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庆施工作能力很强,生活也很清廉,刘少奇为什么不看好他
1948年夏天,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冀鲁豫中央局,合并组成新的华北局,刘少奇任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为第二书记,聂荣臻为第三书记。
不过,因为刘少奇的主要工作还在中央,聂荣臻的重点工作又在指挥部队打仗,所以,华北局的工作主要由薄一波负责。
当然,刘少奇毕竟是第一书记,虽然日常工作由薄一波来抓,但一些重要的事还是要上报刘少奇批准同意。
这天,薄一波向刘少奇汇报了新的华北局人员名单,刘少奇看过后,问薄一波,为何要把柯庆施选进华北局?
实际上,刘少奇是认识柯庆施的,也曾经考察过他的工作情况,在他的心目中,柯庆施还不具备进入华北局领导班子的条件。
薄一波汇报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并强调说,1936年,柯庆施在营救自己出狱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很强的斗争艺术和方法,最后顺利营救他出狱。
另外,柯庆施还在1937年营救王若飞同志出狱,再次验证了他的能力,所以,薄一波认为提拔柯庆施进入华北局领导班子,是合适的。
刘少奇虽然有不同意见,但还是表示尊重薄一波的意见,让他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不过,他还是提醒薄一波,考察干部要全面,不能以一件事或是一个时间段的工作为标准,并强调说,提拔柯庆施很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要求薄一波将来要负责。
后来的事实证明,薄一波提拔柯庆施进华北局,确实是没有选对人,柯庆施在团结同志、分管主抓的工作上,都没有做得很好,所以,后来就被调到了南京担任副市长。
薄一波晚年时,也在回忆录中说,当初考察柯庆施的时候,没有综合全面地衡量,感觉到用人失察,不失为一个错误。
当然,柯庆施也不是没有工作能力,更不是没有优点,在革命战争年代,他还是有很大功劳的,工作能力也很强,而且,柯庆施在生活中也很清廉,虽然身居高位,但从不贪财,平时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要求也很严格,有很强的原则性。
那么,为什么刘少奇对他并不看好,包括推荐他的薄一波,后来也说自己用人失察呢?
其实,看看柯庆施在建国后的表现,就可以得出原因了。
在建国初期,柯庆施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担任过南京市委书记、上海市委书记,但是,他后来的晋升速度却非常快,原因就是他善于迎合上级的心理。
比如在“大跃进”时期,周总理、陈云等人都反对“冒进”,主张遵循经济规律,稳扎稳打,结果遭到了毛主席的批评,这个时候,柯庆施公开发表了《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上海在这场“大跃进”中取得的成绩,其中写道:
“我们认为,既然是干社会主义革命、干社会主义建设,干这种前无古人的事业,干这种同帝国主义争时间、比速度的事业,那就必须有一股革命的干劲。那就必须对上海的各种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因素采取积极的态度,并且争取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根据国家的统筹安排,千方百计地出主意、想办法,充分地利用上海基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在我们看来,凡是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就努力做到,这才是正常现象;不去努力做到,这才是不正常现象。否则,就谈不到革命态度、革命气概和革命速度,就谈不到尽可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这篇文章,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赏,在南宁会议上,毛主席还拿出了柯庆施的那篇报告,对周总理说:“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
从此,柯庆施就开始飞黄腾达,在“大跃进”中成为风云人物,升任华东局第一书记、副总理,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不得不说,当初刘少奇看人还是非常准的。
不过,柯庆施也没有风光多久,在升任副总理三个月后,就因病去世了,终年63岁。
薄一波在回忆录《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中,有这样一段话:“从这件事我深深感到,考核任用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间题。用错了人,一旦让他们钻到高级领导层,必然要玩弄诡计,兴风作浪,其祸患极大。”
(参考资料:《七十年奋斗与思考》《领袖元帅与战友》《党史纵览》)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