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江南同乡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江南的文化形象,中国历史上实际上是几经变迁的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4-01-30 10:16 已读 4135 次 5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Margelatu: 江南的文化形象,中国历史上实际上是几经变迁的。江南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还是在春秋末期,吴越争霸。那时候江南留给中原士大夫的印象是大禹之后,“断发纹身”“尚剑轻死”,专诸、要离、勾践是那个时代 “江南”—— 当时还叫江东 —— 形象的代表。这一文化形象一直保留到魏晋时代,司马炎就担心 “吴人轻锐,难安易动乎”,轻锐,除了勇武强悍的形象之外,似乎还加上了一些文采。那个时代提到江东,人们会想到的是陆机、陆云,以及 “入山刺虎,赴水杀蛟” 的周处。


江南文化形象第一次大的变迁,始于东晋末年,北方大族的南渡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先后兴起,使得吴人的形象变成了 “吴儿”,“吴儿不习战”“吴儿畏马”,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形象的始作俑者并不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而是中国历史上南方政权武功第一的刘裕 —— 刘裕亡后秦,是历史上中国南方政权唯一一次凭武功攻克长安,尽管很快被赫连勃勃赶走,但确实是南朝武功的巅峰 —— 姚兴、崔浩和拓跋焘使用吴儿这个词似乎都晚于刘裕。


江南文化形象第二次大变迁,源于隋朝的统一。陈亡于隋,隋亡于唐,统一中国的唐王朝自居为北魏、北齐 / 北周的政治继承人,对江南的文化很有些看不起 —— 特别是隋朝的亡国之君隋炀帝又是个南朝文化的积极倡导者 —— 过去的江东在唐朝诗人的笔下成了温柔旖旎的 “江南”,“吴儿” 连性别都模糊起来,成为唐朝诗人意淫的对象,李白的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格调就很不高。杜甫这样的老实人也爱凑热闹, 什么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其实他写这时候岁数很不小,人家白不白跟他没啥关系了。唐朝的诗人动不动就喜欢跑去金陵怀古,什么 “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什么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说白了还是征服者的优越感。


江南文化形象的第三次变迁,实际上是在清朝。宋、元、明三代,江南 “文” 的形象并没有太多改变,但因为经济地位的上升,使得 “文” 作为江南地区的文化形象,从被嘲笑的对象变成了一种骄傲。明朝虽然定都北京,但江南文化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便南京不再是首都,也依然保留一套完整的六部,北方的文人不到南京朝朝圣,基本上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江南读书人的搞基,化妆和对时装的品味影响了整个中国。中国人在明之前,衣服的色调是很单一的,老百姓和有钱人衣服的质地颜色不一样,但基本上变化很少。明代南京的读书人最早开始改造时装,在面料,颜色上花了很大的工夫,而且在样式上也注重修身,展示身材。由于文化的优势,这一风潮很快在全国蔓延开来,以至于当时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和商人,以为中国人人都搞同性恋。


但到了清朝,这一形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明亡于清,而江南文化又是明朝的主导文化,所以在清朝,对江南的赞美和膜拜,成了汉族读书人怀念故国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江南突破了地域限制,成为了所有读书人的一种理想化的浪漫生活方式的代表。最典型的就是《儒林外史》,吴敬梓的一个身份,就是当时地下反清组织的骨干,他的笔记中曾经详细记录过康熙南巡的路线,而且非常认真地研究过康熙的性格和心理,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他试图联合反清地下组织暗杀康熙的证据。在他的小说里,明代的江南是一个繁荣、活跃、富足而和平的天堂,他借老百姓的口怀念 “洪武爷的好日子”,通过 “本朝若不是永乐振作一番,早成个齐梁世界了” 来委婉地表达对永乐皇帝的支持。书中的几位纯儒、大儒都出于江南,而小丑式的人物多来自江南以外,比如周进是山东人,范是广东人,吝啬鬼严监生也是广东人,景兰江和匡超人都是温州人(温州在明代不属于江南)。作者给笔下人物安排的理想生活都在江南,庄绍光隐居在玄武湖,杜少卿住在南京的 “河房”,和妻子带着金杯在清凉山饮酒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