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他是梁山上的内奸,招安后宋江都没他官职高,皇帝对他信任有加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3-11-29 18:22 已读 4735 次 4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四大名著中,《水浒传》是最接地气的小说。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降临人间,相聚梁山。这些英雄豪杰,出身是天差地别,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所不包。


好汉中,有林冲、关胜等武将;也有宋江、戴宗等官吏;有卢俊义、柴进等地主富绅,还有店老板、渔夫、猎户、江湖卖艺、医生、道士等各行各业的手艺人。


其中,有这样一员武将,他官职不高,却深得皇帝青睐。虽然中途被逼上梁山,受招安后却得依旧深得皇帝信任。他就是稳坐水泊梁山第八把交椅的——天威星呼延灼!


名门之后,保宋悍将


宋朝的官场是非常讲究出身的,很多梁山好汉之所以落草为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空有一身绝技,但没有好出身,得不到实现抱负的机会,而这一点,于呼延灼而言,完全不是问题。


呼延灼在北宋,妥妥的名门之后。他是北宋开国大将呼延赞的嫡系后人,极其显赫的出身,让他自幼年起就开始接受严格的基础教育。


虽然在书中出场时,他已经是中年将军的形象,但从他精湛的鞭法和连环马阵的绝技,以及沙场运筹帷幄的种种谋略,无不彰显他的家学渊源。


呼延灼出场前,正值北宋朝廷的多事之秋。朝廷屡次围剿水泊梁山均功败垂成,宋江带领梁山好汉竟然反攻并占领了高唐州,高唐州陷落的消息让徽宗大惊失色。


正值国家用人之际,太尉高俅向皇帝推荐悍将呼延灼:“此将为开国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手持雌雄虎睛双鞭,又有连环马阵绝学,有勇有谋,为军中难得将才。”


宋徽宗听闻自己的宠臣,对当时仅担任汝宁郡统制的呼延灼,竟然如此推崇,可见其确是人才。也对呼延灼产生极大的兴趣,立即宣召其上金殿面君。


不得不说,呼延灼的形象,非常符合宋代对于武将的赞美。来到皇帝面前山呼万岁的他,相貌威严、身形壮硕,谈吐合宜。徽宗见之大喜,对其非常赞赏。


皇帝问及高唐州陷落一事,呼延灼将对战梁山部众的谋划细细禀奏,尽展其才。于是当即委以重任,恩旨加封,万岁还特赐踢雪乌騅马,盼他御马出征,早传捷报。


而呼延灼虽在军中武艺闻名,毕竟官微言轻。终于有此机遇得上官推崇,再获皇帝恩赏,自然对朝廷厚恩感激涕零。


于是,呼延灼带着自己麾下的副将韩韬和彭玘,点清兵马赶赴高唐州,奉旨讨伐梁山贼寇。


虽然呼延灼赴高唐州对战梁山好汉,带着朝廷的无限封赏和褒奖,看似风光无限,但呼延灼心里太清楚,宋将难当的道理了。


宋代为将,讲究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不允许兵将太过熟悉。为近一步防止武将造反做乱,得胜回朝后,朝廷会立马收回兵权,小做封赏。


若是出师不利,损兵折将,于主将的处罚颇为严厉。轻则受刑降职,全家发配疆;重则直接丢掉性命,甚至有可能诛连九族。


呼延灼的这次征讨之路,看似威风凛凛,四方称颂,其实不论是胜是负于他而言,都是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胜需战战兢兢,败则万劫不覆。


讨逆败北,急寻援军


论战力,呼延灼当真悍勇。他先战林冲,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与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手能战平,可见呼延灼的武艺惊人。虽又经梁山诸将车轮战法,呼延灼依旧膂力惊人,面不改色。


而呼延灼操演的连环马阵,也让梁山部众叫苦不迭,苦思破解之法而不得。万幸水泊梁山四面是水,呼延灼一时间无法率部与梁山部众近战,也给了梁山好汉喘息时间。


而呼延灼虽得小胜,马上就开始向朝廷大肆报捷,生怕报晚了让皇帝失望。而这一来一往的恭贺逢迎,吴用充分利用时机,想出拉拢钩镰枪徐宁,破连环马阵的妙计。

而梁山天佑星——金枪手徐宁,祖传一手精妙的钩镰枪,最善破解连环马阵,但是徐宁想为梁山所用却不容易,人家的公职是禁军金枪班的教头。


通俗的说,就是呼延灼和徐宁两位是一个部队的,呼延灼是野战营,而徐宁是警卫连教官,用徐宁去破呼延灼,相当于劝徐宁叛变投敌,其难度可见一般。


而吴用再一次展示了他精密的谋划,利用徐宁的表弟汤隆,联合鼓上蚤时迁,盗取徐宁最珍爱的宝甲。竟然真的将徐宁拉入伙中,顺利的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阵。


而连环马阵被破后,被打的溃不成军的呼延灼,想想要面对朝廷的严惩,不寒而栗。最紧要的就是找到援军,谋求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否则败军之将,他肯定性命难保。


于是,呼延灼选择投奔了青州的慕容知府,青州兵强马壮,可以借兵反攻,而慕容知府之妹为徽宗宠妃,自己好生打点,没准能为自己获得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呼延灼不知道,他找到的这个援军,不但没有让他东山再起,还差点让他万劫不复。


缠斗青州,逼上梁山


连环马阵被破的呼延灼,为了获得青州的支援,投奔了青州的慕容知府,急切的希望慕容知府能够看到同朝为官的情份,拉自己一把,让自己能免于战败的惩罚。


呼延灼想得到慕容知府支援,尽快反攻梁山戴罪立功,而慕容知府心里正为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几个地区的贼寇猖獗而心绪不宁。


于是,他要求呼延灼先为其效力,平定了这几个区域的贼寇。他自然助其反攻梁山,上折保奏其免罪也不在话下。呼延灼无可奈何,只能听命,再次开始剿匪行动。


他毕竟还是有些绝活在身上的,上阵几场,大败周通、李忠、孔忠等一众匪首,与鲁智深、杨志等交手势均力敌。关键时刻,宋江带着梁山援军赶来了。


这一刻,呼延灼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我向同僚借兵打梁山,同僚不情不愿,种种要求;别人请梁山来打我,梁山火速带兵赶来,这差距着实太让人伤心。


呼延灼纵使千般武艺,也没有逃过吴用的智计,落于陷坑被梁山好汉活捉,面对宋江的好言劝降,他稍加犹豫就决定归降,朝廷的吏治败坏、尔虞我诈,让这忠心耿耿的将军死心了。


招安虎将,马革裹尸


入了梁山后,呼延灼最有名的一场战役就是“智赚关胜”,交了入伙的“投名状”后,天威星——双鞭呼延灼,坐上梁山第八把交椅,正式落草为寇。


入伙梁山后,呼延灼仿佛成了一块武力值背景板,沉默却坚定的跟在宋江之后,之后成为水泊梁山四员武将之一。他是坚定的招安派,这一点与宋江颇为意气相投。


宋江、卢俊义一流的官吏富绅对回归朝廷正统非常向往,而呼延灼也是其中的一员,毕竟在宋廷时,是前途大好的战将,他还是希望有机会能够重回朝廷的编制中去。


而呼延灼在招安的前后,确实为朝廷和梁山的双方接洽,作了很多工作,而跟着宋江四处讨逆,征方腊、抗金兵,凭着自己的赫赫战功,重得朝廷的重用,招安后官职甚至比宋江都高。


在接受招安之后,宋江作为梁山之首,宋廷封其正七品武臣的寄禄官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除去虚衔,只是一个正七品的总管,着实不高。


而呼延灼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且每日随驾操备。虽然没有说明官司职品级,但御营兵马四个字,可见是保卫皇帝的部队,呼延灼是指挥皇家禁卫军的首领。


而最为拉风的,是“随驾操备”四个字,说明呼延灼是可以每天陪着皇帝,随时准备着护卫圣驾的,这件工作交给呼延灼,就说明对其非常信任了。


而在《水浒传》中,呼延灼的最后一战是率军伐金战役,他领兵大败金国四皇子金兀术,一直杀至淮西区域时,呼延灼重伤阵亡。一代名将以马革裹尸为人生的最终结局,也算求仁得仁。


忠心一生,为君死战


其实,呼延灼结局还有另一版本,其被招安回朝后,继续为国效力。为官多年后,归隐于县城,安度晚年。时光流逝,转眼已至南宋初年。


高宗皇帝泥马渡江后,为躲避身后金兀术率大军的追捕,来到了呼延灼归隐的县城,经过县令的推荐,当时已年逾古稀的呼延灼再次拜见天子。


为了保护天子圣驾平安,老将军手持双鞭,站立在护城河桥上,以一己之力阻千万大军,与金兀术大战百十回合未落下风,终因年老体力不继,渐感不支。


老将军虽不敌,却死战不退,挥动双鞭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金兀术惊叹其武力超群,也感其忠义,叹息赞曰:“若此老年轻几岁,吾力不能及也!”


此故事并非出自《水浒传》,而是出自明代古籍小说的章节。可见无论何朝何代,呼延灼武艺超群且忠肝义胆,收获了历朝历代的赞扬与崇拜。


有很多网友不解为什么呼延灼曾经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的前科,归降后却依然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怀疑呼延灼是否为梁山的“内奸”


这一话题,一百个读者心中,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而他出身名门,凭出色的战力和谋略,一心一意为国效忠,确实符合封建王朝所褒扬赞颂的忠臣良将的标准。


他能够得到朝廷的宽恕和信任,享高官厚䘵,能为国征战,最终战死疆场,死得其所,也算对他一生忠肝义胆的肯定!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