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新时代皇陵:什么人有资格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2★★☆♂] 于 2023-10-20 21:10 已读 1149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八宝山革命公墓选址内幕,什么人有资格葬在这里?
老知青家园 2023-10-21 04:05


我国规格最高的园林式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选址内幕


                     周恩来指示建革命公墓

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一直在考虑一件大事:为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选一处永久安息的地方,又能作为教育后代的场所;现任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一旦病故也有一个合适的安葬处。为此,他将在北京郊区挑选革命公墓地址这一崇高的任务,郑重地交给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


周恩来对吴晗说:“北京附近我不太熟悉,说不出哪里好。我想一是不要太远,交通要方便,今后群众还要去搞纪念活动;二是环境要美,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行;再有就是尽量不占用农田……”


吴晗将总理的要求在本上一一记下。 


       吴晗选中八宝山

1949年12月的一天,在北京西郊一个叫三王坟的地方,几个人站在一块高坡上东瞅西看。他们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政务院典礼局副局长余心清、北京市政府秘书长薛子正和公墓筹备组的刘东胶、曹恩棠、王玉珉及随员们。


余心清向北望去,见不远的山下有一片树林,影影绰绰还露出一些高大的屋顶房檐,显得挺有生机,便问身旁的曹恩棠:“那是什么地方?”


曹恩棠看了看:“噢,那山是八宝山,有房子的地方是褒忠护国祠。现在还住着不少太监,当地人都叫它太监庙。我们也去看过,地点不错,环境也挺好,就是靠在半山坡上,而且寺里住了不少太监,我们考虑搬迁工作量大,就没选它。” 


吴晗听了曹恩棠的介绍后挺感兴趣,于是打算过去看看。 


到了褒忠护国祠后,吴晗看见在庙旁的一口井旁,一个老太监正在打水,于是借此机会上前和老太监攀谈起来。原来,这褒忠护国祠是明朝永乐初年皇帝专为保护司礼太监钢铁墓赐建的。钢铁的本名叫钢炳,因他在靖难之役中有功,皇上特赐名钢铁。后来钢铁和北番女将肖玉梅在这里打仗身亡,皇帝降旨将他葬于这里。这里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黄浆、白土、马牙石、沙石和板石八种矿产,故称八宝山。 


在刘东胶的请求下,老太监领一行人进了寺庙。祠庙很宽敞,院子套院子,恐怕有近百间屋子,殿堂高大结实,清静典雅。 


在回去的路上,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地方很好。 

搬迁护国祠

吴晗等人刚走不一会儿,护国祠的住持信修明就回来了。辛亥革命后,太监信修明出宫进了褒忠护国祠,1930年当上了住持,成立了恩济慈善保首会,专门免费收养太监。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到解放时,祠里已有自种地52亩,合伙种地157亩,出租地269亩。太监们种菜、种果树,在这里安居乐业。


两天后的上午,市公墓筹备组的人员来到护国祠对信修明说:市政府已决定征用护国祠及其土地作为革命公墓用,此次来就是商量太监们安置问题的。信修明不由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说:“护国祠历来归我们代代相传,政府要占我们的地方恐怕不妥吧?”


来人中年长的人回答:“国家对所有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依法征地用于国家所需。” 


“那我们多年经营的农田、果园和这祠庙也都归政府所有?”“政府可以折价用于安置你们的生活。”“事关重大,还是允许我和大家商量商量。” 


后来,信修明在太监中散布说政府要来接管护国祠,一切都没收,要把他们送到农村去等谣言。一时间,祠里人心惶惶。 


过了两天,公墓筹备组的人来后刚坐下,只听一群太监吵吵嚷嚷破门而入。“师父把我们上次谈的条件都和大家说了吗?”曹恩棠问信修明。“说了,可是大家不干哪。” 


刘东胶站起身说,“老曹,你们先和师父谈谈,我去和其他人谈。” 


信修明知道,刘东胶只要出去和太监们一说,他的谎言就不攻自破。所以他急忙表态说愿意服从政府安排,但同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时刘东胶也向众太监讲明政府为什么让他们搬,怎样安置和保护他们的生活等等,太监们恍然大悟。 


筹备组的人回到市政府,很快拿出了一个搬迁安置太监的意见方案,第三次来到了护国祠。这次,众太监的态度比上次好多了。按照方案,信修明安置在条件较好的北长街兴隆寺太监庙,年老的太监安置在琉璃河太监庙,其他太监安置在西斜街太监庙。信修明和众太监们见政府依然把他们安置在太监庙,生活方便,就愉快地接受了安置。 


从此,褒忠护国祠结束了太监庙的历史,作为革命公墓的基地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什么人有资格葬入八宝山

八宝山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以其浓厚的政治色彩和耀眼的政治光环,成为很多人向往的“圣地”,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在那里拥有一席之地。可是死后葬入八宝山,却远非想象的那样容易。


那什么人有资格葬入八宝山呢?



八宝山公墓陵园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大部分,其中墓区有3个。逝世者按生前政治级别的不同,分别葬入不同的墓区。


第一墓区位于整个公墓北向顶端,主要安葬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副部级以上干部、民主党派领导人士。因此,第一墓区是公墓中政治级别最高的地方。


第二墓区和第三墓区位于公墓大门的两侧,是公墓最显著的位置,主要安葬级别较低的县团级干部。


八宝山革命公墓建成后,葬入第一墓区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是素有“中国人民的骆驼”的任弼时同志。任弼时于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6岁,是新中国成立后逝世的第一位国家领导人。他的墓地占地300多平方米,是公墓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墓地,因此无论从墓地面积还是建墓时间,任弼时墓都堪称“八宝山第一墓”。

1955年2月,新中国第一任副主席张澜逝世后,被安葬在任弼时墓的西面。同年6月,在纪念瞿秋白同志逝世20周年之际,中央决定将其墓迁至八宝山,置于任弼时墓地之东。

此后,第一墓区逐渐形成、扩大,并形成了一定的排列规律:


以任弼时墓为基准,两侧分别安葬了政治局常委级别的人物,包括彭真、姚依林、陈云、李先念等。


再往下第二级台阶,有一些四副两高——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及一些部队高级将领。其规律主要体现为:东侧是党的领导干部,西侧多为民主人士。


第二和第三墓区除了一些县团级干部外,还有逝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人士,以及科学、教育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闻一多、史沫特莱、林徽因、徐悲鸿等。

与第一墓区所不同的是,第二、第三墓区不是按逝世者的身份排序,而是按逝世时间的先后依次建墓,所建墓地也是面积相同,形式统一。每块墓地占地一平方米左右,墓盖以水泥制成,墓碑为汉白玉石雕刻。因为以前火化还未普及,因此墓地下安葬的几乎都是未经火化的遗体。


由上文能看出,有资格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都不是普通人,并且葬在哪个墓区、墓盖、石碑、月台尺寸的大小都有严格规定,办丧者要凭上级单位开具的介绍信确定入葬者的墓区,不能更改,不能搞特殊。

和墓区一样,骨灰堂也按级别分为不同层次的骨灰室。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部队兵团级或军级以上干部、地方省部级领导的骨灰,都可以放在一室。而一室也分为正面和侧面,骨灰安放在正面的领导级别,就比安放在侧面的要高。

八宝山演变至此,显然有违周总理当年建造公墓的初衷了。


总理要求建革命公墓,本意是把在革命中牺牲的战友和同志集中安葬,以方便人们缅怀、祭奠,并未要求按等级划分墓区。可是在墓区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按照不同级别进行排列的格局,让八宝山公墓陵园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和耀眼的政治光环。


这种论资排辈的现象在“文革”期间尤为突出,直至周总理逝世要求不留骨灰,才让情况稍稍得到缓解。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许多在“文革”中蒙冤去世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陆续得到平反,政治地位与名誉重新得到认可,被允许以其本来的身份和名誉入葬八宝山。于是进入八宝山,再度成为一些人追逐的目标。

邓小平为此提出批评:“很多人想挤进八宝山,高高在上,却无形中与群众拉开了差距。”


为转移人们对八宝山的关注,中央屡次抬高入葬八宝山的门槛,可是多年来形成的思想观念已根深蒂固,八宝山以其不言而喻的的地位和荣誉,仍然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多次扩建仍无法满足需求。


对革命公墓的追逐,让附近的商业公墓也成为寸土寸金之地,个人公墓面积越来越小,价格却逐年飙升。2000年前后,一个不到3平方米的公墓价格是10多万,到2005年,几平方尺公墓的报价已高达20多万,2014年则涨到30几万(1平方米=9平方尺)。因为价格离谱,如今的八宝山公墓已不再允许对外售卖。


公墓价格的飙升,也拉高了骨灰堂存放骨灰的租金。2005年前后,每20年的租金只有3000元左右,到2013年则涨到了1万元。可即便如此,八宝山每年还是会收到上千份骨灰存放申请。

面对市场乱象,2005年,北京市政府决定重新规划八宝山革命公墓陵园,淡化其政治色彩和等级规则,入葬者由原来的论资排辈,改为只要是为国家作出过贡献的,都有资格入葬八宝山。


这样一来,入葬八宝山,从身份、等级与政治地位的象征,变成民族精神与国家荣誉的象征。八宝山公墓也不再对外公开出售,老山骨灰堂的存放价格也低至每年50元。八宝山公墓逐渐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墓陵园。

全国最高规格革命公墓

众所周知,八宝山革命公墓之所以被称为全国规格最高,是因为这里是国家领导人安葬的地方。清明前夕,笔者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参观瞻仰,这里分4个墓区,最大的一个墓区是一墓区,主要安放的是部以上领导干部和党和国家领导人。






究竟什么人才能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呢?公墓负责人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他说:“革命公墓建立之初,1951年,北京市民政局向北京市政府打了一份报告,请示安葬哪些人。当时定的是,安放县团级以上军人和地方县级干部、部队的团职干部和革命烈士这么几种。但是因为在北京这些干部比较多,到上个世纪90年代,1991年的时候,资源日趋紧张,为了缓解寄存压力,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八宝山革命公墓提高了寄存规格。所以从1992年4月份开始,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的对象,主要是局以上领导干部,包括副局级干部、部队的副师级以上干部、革命烈士、老红军和工资改革前的行政14级以上的干部,行政14级是正处级干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国友人。比如史沫特莱,她是延安时期的著名的记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报道中国共产党抗日做了很多积极的贡献。包括汉斯米勒、安娜路易斯特朗,还有一些是加入中国国籍的,比如说马海德、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等等这些人。包括越南的黄梅花,都安排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新中国十大元帅中,现在有5个元帅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朱德元帅、陈毅元帅、彭德怀元帅、聂荣臻元帅和罗荣桓元帅。



据负责人介绍:“聂荣臻元帅,是最后去世的一位元帅,他骨灰也是最早安放在革命公墓撒放区的。这个撒放区专门用于安放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也是作为殡葬改革的一个前沿也好,试点也好,是一个带头作用。然后随后包括罗荣桓元帅,都安装在撒放区了。"



这些名字全中国人都熟悉,他们曾经历过枪林弹雨,曾走过艰难与荣光,如今相互毗邻,一块块墓碑就是一段段历史,走在墓园中,仿佛走过那些光荣岁月。





贴主:布南温于2023_10_20 21:11:50编辑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