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看看蜀汉后来的下场,才明白曹操为何不愿从汉中南下灭蜀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3-12-06 18:31 已读 549 次 2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三国时期,曹操率军与刘备争夺汉中,因为一句口令“鸡肋”,不但杀死了聪明人杨修,也道出了汉中“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的尴尬地位,最后不得不退兵放弃。但从蜀汉占领汉中以后的遭遇看,汉中的丢弃实际上并不可惜。



司马懿建议从汉中南下灭蜀公元215年,消灭了西凉韩遂、马腾等割据势力的曹操亲率大军征讨汉中,盘踞汉中的张鲁战败请降。对于后续的军事部署,司马懿主张乘胜攻入蜀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




刘晔预言蜀汉将为后忧无独有偶,曹魏后期的著名谋士刘晔也有类似主张,“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曹操稍加尝试后放弃汉中对于两大谋士的建议,一向从谏如流的曹操却没有听从,“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自汉中首府南郑回军,留下大将夏侯渊率部镇守汉中。后来,夏侯渊在蜀汉倾尽全力的打击下败亡,自己也死于老将黄忠的刀下。虽然后来曹操亲自率军,第二次兵临汉中,但最后也只能撤兵而去。




汉中成为蜀汉的鸡肋汉中很快被蜀汉占据,并成为诸葛亮兵出祁山的出发地和后勤基地。但即使以诸葛亮之能,也因交通条件恶劣,军粮供应压力巨大,屡屡劳师无功,“守战之力,力役参倍”,大量宝贵的人力和粮食被浪费在从汉中到关陇的数百里险峻山道上。反观放弃了汉中的曹魏政权,将防线收缩至关陇地区,军粮补给变得轻松,并以此为防线,堵死了蜀汉政权向外发展之路,使汉中成为“孤绝”之地。




试想如果曹操当初不放弃汉中,那么曹刘两家大战时,曹军就要翻山越岭调兵运粮,与以逸待劳的蜀军作战,最后把大量资源损失在祁山山道,落得国贫兵疲的结果。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