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古代打仗都是万箭齐飞!那射出去的箭都谁来处理?很多人都想不到

送交者: Breezea[★★★声望勋衔14★★★] 于 2024-02-20 8:46 已读 1275 次 1赞  

Breezea的个人频道

+关注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作为一种重要的远程武器,在战场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相信各位剧迷对《三国》等历史剧中的战争场面都不陌生,其中不可或缺的冷兵器当属弓箭。



剧中万箭齐发的震撼画面让人过目难忘。随着战鼓的激荡和将领的号令,成千上万的箭矢如同怒涛般冲天而起,绘制出一道道凌厉的弧线,划破天际,随后铺天盖地般落下。这一幕,无疑是古战场上最为震撼的视觉盛宴。



不知大家是否曾好奇,造每一支弓箭都是需要成本的,尤其古代缺乏工业化大量的制造技术,要造出足以应付战争的弓箭数量,势必要花不少时间,这么轻易就用完了,会不会回收呢?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战争再怎么激烈,双方都会指派一种人,负责回收弓箭、铠甲等武器,毕竟这些都是成本,这些人也被称为战场“清道夫”。


古代的弓箭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回收箭矢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补充军备资源。箭矢由箭头、箭杆和箭羽三部分组成。


箭头材质多为铁,制作相对简单。而箭杆和箭羽则需要精心挑选和加工。箭杆要求笔直、坚韧,通常选用竹子或木头制作。箭羽则由动物羽毛制成,用以稳定箭矢的飞行轨迹。



每一支箭矢的制作,都集合了当时最顶尖的工艺技术,从寻找合适的箭杆,到精心制作的箭头,再到挑选最佳的羽毛,每一步都需要极其精细的工作。因此,回收这些箭矢,自然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想象一下,战场上满目疮痍,遗落的箭矢如同一片林立的荒草,等待着“清道夫”们的到来。这些特殊的士兵,他们或许不曾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他们的任务同样重要。他们穿梭在战场之间,小心翼翼地收集每一支箭矢,就如同拾荒者在废墟中寻找宝藏,每找回一支箭矢,都是为国家节省了一份宝贵的资源。



在回收过程中,她们会根据箭矢的损坏程度进行分类处理,他们需要辨识箭矢的完好程度,哪些可以直接重用,哪些需要修复,哪些则只能作为材料再利用。这不仅是一份辛苦的劳动,更是一份需要极高技巧和耐心的工作。


而对于那些损坏严重,无法再次使用的箭矢,他们则会将箭头和箭杆分离,因为即便是破碎的箭杆和钝化的箭头,也能被重新打磨、锻造,再次成为战场上的利器。



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与箭矢的回收利用有关。当时,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故意刁难他,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巧妙地设计了一场“草船借箭”,最终获得了10万支箭,不仅巧妙化解了周瑜的刁难,还为孙刘联军增添了军备。



而在战后,回收箭矢的士兵还有另一项任务——为弓箭手们统计战功。在战场上,箭矢飞射,敌我交错,很难准确判断哪支箭射中了谁。


为了防止冒领军功,弓箭手们会在自己的箭矢上做记号,以便战后进行核实。这样即便在万箭齐发之后,也能通过回收的箭矢辨认出哪些是自己射出的,从而准确统计杀敌数目。这种方法,既实用又充满了古战场的智慧。



由此可见,古代战争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战场上的“清道夫”,默默无闻地回收着箭矢,为战争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喜欢Breeze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