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奢侈品:凤凰牌自行车,一辆大约180元,相当于如今多少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距我们也已经很遥远,那已是近半个世纪前的事情。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工资普遍都不高,农民每月大概收入是6~10元,工人每月是20~45元,学徒每月是18~20元。
公务员则更高一些,最高的是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行政一级收入——594元。
然而,那时候的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就卖出约180元,换做今天,这相当于多少钱?
180元相当于如今多少钱?一些人以货币发行量等金融指标为标准,计算出,截止至2023年8月,70年代的1元钱,约等于2023年的150元左右(有的也认为是300元)。
这里面有一个前提,货币的具体价值只能进行大致估算,不能精确计算,因为这个具体价值可能会因为地点、时间、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偏差。
没有一个定论,那就两个都计算。
如果以70年代1元约等于150元来算,当时“凤凰牌”自行车卖出的180元,就相当于如今的27,000元。
如果以70年代1元约等于300元来算,那卖出的180元,就相当于今天的54,000元。
这么说来,无论是27,000元,还是54,000元,都是一笔相当不菲的支出。
就现今而言,许多人每一年的积累都还不超过两三万,要花这么多钱去买一辆自行车,自然会感到相当不值得,只能望而却步。
令人好奇的是,在那个普遍年收入不超过100元的年代,“凤凰牌”自行车的售价已高达180元,但还是有不少人争着抢着要去买。
为此,一些人不吃不喝几个月,积攒出180元,一些人则“暗中蓄力”,默默积攒几年。
他们当时到底为何会有这样的“消费冲动”?
自行车的时代换做今天,花费上万块乃至几万块去购买一辆自行车,不少人肯定果断放弃。要有这个钱,不如买一辆摩托车或老头乐。
当然,也有一些人会那样做,但他们要么是专业运动员,要么是富裕的爱好者。
那个时代的人之所以有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消费冲动”,主要还是和时代背景有关。
对于那个时代的许多人来说,自行车,尤其是“凤凰牌”、“上海牌”等名牌自行车,无疑是人生的重要追求。
他们都是自愿买的。
有了自行车,特别是有“凤凰牌”等名牌自行车,可以干许多的事情。一来,平日里可以在朋友和同事间炫耀;二来,可以用来运输或拉人;三来,那是丈母娘要求的。
现如今的彩礼,已经是房子、车子、金银首饰和几十万至上百万的现金,那个时代不同,只要有“三转一响”,丈母娘就乐开了花。
所谓“三转”,即为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所谓“一响”,就是收音机。
这些东西虽然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足够富裕,但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个人还是很有品位的。
所以说,没有这些东西哪行呢?丈母娘不答应。
当然,一个时代对于一个物件的需求,或者是对某些事情的推崇,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因素和家庭因素,还有消费观念和时代潮流等的影响。
在那个汽车不发达的时代,自行车是重要的代步工具,人们对其依赖度非常高。
在人人都有一辆自行车的情况下,自己怎么能落伍呢?
就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也会让一个人不惜省吃俭用,花180元去买一辆“凤凰牌”自行车。
有意思的是,从70年代到如今,“凤凰牌”自行车的价格涨幅并不高,有人说现如今才300多元。
也就是说,这一影响过几代人的老品牌,居然只涨了不到200元钱。
参考资料:《共享单车退潮,凤凰不再永久》新周刊
《凤凰自行车:最有“面子”的嫁妆》中国在线
《自行车藏家耿贵生的“凤凰”情结》山西晚报
《品读》2023年第11期:“三转一响”曾是很多人的向往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