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玩交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唐三彩的仿制高潮分为三个时期(民国-创汇期-近现代)

送交者: 过眼堂[♂★★诗酒趁年华★★♂] 于 2023-09-09 21:51 已读 402 次  

过眼堂的个人频道

+关注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群芳斗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化含金量极高的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动人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并以它那色彩斑斓的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艺术价值几乎可以和秦始皇兵马俑比肩。唐三彩最顶峰之作在中期的后期。这个时候的釉色多元,黄绿红蓝紫褐等全部出现,并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也不再使用彩绘,而是纯粹的彩釉;技法上诸如点染、蜡染等手法都被娴熟使用,体积上也更加庞大,造型上更加复杂。


唐三彩马



唐三彩有很多品种,有作为器皿的,有作为雕像的,有做为陪葬物的,也有用作生活用具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样样俱到。唐三彩是最能反映唐朝人社会生活的手工艺品了,几乎没有其他手工艺品可以超越唐三彩的品种。不过种类再多也会有所偏倚,唐三彩也不例外,它主要分为人物塑像、动物塑像、生活用具这三种。人物塑像就是俑类,秦朝的兵马俑最为出名,但制作最为精美的还属唐朝唐三彩,唐三彩里的俑分很多种,有文武百官的俑,有镇守墓地的俑,大小不一;动物塑像里以马和骆驼最为出名,因为它们都是当时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因此反映出当时唐朝发达的交通运输业;还有一种生活用具类的,这类唐三彩多用于墓室的陪葬品。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局开凿陇海铁路,当修建到北邙山时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俑人、马、骆驼等。北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部,是唐代大地主贵族最集中的墓葬群,墓室密集,以至当时就有“几无卧牛之地”之说。唐墓陪葬的金银珠宝、青铜漆器等早已被历代盗墓贼洗劫一空,剩下累累白骨和东倒西歪的唐三彩无人问津。也许是盗墓贼的气急败坏所致,所有的唐三彩几乎都被打碎摔烂,脚踏土埋。


当铁路工人挖出来这些缺胳膊少腿的陶俑时根本不知为何物,随意丢弃在杂土堆上任凭其风吹日晒。当地人更是嗤之以鼻,认为陪葬死人的东西阴气太重不吉利。随着挖出的三彩陶器越来越多,几个头脑灵光的人开始捡拾几个运到北京的古董店里代卖,很快就被外国人买走了。消息传开,当地人趋之若鹜,一时间大大小小唐三彩都运进京城,古董店堆积了各式各样的唐三彩。北邙山唐代贵族墓葬群也由此遭遇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盗挖范围最广的毁灭性破坏。北邙山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盗坑一个挨着一个。大唐帝国的明器在沉睡近千年之后竟然以这种方式重见天日……没过多久,市场上品相好的唐三彩就不见了踪影,怎么办?古董店的老板们想出了高招,由古董商提供唐三彩真品,出资请人照原样仿烧。从此开始了唐三彩漫长无序且从未间断的仿烧史。这种情形在中国陶瓷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唐三彩胡人背猴骑骆驼俑 民国仿唐三彩基本都是一对一的模仿,也就是照老东西的原样做,古董店里的真器如果没有复制品一般不会出售,有客人看中时老板就会雇人仿烧一件,然后对客人说是“刚出土的”。民国仿唐三彩从造型到彩釉与真品都很相像,一般人很难看出破绽。当时北京仿唐三彩比较有名的是大古董商岳彬,他为牟取暴利雇人做了一大批唐三彩骆驼、马和贵妇俑并当真的卖掉,获利不菲。后来他雇人偷盗龙门石窟的佛造像倒卖出国,解放后被政府镇压。在古董市场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唐三彩中人物俑卖得最贵,以下依次是动物、灯台、盖盒、盘、碗等日常用具。因人物俑数量少,颜面和手部等暴露部位仿制起来很容易有纰漏,动物类全部是立体雕塑,仿制难度也很大,只有盘、碗类日常生活用品是最好仿做的。民国仿品多以人物和动物为主,小件的盘、碗虽然容易仿但卖不上价钱,所以仿烧得不多。总之民国仿品基本都有模本,仿烧比较到位,总体数量不多。


唐三彩镇墓兽唐三彩制作分为:采料,碾磨,淘洗,陈腐,拉胚,塑型,翻模,对接,修坯,抛光,烧制。先素烧,温度1000度到1100度,完成后,再上釉,点釉,刷釉,灌釉。主要是器物决定用什么方法上釉。再入窑二次烧制。第二次温度比第一要低,大概八九百度。人物类还需要开脸,就是脸上五官,眉,眼,嘴,脸颊都需要彩绘,眉眼黑色,嘴、脸颊为红色。红色为朱砂彩,一般脸上无釉,有釉的极少。三彩真伪,主要在于釉色变化、反银变化、胎的变化、彩绘的变化、土的变化等,这些都需要时间,主要多看老的把它每个细节记下来,再看仿品,同样把每个细节记下来,利用对比学和记忆学,寻找不一样的地方,逐渐积累就能明辨真伪。解放以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仿品,多是为恢复传统进行的复制性烧造,更多的具有工艺美术性,干净、漂亮,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从这个角度讲,仿烧唐三彩的影响也全非负面。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对优秀传统的恢复和发展,仿唐三彩曾作为河南等地陶瓷工作者的科研课题报请国家重点立项,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千百次的烧制实践,烧出了鲜艳夺目的新唐三彩,为祖国的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仿唐三彩马弄虚作假以获暴利为目的仿品的出现,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几十年间,大部分是照图版烧制,然后做旧加工。也有一部分是无所本的低档臆造品。受收藏大潮的影响,一些发财心切的人把目标瞄准了比较容易烧制的唐三彩。唐三彩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瓷器,使用白色粘土作胎,其烧制温度比瓷器低(瓷器烧结温度在1200~1400℃,唐三彩是二次烧成,胎体烧制温度为1000℃,二次上釉后烧成温度只要850~950℃)。


唐三彩外表涂饰的彩釉属于低温釉,类似于琉璃,配制方法十分简单。对窑炉的要求也没有瓷器那样严格。所以唐三彩的仿制很快泛滥,较集中的地点有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地。目前全国仍有数万人从事唐三彩仿造的行当,他们把刚出炉的新品使用碱泡、酸烧、茶叶煮、泥巴糊等方法做旧,然后高价卖给那些迷恋唐三彩的藏家。随着科技的进步,融合进更多高科技因素的新方法使唐三彩做旧日趋完善,几乎没有什么旧有的痕迹是现代人做不到的。


唐三彩骆驼 唐三彩历史悠久但仿烧史不长,这就引发出一个有关唐三彩的鉴定常识:要么是真的,有上千年历史;否则即假,年代只在百年以内。那种将一些不伦不类、半真半假的唐三彩冠之以所谓的宋仿、元仿、明仿、清仿等名目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从鉴定的角度讲,唐三彩的鉴定难度似乎比瓷器更大一些。为什么呢?辨伪的关键是看造型,器物的造型能否融入到它所标榜的时代中去,手工拉坯的瓷器造型是在瞬间完成的,仿制者想做到与原物毫厘不差是非常困难的。唐三彩有很多是模制品,不用拉坯成型,如果用旧器翻模就可以做到与原物相差无几。 再有,瓷器的话其胎土如果相同时代基本是一致的,但唐三彩不同,相同的年代器物由于产地不同胎质差别很大,河南巩县唐三彩的胎色白中泛粉,俗称:“藕粉胎”;陕西西安附近的胎色普遍白中闪黄;河北地区的唐三彩白中闪青;四川地区的唐三彩白中闪红⋯⋯不同地域生产的唐三彩胎土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况且唐三彩已经仿烧了一百多年,铺天盖地,漫山遍野,相对于瓷器来说鉴定难度更大一些。
喜欢过眼堂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