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笔会文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智者困境展芳华 3:智者润物细无声

送交者: ywhan[♂★★声望品衔10★★♂] 于 2023-08-15 15:57 已读 2054 次 1赞  

ywh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智者困境展芳华 
3:者润物细无声

一個人成長的軌迹

一個人平日生活中的,比一时的输赢还重要.君子大器,不爭名利,短视近利,不好大喜功.在生活中自我超越,心暖利人春意自來. 一個只争输赢的人是用表象来衡量事情.他以自我为中心,我執负担太重,就像一把枷鎖,把他捆住,使他無法掙脫高飞. 一個没有力量, 不能戰勝困難,破解困境的人,怎能担负责任?一個被我執感情,支配绑架的人,可能有很好的意圖,言语可能是真诚的,但他永遠找不到真理.他變成了自己欲望的奴隸, 知不覺的盲動, 就像是閉著自己理性的眼睛,追尋感性的欲望. 當的自我管理,只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的自欺欺人,使難以克服困難. 一個人活得不自由,最大的原因是思想不自由. 盲從迷信,不擅长獨立思考,那麼總會被周圍的思想, 或者我執绑架了,带着走.他不能突破自己,知道什么應该迎難而上,什么该選擇放棄. 思想, 或者被非理性的情绪,纠缠,捆绑,桎梏住了. 先入為主的觀念和偏见之误導, 使他甚至連路的方向都找不到了,只是在是非成敗轉頭空中兜圈子.一個人的發展是受到一個人喜好和對事物認識的局限性. 只有陽光而無陰影,只有歡樂而無痛苦,那就不是人生. 但是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一個沒有自我管理,没有自知之明的人,黑暗光明顛倒了, 他就成為了一個反兄. 他也就無視,無感真善美的光明. 因为他以自我为中心,只争个人一时的输赢,不顧道理与大我的利益.他遇到了问题,或者是与预期不符合的情况,就先怪人,不反省自己.那自然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不知道自己應该如何成長,他的人生是難以變得更好的. 如果自己跟反兄坐在一起,争論什麼是光明什麼是黑暗,自己就是在白费力氣.因为自己的感知跟他的感知處于完全不同的两個層面. 这也说出了馬户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是馬户的原因.


一个正兄的養成,是自己先有追求自己的真善美,与是非对错的观念.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與其抱怨别人,不如改變自我.只有自己才能界定自己一生的成就,我們無法控制,改變别人. 無法掌控困難和挫折的來臨. 但是我們自己可以有一個不斷成長的思維,掌控自己未雨绸缪的事先準備; 臨事时隨机应变的反應,安祥和缓处之; 和事後吸取经验教训的意志, 与自己不斷地奮斗跋涉的学习成長.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如果自己能将書本的知識,和實際的工作结合起來,那才是最好的.一個人要成功地找到真理,就要超越自我, 就要完全從以自我为中心的我執之中解脱出来. 困難只是反映出來自己認識, 還有未合于客觀外界规律性的地方.如果自己面對困難的時候,能理智地,停地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內在的智慧, 和事實的檢驗来選擇方向.自己不斷地探索,驗证,找到困難的本源,解決本質问题的道理.困難的結果是自己認識的不足, 還有漏洞的因造成的.  自己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 走出困境的理智, 自己才能創造價值. 自我學習, 體驗到創造的源泉就在自身.放得下那些干擾自己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被我執束縛.勇於修正自己,適應新的變化情况, 種能力才是一個人的人生最大财富.每段克服自身缺點奮鬥的路都是一種领悟. 反省可以使人再接再厉,形成好习惯; 而有些事是不够好的,反省可以使人不断完善,直到完美为止;有些事是错的,反省可以使人纠正自己,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這思考,反省,探索,創新地走出困境的迂回曲折,隨顺着规律做事就是道. 這也铸成了自己不斷成長的軌迹.

平日的自我耕耘

只要自己从心底里喜欢自己的工作,燃起心中的热情,废寝忘食,一心不乱,全力投入,那么工作就会变得有趣,就能取得优异的成果. 人生就会向着光明的方向转变.同时自己也要对周遭提供正能量.


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做的,所有大事都是从细微的事情做起来的. 在小事中磨练自己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做大事前的先试验测试一下,自己判断是否有误.过河是大事,将小事一步步走好了,大事就不容易失误. 小事若有失误,立即更正自己,这是要能在錯误中学习,错误常常是正確的先導. This is fault tolerance.盡人谋跋涉奮斗之後,可以接受失败.泰然處之, 身心和諧,打破慣性思維,學會逆思倒想.坦率承认自己犯的错误问题.挑戰错误,追求困難的本源,就错误追究错误,就错误解决错误,就错误调整,修正,改进,程序上的错误, 來超越自己, 或者别人的错误.如果什么都不能創新,不能自我超越, 突破,把事情做得更好,因为不想犯错误,那是辜负了重任,是最大的遗憾.困境是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加有益的知識, 是自己人生成長的養分. 每一次困境的跨越,都是突破一個難以想象的自我極限. 在掌控打通逆境和挫折的出路时,要避免自己無谓地损人害己的言行.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一個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善人種德,降祥于天. 惡人種禍,貽殃于後. 每一个人的人生有一条主线,积极,快乐,开放的去做自己喜欢,又同时有利他人的事,在這个过程中,不断收获朋友,知识. 這就好像是树一样,向上伸展的是主干,而财富,人缘,名利,都像是枝干上开出的花和果.知识就是树的养分,朋友和思想就是水分,与阳光.开放自己,心若花开,清风自来.能包容,朋友就多.能学习,能吸取教训,自我改进,知识就丰富.只要主干茂盛,枝干就会有依靠,也一定会开出好的花和果.有了花和果,才能生生息.自己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就要思考自己播種什麼樣的善因,種子, 再勤耕善耘. 栽種思想,成就行為; 栽種行為,成就習惯;栽種習惯,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 培養一個的成長如同種树,只有先在根上先滋養他,然後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树人就能長得枝葉繁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反求诸己,格物致知.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知识积累而达到知识的贯通.要把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要一边学习,一边想,一边实验, 一边应用.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自己养成积极,乐观, 利人利己的心态,不断成长的思维.助人者助己.帮助他人,其实就是为自己铺路.那些自己为别人搭的桥,都会无形中化作自己的资产,自己的运气.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缘運氣,自有幸與不幸之别.但歸根结底,總是由各人的性格而定. 任何運氣都不可能持續一輩子的,能帮助自己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自己个人的能力.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極. 以勤为本,以诚辅之. 勤则检点自慎,虽柔必强,虽愚必明.诚则自己迂回曲折,金石可穿.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一個人栽種了追求自己真善美的思维,也有坦然地接受別人残缺的善美心胸. 智慧追求自己的完美, 对己认真较劲,但理解尊重感性,为人厚德载物.智慧不起煩惱, 面對困境才能自在, 捉住主要矛盾,處理自然輕鬆.对人要宽容一点,谅解一点,豁达一点,‘糊涂’一点,就是要听得进,容得下,想得开,可不争而善勝,就可以成就豐富自己美好的命運.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自己盡人事,而不计天命,天命即在自己盡人事的智慧之中.在平日生活中自省自责, 自我批評,接受批評的反馈, 可以使自己能不断地精进成長,有越来越好的習惯.


好習惯養長了,一辈子受用;壞習惯養長了,一辈子吃虧. 好習惯的養長是和自己较劲, 自己渴望和追求真善美的火熱的激情, 愉悦,從容地把當前的事情做好,做得比以前更好. 求真必然务实,勇於修正自己,有衝破黑暗我執的決心和毅力. 自己隨時 這樣,遇到災難来了, 面临困境時,自己有所準備, 自己在有工夫的時候沒有準備, 自己成事的概率, 成功的機會就大了很多. 以勤为本,以诚辅之. 勤學習, 探讨实验,自省自责, 试验测试,修正自己,有一個内心真善美的羅盤,無視真假的意气之争,自然是务虚. 虚实的体现的不僅僅是对事情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对别人的认识.我執是"我的信念不會錯"的心理習慣, 但是習慣如果違背了事务客观的規律,那就成了黑暗的我執了. 借事煉心是幫自己倒空了自己思想上习以为常,但却不中用的垃圾,讓自己裝進去有用的東西, 使自己成熟和進步. 於下了我執桎梏的重担,用豐富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內涵,化解冲突,就容易出困境, 於飛自我,取得自己的天地. 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能打通困難的,便是好漢. 不患艱難困苦, 患己莫能把握機會. 对于一個善于学习的人,艱難困苦 = 精进成長的機會. 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時. 讓我們全心全意地收穫生活的每一天,在努力耕耘的日子裡,感受自己成長的快樂和收穫的期待.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自己先做一個好榜樣, 做对大家,大局有利,符合价值观的事情. 正己可能是颠覆自己各种經不起事實檢驗的认识.  在恰当时机下快速颠覆自己的想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並且厚德载物. 發现人長處,能成人之美. 理解其難處,不忘其好處. 獲得是一種滿足,給予是一種快樂.樣互相启发, 對人轻言细语, 才能建立一座人我之间的桥梁,讓大家有如浴春风,春雨的感受. 這樣才能是最大的赢家.

情绪的处理


沃倫·巴菲特對合夥人提過這3個要求:首先,要找到比你更聰明、更有智慧的人.找到他之後,請他別炫耀他比你高明.其次,在你犯下損失慘重的錯誤時,他既不會事後諸葛亮,也不會生你的氣.最後,這位夥伴還會在漫漫長路上結伴同遊時,能不斷地給你帶來快樂.他說:“全部符合這些特殊要求的人,只有一個,他就是查理·芒格.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的情商决定了他能否可以把生活中的事情处理得大家都快樂.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有宽广的胸怀的人,才谈得上有智慧. 情商高的人, 追求自己完美, 正己化人,懂得换位思维,反者道動, 放下自己的任性固执,隨時能屈能伸, 关注他人的情感,意愿和选择. 自己能舍能得, 能認錯和讓步.对人不斤斤计较,好好的管教自己,能择人而任势. 对自己却要斤斤计较,精益求精.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 勤儉節約,未有不興.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面對壞情緒,要懂得化解,解決它.智慧是追求自己的完美,但理解尊重别人的感性.


情商高的人, 會给己轻松,宁静,陽光化的思维;给人温暖,同情, 微笑. 所以情商就像是一個人的风水,情商越高,他的风水就越好. 一個人情商要高就要能尊重别人的情緒, 自我管理的自律是情商的强大力量. 人之有好,学而顺之;人之有恶,避而讳之.情商高的人,就是當自己比別更聰明,更有智慧時, 也从不炫耀自己比別人高明,還能不斷地給人帶來快樂.這是智者润物细无声的真善美. 勿以己之長,而顯人之短;勿因己之拙,而忘人之能.管理好自己周邊的人脈,社會關係,管理好自己的行為. 自己盛時, 要當作衰時想.自律是自我完善和自我改变的觉悟,不是被迫选择,而是主动改变.這是由客观,理性的判断力所節制着的自制,耐心和规律,是由自己行為的效果, 不斷地自我調整自己的思想. 在人生面临低潮,困惑時,净化自己. 在做人做事的磨難中,總结經验和教训. 研究推導出来更好的人事处理之道,改變自己, 学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使自己能得到更好的結果.自己坦蕩了, 人对事有敬畏心,才能逍遙地生活于天地之間. 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谦虚使自己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暗度陳倉,為人之所不能為.善解人意,自己能先处理好大家的心情再处理事情. 自己善傾聽,讓對方感到有尊嚴,讓人舒服. 自己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做事韜光養晦,自我控制,不強出头. 尊重别人的情緒,在失意人面前,千萬别说自己得意的事,使人面上难堪. 对人谦虚无邪, 结善缘能幫人则幫人, 可避免惹人嫉妒.


凡谋有道,必得其因,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以求其情.对人是自己能放下了我執, 自我调整,韜光養晦,有同情,慈悲之心.我与君心同,人喜我则喜,人悲我则悲. 當新加坡外長, 会見王毅时,因自己未打領帶, 向王毅道歉.王毅巧妙應對,拿掉領帶赴宴. 未见形圆以道之,得其因,审其意. 既见形方以事之. 所以自己不能乱发脾气,不辱骂或责备别人,不怨恨别人,也不跟别人争吵.不吃過頭的饭,不講過頭的话,不走過頭的路,不做過頭的事.谋贵寡而不可衆,衆谋则泄.潛謀于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善其謀而後動.深思遠慮,得事之理,計则易中而不败. 尊重自己, 才能尊重別人. 雅量容人,雖能必讓, 不计较别人的小节, 有讓人的胸襟.凡事留有餘地, 给大家一个弹性自我發揮的空间.尊重别人,坦然地接受別人的殘缺, 斤斤计较,不強人所难,然後為德. 自己与人相处,自己的腦筋隨时可转彎,隨方就圆,顺勢成形. 自己若要無處不自在, 就要能隨方就圓自如, 人和则福自生. 一个人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自己可以自己做得更好,機會来的時候,自己就有所準備了. 一个人的能力越高,又越能造福众生者,越会有人和. 自己造成的机会就会越大.可能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多,多劳多得. 一個品格好, 心有大爱, 又踏实努力的人,一生的運氣不會差到那去.


困心衡虑, 正是磨炼英雄时.外界困境的壓力,转化为自己內在能力的迸發是成長.因为无我,所以能超越自我, 能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並且能从大家的失败中提取成功的因子, 知錯即改. 这样與己鬥其樂無窮的成长,就最有效率. 因为无我, 所以贤而能容霸,智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心平氣和像春風,讓人舒畅和自在,善诚容勤解人意,匯集百川為汪洋. 真正的高手,是能勝,而可以不勝,有讓人的胸襟;能贏,而不一定要贏,有善體人意的心懷.所以能用春风化雨的言语,愉悦地,把事情做得大家都快樂. 假若有一个人,能力高,又谦虚助人,那怎么不会成为成功人士的好朋友呢?生活的美好缘于自己的一颗平常心. 不必雕琢,踏踏實實做事,簡簡單單做人.无我性空則缘起.


贴主:ywhan于2023_08_15 16:05:45编辑
喜欢ywh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ywhan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