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清幽闲适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2004年,李肇星偶遇戈尔巴乔夫时对他说:苏联解体因为没有邓小平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3-09-20 8:33 已读 536 次 1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关注

2004年6月,美国前总统里根国葬典礼后,当时的中国外长李肇星在飞机上,发现了同样乘坐飞机回国的戈尔巴乔夫。看着十几年没有相见的老熟人,李肇星主动选择上去打了个招呼。


二人互相寒暄后,李肇星问了戈尔巴乔夫一个问题,为什么苏联那么容易就解体了?思索片刻后的戈尔巴乔夫慢慢说出了一个答案:“因为苏联没有邓小平。”


在很多人看来,苏联解体是因为在戈尔巴乔夫一顿折腾改革造成的。而相比之下,同样也进行了改革的中国,却很快实现了飞速发展,形成了与苏联截然不同的结局。


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苏联的改革在他上台之前就开始了,和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间差不多。


但是苏联却活活把自己给改死了,所以戈尔巴乔夫得出苏联缺少像邓小平那样,伟大的改革家的结论也并不奇怪。


其实也不知道是戈尔巴乔夫自己装傻,还是真的依旧蒙在鼓里。苏联的解体,并非是缺少邓小平那样伟大的改革家,而是他们的历史问题属实根深蒂固。


更何况,戈尔巴乔夫这个人,究竟是不是想把苏联改革好都存在一个问题。


197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缓缓拉开序幕,这个时间节点要比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早得多。


当时在冷战期间,苏联的国力仍然处于巅峰期的尾巴,甚至在很多领域能够压住美国一头。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年后,苏联还搞了个西方八一军演。当苏联的滚滚钢铁洪流展现在西方面前时,即使是最乐观的美国人,恐怕也不敢相信,这个庞然大物一般的红色国家,将在十年后土崩瓦解。


正是因为苏联当时的强大,苏联领导层还没有认识到危机的到来,就算进行改革,也顶多算是制度的小修小补。


站在如今的角度,如果当时的苏联从那时便开始进行认真改革,恐怕还有点希望。


那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什么局面呢?当时国内社会较为混乱,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事业如同停滞一般,就连解放军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虽然当时我国已经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我国算是最为落后的一个国家。


在多年社会混乱影响下,我国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就连人民温饱都成了大问题,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新中国成立后所,效仿苏联斯大林模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已经证明其超出了当时中国的发展阶段。


这个原本用于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工具,因为超前与僵化,成了阻碍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痼疾。


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仅是为了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于是,我国领导人便开始摸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在端正思想与路线的同时,清醒地看出了苏联模式的体制性弊端,并决心进行改革。


就如同当年毛主席,在摒弃苏联经验,靠着农村包围城市,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革命道路一样。


邓小平也开始考虑,在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经验的情况下,逐渐突破苏联模式影响,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苏联一片歌舞升平的同时,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并通过不断地试错摸索,我国生产力不断被解放,经济与国力不断提升,而就在几年后,苏联也发现了危机的存在。


在中国改革开放逐渐取得成绩的时候,苏联也开始发现自己似乎好像也要改革了。


当年轻的戈尔巴乔夫试图对苏联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时候,苏联究竟积攒了多少问题,还有回春的可能吗?


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苏联已经在这个世界存在了68年了。经过了前面多位领导人的执政,苏联其实在80年代中期以前,就已经存在诸多问题了。


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为了促进苏联的发展,以便在当时危机四起的欧洲,能够获得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斯大林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即斯大林模式。


因为当时斯大林有着铁腕统治力,再加上当时的苏联也确实有着相应需求,于是斯大林模式很快就建立并运转起来。


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体系就此建立起来,在一开始,通过斯大林模式,确实很快就使得苏联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成为欧洲顶级的工业国之一。


为苏联打赢二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让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成了超级大国。


然而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也并非一点问题都没有。相反,他所存在的问题很大,其中典型的就是社会缺少活力,经济发展尤其是民生经济发展严重受到限制。


于是在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在统治时期便开始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在做出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便开始了。


然而斯大林模式已经经过多年运转,有着深厚的政治与社会基础,并不是一下就能改过来的。


纵观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他的改革只能说是给斯大林模式解了个冻,并没有触及到根本。


而且赫鲁晓夫本人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同样也很享受这种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好处,所以在触及到高层层面,赫鲁晓夫自己也或多或少不愿意继续下去。


而到了后面的勃列日涅夫时期,他也想进行改革,但是想要对这种体制改革,又要动用斯大林模式里高度中央集权体制。


然后改革到了深水区又进行不下去,最终进一步僵化了斯大林模式。


而后面的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时期,更是因为领导人寿命原因,执政时间很短,并没有对苏联政局产生多少影响。


可以说,从斯大林去世之后的历任苏联领导人,都想着摆脱斯大林模式,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然而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并且在各种程度上都继续加强僵化的这一体制。


在改革的过程中,虽然苏联在冷战中依旧能够和美国掰掰手腕。但是僵化的经济体制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而持续不断且很少见到成效的改革,也逐渐让苏联普通民众对苏联官方的改革逐渐失去了信心。


当时苏联可以说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存在着问题。首先在政治层面,因为戈尔巴乔夫之前,苏联经历了漫长的老人政治。


勃列日涅夫将诸多权力全部集中到他一个人手中,使得苏联内部的个人崇拜与权力内斗现象十分严重,苏共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


而在经济领域,苏联一直保持着类似战时的经济体制,不仅缺乏活力浪费资源,其生产效率也十分低下,轻重工业严重失衡。


当时的苏联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强大也最庞大的军队,但是在莫斯科的商店里,却几乎连面包这种生活必需品都难以做到供应齐全。


经济不行带来了两个后果,一个就是因为经济状况不好,苏联社会开始出现各种越轨行为,吸毒酗酒蔚然成风,各种暴力犯罪层出不穷,社会秩序受到挑战。


而在这些社会危机面前,苏联官员却并没想着去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利用克格勃等恐怖手段进行打压,从而让人民失去对党的信任。


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才五十多岁的戈尔巴乔夫成了苏联领导人。当时苏联出现的种种现象,戈尔巴乔夫似乎面对的就是一个死局,从最后结局来看,戈尔巴乔夫似乎真的尽力了?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便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然而改了几年之后却将苏联给解体了。面对后人的提问,戈尔巴乔夫说是因为苏联没有邓小平。


事实真的如此吗?只能说,是也不是。


虽然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前,经过前面那么多领导人的霍霍,苏联共产党已经严重脱离群众,苏联人民对于苏共的领导以及对改革都抱着悲观的态度。


但是从后面的调查来看,苏联人民还是愿意保留这个强大的国家,也愿意给这个生了重病的一个国家,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


所以,当年轻的戈尔巴乔夫走上苏联政治舞台的时候,人民还是对这个年轻力强的年轻人有一定的期待。


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的各种改革口号的鼓动下,苏联人民一度相信自己即将迎来崭新的改革。


然而戈尔巴乔夫很快就以实际行动,给苏联人民结结实实浇了一盆冷水,并亲口告诉他们,别做梦了。


首先开始的经济领域改革,戈尔巴乔夫完全没有抓住重点,苏联的民生经济在他的捣鼓下,反而下了一层楼。


其实这很正常,在改革初期遇到一些挫折并不可怕,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并重新出发。


然而戈尔巴乔夫捣鼓了几年后,没有自己心中那种立竿见影的结果,于是便觉得是政治体制有问题,应该先改革政治体制。


然而因为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改革的失败,已经让原本燃起来的群众激情落下去了,并且因为领导人的半途而废,群众更加对苏共产生信心。


而政治体制改革,又是十分需要人民群众支持的领域,此时的苏联并不具备这个条件,但是戈尔巴乔夫并不管,一定要改。


于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下,苏共在各种所谓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先后丢失了宣传阵地与政治阵地。


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思想在苏联末期被各种抹黑,就连苏共喉舌都被自由派所把持。


当失去了无产阶级这一伟大共同点后,苏联内部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民族、文化、经济等矛盾悉数爆发。


对于民族主义的追求,取代了原本的共产主义追求,各加盟共和国都想摆脱苏联这个束缚。


于是,在1991年8月9日,苏共最后的理想派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在努力失败后,苏联解体进程大大加快,并在这一年年底的圣诞节,红旗落地。


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为了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改革,为什么苏联就解体了,而中国却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不断攀上新高峰呢?


首先,我们就按照戈尔巴乔夫的说法,看看两国领导人的差距。


因为苏联高度政治集权,最高领导人的想法往往能够成为国家意志。所以戈尔巴乔夫的想法,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苏联的结局。


1931年的时候,戈尔巴乔夫出生在苏联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集体农庄的工人。


当时苏联经济并不好,还经历了一次大灾荒,很多人因为没饭吃而饿死,这给了年幼的戈尔巴乔夫很大的冲击。


而随着饥荒结束,紧随其后的苏联大清洗又给戈尔巴乔夫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到他十岁的时候,苏德战争又爆发了,为了赢得战争,苏联开始进行全民动员。


可以说,在戈尔巴乔夫人生观形成十分重要的童年时期,他对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斯大林模式,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我们很难说,这时期的经历,没有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什么影响。


在从政之后,戈尔巴乔夫严谨的工作态度与灵活的政治手段,让其很受各级领导赏识。


在并不严格的苏联政治体制内,这种赏识让其很快他成为中高层官员,并年纪轻轻就成为了苏联领导人。


因为年纪小,升迁路上没遇到什么曲折,所以在经济改革时,不仅经验不足,而且遇到挫折便很容易想到放弃。


而反观从革命年代走来的邓公,其革命工作道路上三起三落,经历过大风大浪。


他不仅治理国家经验丰富,面对改革中的难点与挫折,也有着坚定的毅力与勇气,而这正是进行一次改革所需要的。


并且,因为童年的经历,以及在后来西方颜色革命渗透下。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坚定了无产阶级信仰,甚至在苏联解体后,他并无半点悔恨之心,甚至为自己打垮了苏联这个红色大国而沾沾自喜。


可以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大量纵容鼓励自由化,并不是为了所谓的苏联发展,而就是其为了推倒苏联而做的努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戈尔巴乔夫说苏联解体是因为缺少一个邓小平,这样确实也说得通。但是,历史终归还是人民书写的。


如果不是苏共那么多年来不断远离人民群众,远离自己生存的土壤,人民群众又怎么会抛弃他们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否出现如同邓公那样的领导人,对于苏联来说,似乎也并不重要了。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