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叱咤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一秒充一公里!华为宣告:压死换电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

送交者: 华人lee8[☆★★声望品衔12★★☆] 于 2024-03-03 3:43 已读 2647 次 3赞  

华人lee8的个人频道

+关注

如果要问你,你不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可能都是,充电速度太慢了。


因为现阶段续航焦虑问题,核心就是充电速度问题,目前很多新车的续航都达到了600公里以上,甚至达到了1000公里,续航不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充电速度慢,依然是电动汽车目前很难解决的问题。


而最近,华为宣告,将推出全新的液态超充,“电动汽车将全面走向高压化,1秒1公里、5分钟充电200公里、加油式的充电体验已经成为现实。”2月27日,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在2024华为中国数字能源伙伴大会上表示,“预计未来十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增长10倍,从而推动充电量、充电桩的需求快速大幅增长。”



这种全新的全液冷超充站,可以以600kW的最大输出功率和600A的最大电流,能实现一秒充一公里的充电速度,无限接近像加油一样的充电体验。目前,华为全液冷超充的200-1000V充电范围匹配所有车型,包括问界、特斯拉、小鹏、理想等乘用车及货拉拉等商用车。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大聪明质疑了,这么大的功率电网承受不住,那我想问一句,如果电网承受不住,华为为什么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研发出来?别人在研发之前不会做调研,不会考虑可行性?


我负责任地说,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功率瓶颈,不是因为电网承受不住,而是因为电池的承受能力有限,说电网承受不住的,就像用惯了白炽灯,换上一台微波炉都担心家里的电线承受不住的人一样。


电网负荷问题,目前的解决办法有很多,比如说虚拟电网,比如说储能站,你信不信,如果固态电池出来,能够承受800千瓦的高功率快充,那么明天车企就会宣布跟进推出对应的超高功率充电桩,电网也会推出相应的方案,现在的问题就是,电池的承载能力有限。


华为创新的全液冷超充技术通过高可靠设计与高质量验证,使用寿命长达15年以上,而且,充电主机支持叠光与直流叠储,实现智能削峰,一次部署减免市电改造。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波总结,未来超充桩将呈现四大趋势:


趋势一:超充需求从单场景向多场景渗透,实现三大效益。


用户习惯了超充之后,就不再愿意用慢充了,因此,未来超充站会从高速、城市等场景进入公交、重卡、物流、园区乃至县城等场景。


趋势二:打造安全可靠的充电网络。


华为也与电池厂商共同研究电池安全技术,未来充电安全的风险将会越来越低。


趋势三:光储充融合构筑电网友好型充电网络。


2023年充电量为0.3万亿度,预计2028年充电量为1.2万亿度,2035年充电量达到2.7亿度。针对上面说的对电网造成了较大的负担问题,何波表示,光储充会是一个优质解决方案,华为园区光伏发电只有两毛钱的固定成本,卖给电网4毛钱,但如果通过充电桩方式卖出去,可能卖到一元以上。


趋势四:车、桩、网融合发展,充电网络迈入全面智能化。


电网“双随机性”持续增强,未来,车主不仅从电网买电去充电,也可以低价买电,高价时向电网馈电售电,这会催生更多商业模式,也必将进一步的带动电动汽车和充电网络的发展。


那么,华为的超充桩,将在什么时候建设呢?华为表示,将在2024年率先在全国340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过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希望做到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未来,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各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下,都可以使用到华为的液冷超充,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能速度的提升,换电模式,将逐渐没落。

[iframe][/iframe]

目前换一次电,也需要3-5分钟,如果遇到排队时间就不好说了,换电的速度还和换电站的电池储备有关,一旦充满电的电池用完了,换电的时间,将取决于电池充电的时间,另外,换电站存在建设成本高,同时间只能为一辆车换电的问题,因此,面对来势汹汹的华为超充,换电模式的优势在逐渐丧失。

喜欢华人lee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