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半亩方塘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点数五十年,中国经济没有奇迹 (一)by FarewellDonkey18

送交者: 影云[♀★★声望品衔9★★♀] 于 2024-01-15 22:32 已读 1320 次 2赞  

影云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一.可笑的模型


奇迹论,崩溃论。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一抓就灵。XX经济学。诸如此类,其实都是在拉经济的虎皮搞政治。变着法子说我行对手不行。现在全世界都学会了,。。


我曾经随手划拉了一个数字游戏,因为将所有的变量都固定死了。都不好意思称为模型。姑妄称之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测模型。1950年,中国农业产值是工业的两倍。让我们以1950为基年,总产值基数为一百,其中农业67,工业33。再假定农业每年增长3%,工业年增长10%(凭感觉哈)。那么,其它什么都不需要做,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在工业化过程中会越来越快。


1985年前中国使用工农业生产总值为经济指标,除了生产性交通运输,其它行业都不算物质产品生产,只是再分配。其活动不计入经济总量。所以和1985年以后的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体系完全不同,无法精确换算。这样我们在1985年将“第三产业产值”加进去,并假设一直以每年20%增长(欠债较多,总得补回来)。


年份


农业产值


工业产值


工农业生产总产值


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第三产业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 增长率


1950


67


33


100


 


 


 


 


1951


69


36


105


5.31%


 


 


5.31%


1952


71


40


111


5.41%


 


 


5.41%


1953


73


44


117


5.52%


 


 


5.52%


1954


75


48


124


5.62%


 


 


5.62%


1955


78


53


131


5.73%


 


 


5.73%


1956


80


58


138


5.84%


 


 


5.84%


1957


82


64


147


5.96%


 


 


5.96%


1958


85


71


156


6.07%


 


 


6.07%


1959


87


78


165


6.18%


 


 


6.18%


1960


90


86


176


6.30%


 


 


6.30%


1961


93


94


187


6.41%


 


 


6.41%


1962


96


104


199


6.53%


 


 


6.53%


1963


98


114


212


6.64%


 


 


6.64%


1964


101


125


227


6.76%


 


 


6.76%


1965


104


138


242


6.87%


 


 


6.87%


1966


108


152


259


6.98%


 


 


6.98%


1967


111


167


278


7.10%


 


 


7.10%


1968


114


183


298


7.21%


 


 


7.21%


1969


117


202


319


7.32%


 


 


7.32%


1970


121


222


343


7.42%


 


 


7.42%


1971


125


244


369


7.53%


 


 


7.53%


1972


128


269


397


7.63%


 


 


7.63%


1973


132


295


428


7.74%


 


 


7.74%


1974


136


325


461


7.84%


 


 


7.84%


1975


140


358


498


7.93%


 


 


7.93%


1976


144


393


538


8.03%


 


 


8.03%


1977


149


433


581


8.12%


 


 


8.12%


1978


153


476


629


8.21%


 


 


8.21%


1979


158


523


681


8.29%


 


 


8.29%


1980


163


576


738


8.38%


 


 


8.38%


1981


168


633


801


8.46%


 


 


8.46%


1982


173


697


869


8.54%


 


 


8.54%


1983


178


766


944


8.61%


 


 


8.61%


1984


183


843


1026


8.68%


 


 


8.68%


1985


189


927


1116


8.75%


404


1520


48.15%


1986


194


1020


1214


8.82%


485


1699


11.79%


1987


200


1122


1322


8.88%


582


1904


12.06%


1988


206


1234


1440


8.94%


699


2139


12.32%


1989


212


1358


1570


9.00%


838


2408


12.59%


1990


219


1494


1712


9.05%


1006


2718


12.86%


1991


225


1643


1868


9.11%


1207


3075


13.14%


1992


232


1807


2039


9.16%


1449


3488


13.41%


1993


239


1988


2227


9.20%


1738


3965


13.69%


1994


246


2187


2433


9.25%


2086


4519


13.96%


1995


253


2405


2659


9.29%


2503


5162


14.24%


1996


261


2646


2907


9.33%


3004


5911


14.51%


1997


269


2911


3179


9.37%


3605


6784


14.77%


1998


277


3202


3478


9.41%


4326


7804


15.04%


1999


285


3522


3807


9.44%


5191


8998


15.29%


2000


294


3874


4168


9.48%


6229


10397


15.55%


这个模型只考察一个因素,就是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改变。起步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大力推进工业化,再到一个三种产业基本符合现代化结构的转变过程。五十年代起步,但总经济增长率也只该是5% 到6%。在六七十年代,增长率在6% 到7%。什么都不用变,到八十年代经济增长率就超过8%。这种产业结构改变带来的红利,要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基本吃完。也因此这个演示到2000年结束。这个模型是如此单纯,得出的结果当然整齐排列(每年加快个0.1%),惹得很多人来笑话。但是别搞错,更应该笑话的是凭什么工业每年增长10%不变。这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却能很好地示意凭什么中国经济增速就应该越来越快。固定其他不变,来测试其中一项的影响力(贡献度)是常用分析手段。在一个复杂并滚动的国民经济体系中,这种分析最容易做到的是帮助我们理解哪些仅仅是技术性现象,而不是政治家们宣称的是他们的某种特殊政策带来的。

也就是说,中国工业化阶段,整个二十世纪下半叶,如果大体符合这个趋势,则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其它因素是次要的,影响不大。


(一)

喜欢影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