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感慨“命大”:要不是老天这场雨,我成烈士了!
作者:武陟东旭
前来汇报工作的2名交通员刚离开,就被敌人拦住,项英等人急忙藏到芦苇丛中。
他们心情紧张,担心交通员被抓后,会暴露藏身之地。
一旦那样,们将插翅难飞,因为漫山遍野全是敌人。
不能怪他们对交通员不信任,因为已经有前车之鉴了。
红军先后出了一些叛徒,有的还是关键人物,很了解红军游击队的内情。
首先叛变的,是龚楚。
龚楚曾经担任军区参谋长,红军主力长征之后,留下打游击。
因为环境艰苦,对革命前途感到悲观,他于1935年5月初叛变,担任粤湘“剿共”司令,对曾经的战友举起了屠刀。
在他的诱骗下,赣粤边游击队后方主任何长林变节投敌。
1937年4月下旬,在何长林的策划下,地下工作者李品仙、陈海、黄显光先后投降。
陈海是地下交通员,外面来的信都是他亲自送到项英和陈毅手中的。
对于两人的藏身之地,陈海再清楚不过,为了升官发财,陈海索性向敌人说出了首长的行踪。
敌46师师长戴嗣夏得知后狂喜,他认为这下能抓住陈毅和项英,“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5月1日,他派出4个营的兵力,将新四军的藏身地梅岭斋坑围了个水泄不通。
之所以派这么少的兵力,是因为游击队在敌人的封锁下已经断粮,全靠野菜野果维持生命,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
对此,陈毅和项英一无所知。
斋坑的地理位置不太好,它的两面都是光秃秃的大山,毫无遮挡。
他们居住的交通站,在一条山沟里。
一旦发生意外,附近唯一能藏身的,就是一片杂草和芦苇。
一旦敌人围住的话,想全身而退,比登天都难。
交通员陈海投敌后,立功心切,先是谎称自己上级来了人,在山下等待,想把陈毅欺骗下山,打算抓捕。
陈毅
也许是天意,陈毅到梅山区书记黄赞龙的家里喝水,其妻对陈毅说,丈夫到蒋军团部去了。
陈毅听不懂当地方言,听成了“糖铺”,便直奔交通站“广启安糖铺”。
这时候,糖铺已被特务控制,已在那里埋伏。
但交通员老曾已经脱险,他担心别的同志被抓,躲在附近观察。
恰好他看到走近糖铺的陈毅,急忙告诉对方说出了叛徒,带他离开了。
如此一来,陈海诱捕陈毅的计划落空,便带着蒋军直奔游击队所在地梅岭斋坑。
敌人在距离斋坑不远的地方被发现了,游击队哨兵立即鸣枪示警。
听到枪声,正在棚子里焦急等待陈毅的项英、杨尚奎、陈丕显等人,立刻拿枪冲了出去,但为时已晚。
杨尚奎夫妇
两边山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敌人。
斋坑的出口,也布满了敌兵,架起了机枪。
敌人正排着队,举着枪,气势汹汹由外向里步步逼近,距离只有200多米,想脱身实在太难了。
即便如此,也不能束手待毙。
几个人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硬着头皮向山上转移。
两边山上的敌人一见,立即疯狂向他们射击,子弹像飞蝗一样,嗖嗖从耳边飞过。
项英等人毫不畏惧,继续向山上爬。
爬着爬着,一块巨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角度实在是太陡,项英爬了几米就滑了下来。
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打了过来,打在石头上面,溅起一块块碎石,溅在他们脸上,火辣辣地疼。
项英一看,在敌人的射击下,爬上去也凶多吉少,他只好对陈丕显等人说:“走,到芦苇丛去!”
这时候,敌人已经闯进项英他们的棚子,看到里面空无一人,便一把火将棚子点燃。
敌营长一看没有抓到人,随即下令对芦苇丛进行搜查。
这时候,意外发生了。
红军资料照
就在敌人上山的时候,有2名交通员向项英汇报了工作,刚刚离开。
他们在坑口遇到敌人后返回,在项英他们藏身的芦苇丛附近被敌人发现。
两名交通员一男一女,男的姓殷,名字不详,大伙都喊他老殷。女的则叫彭茶妹。
老殷和彭茶妹一前一后走着,突然敌人从路边的树丛窜出来,一齐举枪对准了他们。
老殷一见跑不掉了,高喊道:“别开枪,有事好说!”
项英远远听了,心里一紧,暗暗叫苦。
在此之前,敌人未肯定自己在不在这里,但老殷是知道的。他如果向敌人投降,就可能说出自己的下落,敌人就会在这里挖地三尺搜查,不找到自己誓不罢休。
老殷喊着“有事好说”,还举着自己手中的雨伞,向敌人晃动。
敌人一见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对方什么意思,本能地向后退。
就在这时,老殷突然上前,钻入了敌人的队伍。
敌人不知所措,也没法开枪,怕误伤了自己人。
趁着敌人乱作一团,老殷像猴子一样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不见了踪影。
老殷跟敌人周旋的时候,走在后面的彭茶妹也避开了眼前的敌人,趁机往山下跑。
可是跑了没几步,便被抓住,敌人实在是太多了。
隐蔽在芦苇丛中的项英听敌人喊:“好啊,抓住了一个女匪!”
心里刚刚放松的项英,心再次提了起来。
敌人揪住彭茶妹,恶狠狠地问:“快说,项英在哪?”
彭茶妹被抓的地方,距离项英藏身之地只有百米左右,在空旷的山谷里,敌人和彭茶妹的对话能听得清。
他们既为彭茶妹的安危担忧,也为自己揪心:她毕竟是个女同志,如果她经不住威吓说出大家的下落,那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敌人吓唬也好,用枪托砸也罢,彭茶妹就是不说。
气急败坏的敌人下了狠手,将她往死里打,不一会她就面目全非,浑身是血,惨叫声不绝于耳。
大约一刻钟之后,敌人停止了殴打,彭茶妹也没有了声音,大概率是牺牲了。
项英非常难过,泪水模糊了双眼。
项英
因为敌人不知道项英到底在不在现场,搜查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认真。
如果认真搜查,几百号人搜查几百平方米的芦苇丛,应该毫不费力。
因此他们对芦苇丛进行例行公事式的搜查,竟然没有发现近在咫尺的项英。
有好几次,敌人靠近了他们,呼哧呼哧的喘气声都能听见,项英的心跳到了嗓子眼。
陈丕显等人也很紧张,把枪都举起来了,可是那些蒋军绕过了他们,又向别处去了。
两个小时之后,敌人指挥官失去了耐性,声嘶力竭地叫道:“给我点火,把项英他们都烧死在里面。”
当时刮着大风,大火点燃后很快蔓延,熊熊燃烧着扑向项英他们的藏身处。
大火距离他们越来越近,眼看就要到跟前,项英等人已经感受到了滚滚热浪。
“难道就要这样窝窝囊囊被烧死在这里?”项英心中不是滋味。
“这叫烈火中永生!”21岁的陈丕显说。
陈丕显
无论担心也好,乐观也罢,项英他们下定了决心,在原地坚守。
因为一动的话,就会被发现,严阵以待的敌人肯定将他们乱枪打死,根本没有逃生的可能。
而藏在这里,也许会有一线希望。
就在大火快烧到他们藏身的地方时,奇迹发生了。
天空乌云翻滚,大雨倾盆而下。
几分钟的功夫,肆虐的大火被暴雨浇灭。
这一切太突然,没有一点征兆。
项英等人淋成了落汤鸡,但他们非常高兴,有一种绝地重生的感觉。
敌师长看到下起大雨,天色也快到黄昏,士兵们在不停地抱怨,只好下令撤退。
这一来,项英他们终于脱险。
红军时期的陈毅(右)
再说陈毅。
他得知出了叛徒之后,和黄赞龙在地下工作者老曾的指引下,沿着小巷绕出了城。
陈毅判断敌人此刻很可能已经包围梅山,他便和黄赞龙分头行走,以免同时被捕。
陈毅在黄昏时分才到梅山脚下,就在他上山的时候,撞上了一队蒋军士兵,他们是从山下撤下来第一批敌人。
陈毅一见,当机立断,急忙钻进路边的草丛藏起来。
一直等到敌人都走远了,他才趁着夜色摸回斋坑。
到那里一看,现场一片凌乱。
他们住的棚子,被糟蹋得面目全非,陈毅估计项英他们不会走远,一定会安排人等自己。
于是他就高声喊:“我是老刘(陈毅当时的化名),敌人已经下山了,大家赶紧出来吧!”
他这么一喊,真出来一个人,陈毅一看,是自己的警卫员宋生发。
奉项英的命令,宋生发一直在这里等着陈毅。
这时候,项英、陈丕显等人来到了草棚。
陈毅幽默地说:“如果不是老曾,这时候我正在监狱过夜呢。”
项英也说:“要不是老天这场雨,我和小陈他们都成烈士了。”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
陈毅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大难不死,敌人的日子不好过啊。”
项英说:“敌人不会死心,明天肯定还要来搜山,此地不能久留。”
他们连夜转移到30里外另一个山头,在那里隐蔽下来。
南方三年游击战,跟西路军西征、东北抗联抗战一样,艰苦而悲壮,顽强坚持的都是英雄,而那些变节投敌的都是狗熊,注定要遗臭万年。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