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闲谈古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人民的利益是如何被政府权力攫取的?

送交者: 布南温[♂☆★★声望品衔12★★☆♂] 于 2023-08-22 20:07 已读 1338 次  

布南温的个人频道

+关注
人民的利益是如何被政府权力攫取的?
原创 一粒青盐 盐族 2023-08-22 20:23



攫取性政府鼓吹的那套包容性制度


只是统治阶级拿来欺骗民众的口号




文|一粒青盐   图|pexels






“藏富于民、让利于众”是国家强盛的根基,因为“藏富于民,不与民争利,民自护之。”


所以,钱穆先生就说,政府能“轻徭薄赋”,主张“藏富于民”,只要此制度一订立,便易获得全国人民心悦诚服,社会便可藉此安定几百年。


然而,纵观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往往是“攫取性”最终占据了上峰,攫取性政府鼓吹的那套“包容性”经济制度,只是统治阶级拿来欺骗民众的口号。


在奴隶及封建社会时期,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初期,实施的制度都是相对包容的,主要表现为实施了“休养生息”的制度安排,包括均分田地、轻摇薄敛、节俭不奢、发展生产和平外交等。由于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王朝建立后不久通常会出现安居乐业、政通人和、国强民富的“盛世”景象。


然而,到了王朝的中后期,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不断增强,王朝的“包容性制度”逐渐向“攫取性制度”转变,民众开始受到统治者和利益集团的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和严苛的经济管制,全社会经济增长的态势逐渐被抑制。


正如历史学家林甘泉所说:“一般说来,凡是封建国家能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给广大农民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从事生产,社会经济就能得到发展和繁荣。反之,如果封建国家的赋税徭役有增无减,人民不堪盘剥,再加上政治黑暗,统治集团极端腐朽,社会经济就必然趋于衰落和陷人绝境。”


一旦“攫取性制度”的深化程度不断加强,形成强权的“攫取性政府”,尤其深化到作为国本的农业领域,一个王朝也就难逃覆亡的命运了。


何谓“攫取性制度”“攫取性政府”呢?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国家为什么失败》一书中作了充分的解释:


从政治上说,人民没有决策权或表决权,既没有选择掌权者的权利,也没有选择政治经济制度的权利。统治阶级既得利益者所选择的政治制度及制定出来的经济政策,最终成为他们攫取民众利益的工具。


从经济上说,所有的经济制度都是由掌权者或者统治阶级精英制定出来的,他们通过各种垄断权、专卖权、市场控制等掠夺广大生产者,使得生产者只能够得到所生产产品的一少部分,甚至一无所获。


攫取性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就是:少数人掌握不受约束的权力,他们利用权力来谋取某个阶级或社群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大众的利益。


攫取性经济制度的根本特点则是:把从多数人那里取得的资源输送给少数人。


一言以蔽之,所谓“攫取性政府”,便是统治阶级为代表的少数既得利益者,通过权力加持强取豪夺大众人民的利益和财富。


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是对应的因果关系,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攫取性政治制度,那么其很有可能建立起来的是攫取性经济制度。


显然,攫取性政治经济制度并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对多数民众的压榨,必然导致社会生产性激励的不足。


刚果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独立后的刚果经历几乎未间断的经济衰退和贫穷加深。蒙博托创造了一套高度攫取性的经济制度,人民变得日渐贫穷,但蒙博托和身边的精英(人称“大蔬菜”)却变得极其富有。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攫取性制度下也有不少国家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案例,比如战前时期的苏联。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在攫取性制度背后往往有很强势的政府,这种政府往往采取“威权主义”的发展模式,充分运用了政府在支配资源投向方面的强大力量,以此实现经济暂时的高速增长。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认为,采取攫取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的国家是存在的,比如只进行了经济改革而没有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但是这种国家的包容性经济制度难以长期存在,很快就会由于攫取性政治制度而发展成为攫取性经济制度。


显然,这种国家暂时制定的包容性经济制度,只是为了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会从根本上触动统治阶级的利益,他们刺激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有更多可以攫取的资源。


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就一定要有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破坏”,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会使一些人富裕起来,而这对于原有的既得利益者可能是很大的打击。


攫取性政府害怕“创造性破坏”会动摇自己的既得利益,就会在无形中压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攫取性政府也不可能持续坚持“包容性”经济制度,因为创造经济进步诱因的包容性经济制度会造成收入与权力的再分配,导致喜好掠夺的独裁者和其他拥有政治权力的人受到威胁。


攫取性政府对“创造性破坏”持有的恐惧态度,是他们坚决反压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源。


欧洲历史为“创造性破坏”对既得利益者的影响提供了鲜活例证。


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大多数欧洲国家由贵族和传统精英控制,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拥有土地,或因为君主赐与的交易特权。但工业革命“创造性破坏”,使工业、工厂与城镇的扩散把资源从土地吸走。新企业家和商人的崛起,侵蚀了传统精英的交易特权,使他们成为工业化中的经济输家。同时,都市化和具有社会意识的中产与劳工阶级兴起,也挑战地主贵族的政治独占权,使传统精英变成政治输家。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谁会愿意呢?


“包容性制度”虽然对全社会有益,但对统治者的政权稳定弊多利少,它可能降低统治者或利益集团对全社会经济剩余的实际占有率。


“包容性”经济推动的“创造性破坏”,只会稀释专制政权及既得利益集团的政治经济权力,让他们更难以、甚至不可能建造能增进自己利益的经济制度。


另一面,若潜在竞争者或利益集团看起来受益于包容性的经济增长过程而变得强大,统治者的核心激励则是强化向下攫取或管制,以釜底抽薪式地降低他们不臣或蠹蚀的隐患。


而统治者若过分压制利益集团,反而会刺激利益集团分利性的增长,二者遂陷入竞相向下攫取的恶性竞争,使全社会制度攫取性螺旋式上升,国家王朝便亡于这种恶性循环。



喜欢布南温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