税减半,对三胎家庭进行个税全免。同时,如果二胎、三胎家庭需要购买房产,二胎家庭买房可以打7折,三胎家庭买房可以打5折。这样二胎、三胎家庭的买房成本大幅降低了。

事实上,任泽平提出鼓励大家生育的这几条建议,就是要扭转国内新生儿出生人口数量下滑趋势,必须从教育、医疗、减税、给予现金补贴等多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减轻年轻家庭的生育孩子的压力。同时,年轻家庭的生育后代的压力,也需要国家、企业、家庭共同分担。此外,还要营造一个鼓励年轻人生育的良好环境。相信要不了多久,国内新生儿的出生数量才有可能出现止跌反转。
喜欢华人lee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