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日军如此强悍都攻陷不了重庆,为何解放军打得似乎很轻松?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3-09-23 23:11 已读 966 次 1赞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23-09-23 17:52 

#古籍里的历史#



一、日军的战斗力曾有多强悍?

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凭借领先中国的工业军事水准,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在中国的领土上狂飙突进。


1937年8月爆发淞沪会战,国民党聚集70万大军和日军血战3月,虽然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论”,但也导致国军主力受到重创,部队不得不撤退。


1937年11月,日军趁势进攻南京,著名的南京保卫战打响。然而日军很快拿下南京,而且炮制了南京大屠杀,有30多万无辜军民被杀。



——1938年2月,日军再次进攻,发动了徐州会战。


此战李宗仁虽大放异彩,在台儿庄击毙击伤日军1万余人,开创抗战以来之空前胜利,但这个胜利依旧无法扭转徐州会战的败局,国军只能继续撤退。


1938年5月和6月,徐州和开封相继失守,蒋介石大开花园口让黄河决堤,结果还是未能完全阻止日军南下,反倒导致上千万人流离失所。

1938年8月武汉会战爆发,国军调集110万人,对抗日军35万余人,此战我军付出巨大损失,好在薛岳站了出来,击伤、击毙日军10万人,不过国军自身在整场武汉会战中也伤亡40余万人。


从这之后,抗日战争便进入到相持阶段,日军无力彻底拿下中国,国共两党也无法短时间内驱逐日军......



而在这一背景下,日军还自寻死路的开启新计划——例如1940年向美国人开战,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可是,日军却迟迟无法在中国破局,严重的拖累了前进的步伐。于是日军开始展开一个惊天计划——万军丛中取敌首级,拿下重庆。



二、最终目标定在重庆的作战方案

时间来到1942年,岗村宁次等人在大本营中商讨发动“西安作战”。


但大本营内的杉山元和其手下参谋人员认为:西安作战构想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要将矛头直指重庆,发动一场占领重庆和成都为目标的大规模战役,才能逼迫中国投降。


于是,大本营开始提出所谓的占领重庆计划。之后,大本营陆军部田边参谋次长找到中国派遣军司令官进行秘密商议。


其中提及:统帅部决定要在1942年发动山西作战,以5个师团的兵力突破黄河,消灭关中的中国军队主力,以取得从北方进攻四川平原的出击地。



然后1943年春季发动四川作战,以8个师团从西安方向从北进攻成都平原,以三个师团从宜昌方向进攻重庆,彻底消灭国民政府。


该计划被传出来后,引起日本各军司令官的不理解。


——例如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就认为:凭日本现有的国力,根本不可能攻进四川,但他的建议没有得到大本营的同意。


随后,日军大本营开始制定“5号作战方案”,决定先用两个月的时间消灭国民党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军队,杀入万县附近地区。


接着又以第一军、第十一军进入四川腹地,寻找国民党的主力将其消灭,且分别攻占成都和重庆,另外第二十八军策应第十一军作战。



最后便是以一部分兵力向四川和其他地区作战,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巩固占领区域。


按照日本人的估计:为了实施这一作战计划,需要16个师团和两个混成旅的地面部队以及两个飞行师团作为进攻的骨干兵力,其规模之大远超过过去日军所发动的任何一场战役。


而且要确保该计划的万无一失,日本人还决心从日本本土,南洋以及东北和朝鲜向关内战场增调36万军队。


然而,日本人的勃勃野心终究没能实现。


原因很简单,正如作战指挥官对第5号作战的评价:长江北面第五战区、西面第六战区南、面第九战区一共有100个师的兵力,不会看着执行该计划,日军此举只会自取灭亡,日本人现在的胃口吞不下中国。


果然,日军的计划还在酝酿中,便遭到前线作战军部的反对,就连关东军也不允许抽调兵力入关,这使得进攻重庆的计划寸步难行。



而与此同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发生变故,越打越吃力,不得不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如此一来进攻重庆的计划就彻底破灭。


——这就是日军进攻西部的全过程,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日军作战强悍,占尽优势,但是在1938年以后,日军却奈何不了国民党了,就连直捣黄龙的计划也因此破产。


日军为何无法拿下重庆和国民党呢?



三、共产党的战术

正如前文所说,国民党的主力调集了上百万军队与日军死磕,的确是做出过重大贡献。但相较于国军正面战场的惨烈作战,毛主席所领导的敌后战场打得相对更成功。


当时毛主席号召、开展群众运动,让日军沉沦于其中。


所以来自四面八方的八路军、新四军都开始打起游击战,专门破坏日军的运输路线、据点,影响日寇的后方补给。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明出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堵门战,推磨战,车轮战,蜂战等战法,演绎出不少战争奇迹,使得日军的陷入到恐慌当中......


迫不得已,后来日军只能将在华兵力的70%和几乎全部伪军投入敌后战场,逐渐正面战场进入僵持阶段,敌后战场则演变成主要战场。


到1940年7月时,中央发表宣言,自豪的宣布:八路军和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控制了全国40%~50%的敌人。


除此以外,八路军、新四军的部队也在正面战场立下不少功劳。


1939年4月,八路军129师在冀中河间县齐会村歼灭日军700余人,9月又在灵寿县陈庄地区歼日军1100余人。


11月,八路军晋察冀部队、120师在滦源县雁宿崖的黄土岭战役中,再次歼敌1500余人,还击毙了日独立混成旅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创下抗战时期被八路军打死级别最高的日军将领记录。



在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两年中,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58%至62%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粉碎了日军千人以上至5万人的“扫荡”近百次,作战一万余次,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抗战后期中心。


此外还有更大的高潮,1940年8月,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以105个团20万大军在华北五千里的战线上疯狂打击敌军,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敌人遭遇严重溃败。


不仅如此,伴随着八路军作战愈发强势,越来越多的民兵部队被淬炼出来。


例如1943年5月的反扫荡中,太行地区参战的民兵多达1.5万多人,以至于日军在太行山活动时,几乎是“遍地枪声响,村村打日军”。


在这种规模的作战下,日本人哪来的精力去拼尽全力进攻重庆?恐怕连维持现状都难......




四、国民的民族性

记得当时不少人认为中国要亡国,蒋介石还特意找到了钱穆先生写“国史大纲”,请求先生用历史来振奋民族。


事实上,蒋介石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共产党舆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坚定的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边,不仅支持国民党、共产党共同抗日,甚至连他们自己都自发的拿着武器冲到前线。


——如此一来,国民党也重新拾起北伐时期的鼎盛状态。


原本只是“当兵吃粮”的国军,如今为民族存亡、家乡百姓,个个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淞沪战场,徐州战场,太原战场,武汉战场,国军虽损失惨重,但也给日军造成巨大创伤。



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虽如同“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但任凭风浪摧残,依旧能够顽强向前,这便是民族向心力,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御敌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日军没能拿下重庆,或者说没能打垮蒋介石政府,其核心就在于共产党的牵制,以及民族大义面前,老百姓对国民政府的支持,还有国民党士兵普遍性加了一个作战buff。


然而,随着抗战结束,自信心爆棚的蒋介石,不顾美国、百姓以及国民党内部的反对,开始打起内战。如此一来,蒋介石抗战时期的优势便逐渐丧失......


抗日战争结束后,共产党毋庸置疑成为蒋介石最大的敌人。



但民心却是站在共产党这边的,姑且不谈蒋介石刻意破坏和谈,就说惠民政策上,毛主席支持土改,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工农阶级。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淮海战役时千万群众对解放军的鼎力相助。


最后是士兵的战斗力,本来国民党内部士兵就不愿意打内战,蒋介石逼着他们打,他们自然就没有“作战buff”了。


不过,虽然蒋介石抗战时期的所有增幅都荡然无存,但蒋介石还有实打实的400多万部队,他依旧可以在战场上与我军硬碰硬,国民党、重庆依旧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然而时过境迁,攻守之势易也......




五、解放大西南的背景与过程

解放大西南以前,在毛主席的亲自操刀下,第四野战军打赢辽沈战役,消灭国民党50余万。紧接着,粟裕又以偏师打成主力,以60万人反杀国军80万人,国军中原主力尽丧......


与此同时,毛主席又用心理战术逼迫傅作义投降,平津战役结束。


伴随着三大战役的顺利完结,国共双方的兵力彻底逆转,国军开始溃败南逃。但随后我军又打响渡江战役,彻底拿下国民党首府南京。


然而,到此刻为止,国民党在大西南只有90万军队,而且其作战能力远不如送被粟裕亲手送走的“五大主力”。



也就是说,此时国民政府相比较于抗战时期,对重庆的防卫力量削弱到极致,解放军的力量远不是国军能相提并论的,国军重庆保卫战一开始便注定失败,毕竟有生力量损耗殆尽了。


说完大方面,我们再看追溯下精彩的战斗过程......


1、神将云集


解放大西南作战人员包括军神刘伯承、军事指挥家邓小平,红军缔造者之一贺龙。


这三个人中,刘伯承编写过我军的军事教材,其军事能力可比肩林老总。邓小平运筹帷幄,号称“开钢铁公司”的。贺龙也曾复刻过毛主席的“小四渡赤水”奇迹,毫无疑问也是个军事高手。


这三个人抱团,别说蒋介石这个只有营长级别指挥能力的人,就算是傅作义来了也抓瞎。



2、防线失策


贺龙率领第十八兵团佯攻秦岭一线,刘伯承在郑州搞动员大会,大规模调动军用物资,做出要从北进攻四川的姿态。


在二人的全力配合下,蒋介石果然以为解放军的进攻方向就是秦岭,于是派心腹胡宗南16万大军,分两道防线驻守秦岭,号称“马其诺防线”。


结果,胡宗南的防线和法国人的无异,放了空炮。在“三神将”的指挥下,解放军快速击垮宋希濂的部队,打开了入川的通道。


与此同时,解放军又从西南方向插入,切断敌军后退的道路。



经过刘伯承的周密布置,国民党全线崩溃,越动越乱,越乱越溃,解放军成功通过缠斗,完成对重庆的三面合围。


3、邓小平的政治攻势


在战斗进展顺利的情况下,邓小平也没有忘记施行“政治攻势”——他发布“四项宣言”,号召国民党弃暗投明,甚至许诺:不会打散他们的部队。


果然,随后云南省主席卢汉,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人率部起义。


接着国民党第7、15、16、20兵团宣布起义,国民党第十八兵团宣布起义......



国民党本就军心涣散,中国人何苦再为难中国人,因此起义一大片,国民党的防线根本形同虚设,迫不得已,蒋介石只能坐飞机逃生。


很多人也调侃:幸亏他跑得快,不然他都没有机会到台湾了。


总结

其实国民党一直都是那个国民党,唯一发生变化的是他的对手。


当对手是外族入侵时,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全国人民都会倾尽全力支持他,即便是受到蒋介石敌对的共产党亦是如此。毕竟民族大义面前,其他的诸多芥蒂都是小事。


可当他的对手变成共产党后,他曾经所拥有一切都没了,无产阶级拥戴共产党,工人、农民推崇毛主席,角色互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焉能不败?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