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荷塘月色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登泰山而小天下

送交者: 湖叶[♂☆★声望品衔7★☆♂] 于 2023-05-31 19:01 已读 426 次  

湖叶的个人频道

+关注
问:想知道有哪些古语是说见过强者或山高海阔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与渺小的。?

答:既然有人邀答,我就捣捣蛋,提供个反面的。


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以我看,孔子没兴趣做天降圣人,真正登高望远反而感到自己的伟大的是孟子。



其实无大无小无高无低,才是真正的高,真正的大。



懒得解释了,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下面这两篇短文。


自信自强,莫自弃

“众生平等”与“攀缘心”


问:弱者真的能得到尊重吗?弱小是一种原罪吗?

答:是的,软弱就是原罪,


问题是:什么强更重要,是器物吗?是身体吗?是大脑吗?


我认为不是,是我们的自信心。


问:缺乏自信的根源是什么?

答:是不是社会风气造成了缺钱会减损自信心这个现象?


我认为不是的。缺乏自信的根源,还在我们自己。

归罪于社会,本身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我们不是被社会决定的,不是被物质世界决定的。

所谓的唯物主义与所谓的改造世界是自相矛盾的。(有的朋友缺乏自信,怕没饭吃。我曾有过绝食抗议的念头。后来又想:为什么一定要做饿死鬼?撑死不行吗?我不怕死我怕病痛。能安乐死是最好的。反正我是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的。我不仅要追求安乐死,我还要追求健康,快活地,有尊严地死去。)


(题外话:如果宇宙是在加速膨胀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在大尺度上能量是不守恒的,宇宙的总能量是在不断增加的?

既然有可能 宇宙的总能量是在不断增加的?那么我们应该是死不了了,生命的复杂化是被鼓励的。)


如果要归罪于社会,还不如归罪于“性恶论“。


问:孔子人性论中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怎样较好归纳?

答:性相近不是性相同。如果都是本善或本恶的就该说性相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没说过人本善,那是狗皇帝指使人栽的赃。

每个人本性到底如何,也是个迷,肯定不是纯善或纯恶的。


根据我的观察,我认为小孩和动物(特别是较低级的),行为全靠本能,无所谓善恶,


抢奶喝是没什么险恶用心的,不抢的反而有问题。


莫自弃


常有人感叹宇宙之大,人之渺小,不知人生意义何在。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渺小,宇宙也不过就是一张墙纸而已。没有我们感受其大,它即便再大,也隐没在沉沉黑暗之中。太阳再亮,没有生命之眼,亮了也是白亮。



有句话说得好:工作只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


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欣赏宇宙,欣赏生命)努力学习或工作(如能欣赏工作学习这个过程就更好了),就是在实现生命的意义。



我们受的教育过分强调人的渺小,(有的老师和家长更是以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为教育手段。)造成普遍地自暴自弃。


如果慧能穿越到现代,听老师把人性比做兽性甚至还不如兽性,他还会说出“惟求作佛”(我要成佛)这种话吗?



兽性,自我意识比较弱(乃至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的动物,自我意识还未长成的婴儿,他们的本性是恶的吗?


以我看来,其实是非善非恶,乃至无善无恶的,只是全凭本能的随波逐流而已。


(其实许多思维简单,文化低学问少的劳动人民,据我观察,也是在随波逐流而已。)


这种非善非恶无善无恶其实就是真善,


而大人们以自己的标准对婴儿看似自私的行为的批评,称其为恶,却恰恰是真恶。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西方的原罪说,性恶论,有其成功之处,例如建立了许许多多制度来互相监督。


但也容易让人自暴自弃,据说在HBO剧集罪夜之奔 The Night Of里有所描绘。



还有一点常使人自暴自弃的。就像孟子劝齐宣王行仁政,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你好色爱财没关系,你好色爱财你才能体会他人的好色爱财,才能为他人着想。


王阳明更认为“好好色”“恶恶臭”就是良知。


坛经敦煌本:淫性本是清净因,除淫即无净性身。


除了无父无母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子,没有人不好色的。


如果一味除淫,人类都要灭绝了,还谈什么觉悟呢。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笔者在青少年时曾极为消沉,甚至连走路都拖着脚走。


主要就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好色,(在当时的教育及社会氛围下)认为自己是个小人。


而显然我并没有像某电视剧说的“做个小人真快活”。


现在时代不同了,估计年轻人都很难理解了。



总之,我希望大家不要像我曾经那样自暴自弃。


有一点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满意的,那就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从新开始。


空性起缘,缘起性空。缘起缘灭,缘灭缘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其性本空,无寿命可计(无寿者相,参见《金刚经》)(空,不是无,不是不存在,不是无意义,不是不值得动情。反而就是指不断更新形式的客观存在,就是指无限大犹如宇宙空间的可能性,能,能量,PASSION, love,戏假情真。情感与能量或许就是生命与宇宙的本质。)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笔者已经49了。开始老了。然而这“老”对我来说也是新鲜的。因为我没有老的记忆。


“众生平等”与“攀缘心” (第三稿)

生命即觉,觉即生命。

生命与生命,觉与觉,(镜与镜,)是平等的。

好比同样的电视机,不会因为播放《星际穿越》《蜀山神侠》而大或高级,

也不会因为播放《昆虫总动员》《乡村爱情记》而小或低级。

商场会因为一部电视机在放宫斗剧而要价更高?或因为另一架电视机在放农业科教片而要价更低?

生命,觉,无大无小,无高无低,无贵无贱,无输无赢,无悲无喜……

悲喜输赢都是电视剧里角色的事,

与放此剧的电视无关。


(自评:也许一场游戏一场梦,但是戏假情真。看戏的我是真的,被感动也是真的。所谓“无悲无喜”属于修炼精神胜利法修过了头,自己骗自己了)


生命本是平等的,即便未觉也没有少一点,觉了也没有多一点。

但是人心不平。(“平等”只是句口号,人们,尤其是缺少真正觉悟的人,常常渴求的正是不平等。)

以《楞严经》为例,

经中佛祖已经说得很清楚:生命的本来面目是觉,是镜。与法身觉海相比,肉身只是海中泡沫。

原文如下: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里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但是,阿难还不满足,还要问佛为什么你的镜中有万千宇宙,而我的镜中只有丛林精舍。

也就是说他还是要求神通,追求镜中像。

如来前面关于不要背觉合尘,要背尘合觉。以攀缘心修道,如同煮沙欲要成饭,等等等等,都白说了。


空性(镜)起缘(像)造成了缘(因素)起性(成果)空

好比人们忘了一切事物的来源,眼里只有各种事物,试图拼积木成通天塔,甚至是拼尘欲要成觉,煮沙欲要成饭,终究一场空

(关于空性起缘,请看我的其他回答或短文)


所谓攀缘,就是追求镜中像,或以镜中像为标准,观大观小,厌低慕高……

不过佛祖没有责怪他,而是满足他,说了如何修神通。

说完了,还特意说了五十种阴魔。

其用意(在我主观看来)是为了提醒他无论修出了什么,都不要自居神圣,自以为与众不同,以免入魔。

常有人以为笔者只知口头禅,文字禅,不懂实修。

其实我并不反对所谓的实修。

只是我们到底该修的是什么?

僧璨《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这种无喜无嗔的境界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修养的。

(自评:也许一场游戏一场梦,但是戏假情真。看戏的我是真的,被感动也是真的。所谓“无喜无嗔”属于修炼精神胜利法修过了头,自己骗自己了)


其他的对镜中像的追求,所谓的实修,其实与买彩票求中奖没什么两样。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错的。我从不阻止我老婆买彩票。能中奖有什么不好吗?

有人胡了副好牌,兴奋过度,突发心脏病,甚至病故,这是牌的错吗?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可见,不是实修不好,追求所谓实际利益或物质的胜利也没什么错。

只是没有超脱的心态,恐怕消受不起。

古人说:悟后才能真修,不然的话,都是盲修瞎练,遇到魔障,很难通过。

而且,诸如追求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也是求镜中像,更是无可厚非。

甚至应该提倡。只是笔者(主观地)更重视心理健康而已。这与我的经历有关。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真的有天魔或魔王的话,那么他最厉害的一招是先把你捧上天,再打入地。

(如果你非常受用上天的感觉,就已经入魔了,也不用再打入地了。)

所谓由奢入俭难。最难过时,似乎老天爷也在跟我作对,雪上加霜。

明明南方已经很少下雪了,那一年的冬天却突然大雪成灾。

正在心情冰凉,极低落时,还要顶着寒风,在天没亮时就起床……。

我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时冲动,几乎付之行动。

最难熬的不是肉体上的痛苦,而是心灵上的。

而当PANIC来袭时,心理上的冲击会反映在生理上,

对此,我深有体会。……

好在某人的蔑视刺激了我,我下决心设法自我调整心态。(自评:自尊心救了我,自尊来自自信自立)

在半夜惊醒,或不知何故失眠时,我就躺在床上想象庄子逍遥游的境界,

想象动画片《海贼王》里一群小伙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躺在甲板上是怎样的情景……

就这样,笔者挺了过来,渐渐平复了。

这一天,我得闲在办公室看书。

书名好像是圣经东方解,是董子竹写的。

当我看到书中提到老子的名言: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我突然意识到,谁说一定有身,未必有身。

只是我们以为有而已。

我们的身体,乃至这办公室,这时空宇宙,都未必实有,

完全可以是没有的。

只有心镜这个平直(平等)的屏幕上显示的像而已。

(如果随着像的变化而或悲或喜,都是攀缘心在作祟?非也。错不在悲喜。无情非人,自以为得证,似佛实魔。错也不在攀缘,攀缘只是表象,是缺乏自信,不得不外求依仗的表现。)

这时,地震了。

这种巧合,我经历了不少。

还有些事,已经很难用巧合或幻觉来解释了。

所谓阴魔,各种考验,何止五十,写楞严经的古人很难想象现代人会遇到什么。


(自评:无论遇到了什么,都证明不了什么。需要求证也是缺乏自信自立自尊的表现。)


首先感谢????水金金????的打赏。

我有点惭愧。因为目前这些文字主要还是写给我自己看的。

写得相当简略,没有考虑读者的感受。

主要是因为我自己还没搞清楚,无力“传道授业解惑”。

你们权当文学看,看着玩,不要太认真。

实在有问题,可以短信告知,我会尽量说明的。


有个寓言,声称来自佛经,实则可能是伊斯兰的故事。

说有一人,误入一洞,困在藤上,下有毒蛇,上有猛兽,还有一鼠,在啃树藤。这时他发现了眼前的蜂蜜,于是品尝了起来。

(为什么他这么放心,心这么大,因为有真主或上帝罩着他。)


信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人不少。

但是总有人“不只眼前,还有远方”。


当一个人要去“远方”(精神上的事,与环游世界,行万里路无关)时,

他的第一步是什么呢?


据传,佛一出世,就站起来走了几步,开口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如果真有这种妖孽,大概会被某个禅师拖出去乱棍打死,图个天下清净。


古印度的神话往往是有寓意与哲理的。

唯我独尊,强调的是独立与自尊。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没有现代的经济头脑,所谓三十而立,不是经济独立,财务自由。

而是指“志于学”的学,即思想独立,思想自由。


一个人要思想独立,建立信念,是有基础的。

这基础就是自尊。

(自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思想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受他人思想的束缚与蒙蔽,也不受自己的思想的蒙蔽与束缚。真正的独立自由平等,不是建立在信念及思想之上,而是建立在自信心,自尊心,乃至自立自强之上)


我曾有段时间,陷入低谷,几近自杀。

我一直怪罪于大起大落这个外魔,其实是信念垮了这个心魔在作祟。(自评自注:信念来自自信心。心,血,能量,passion,love, 情感,有情,觉有情)


后来我走出来了,我应该感谢庄子逍遥游,海贼王的意象,以及佛家“对境不动,平等视之”等等各种精神胜利法。

但是,我最该感谢的是某个被我怀疑在看不起我的人,

他的轻蔑刺激了我。

激起了我的自尊,自傲,乃至狂妄。

没有他,我是没有决心修炼各种精神胜利法的。


可能是我太敏感,他未必真有此意。

而且他只是个路人,是个代表,代表了我怀疑其他人在轻蔑我。

所以,说到底,这是种自我激励,自己对自己的激将法。


这样看来,问题的关键,归结到了我的自尊是从哪里来的。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我的自恋。

研究楞严经坛经等经典是假,研究我自己的思想是真。

因为我认为我没本事也不可能知道古人客观上在讲什么,

我甚至都搞不清自己客观上是怎么想的。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不能像李敖那样,简单地表面地理解为不欺暗室,不要自慰。


关键在于人总要独自面对自己的,例如独自面对死亡时,

到时,一切欺骗他人,引以为傲的东西都用不上,

(诸如金钱权力,也包括神通能力,甚至知识经历,神奇神异,境界幻梦,奇遇天授……所有的光环,

包括所谓的道德智慧,可以拿出来秀的道德智慧……)

因为无法欺骗自己。


我们很清楚自己脱去皇帝的新装后是个什么。


如果我们是个冷酷残忍,或无耻的人,那么很容易接受自己。


常有人问:为什么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因为好人不珍惜自己,甚至恨自己,有自虐的倾向。


他们恨自己为什么会被污染,为什么会有本能与欲望。

他们有羞耻心。


人,动物,生物,(有情)生命的本质有阴阳两面,

我执,无明,理智,大脑,物质,身体,苦与恶……内阴外阳,比较明显,常常迷惑我们,

本真,本明,情感,心血,能量,心灵,乐与善.....内阳外阴,是个隐藏的秘密,常常被我们遗忘遗漏。


我是个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的人。

过去我以为我的自傲自尊建立在智商高之上,

现在才知道是建立在情商“低”之上的。

慧能:有情来下种……


因为情商真的低,智商也没有那么高,我混得比较差。对不起家人。


但是明白了原委后,我觉得无怨无悔,

应该可以含笑而终了。


我的人生还有一半要过。我觉得我该向“坏人”学习,不是学无耻与冷酷,不是学厚与黑,

没必要把自己修炼成冷漠不忍的天地一样的圣人,争取修养成个谦谦君子。


我该学的是冷静的理智,审慎,认真,专注。

坛经: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如果有哪位朋友觉得我写的东西调子太高,不适合自己,例如有难言之隐以至于这辈子都很难再看得起自己了,我推荐董子竹。我以前爱看他的书,后来发现其实不适合我这种喜欢自以为是的人。


先贴个标签:不可知论+宿命论

过分强调了宿命,没有强调这命到底是怎么定的,老天爷到底是怎么安排的是不可知的。(自评:可能过分强调不可知了。不如强调“不知”。我不知道到底可知还是不可知。至少被瞎猜蒙对的可能还是有的,)

焉知上帝没有给我们自由意志。

何谓自由意志?在我看来,就是个人偏好,个人好恶。

例如我爱吃酸的。很难改变,相当固执。

好好色,恶恶臭,毋自欺。

佛家强调“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不能挑食。

认为对境不动,不被境所左右,就是自由。

我觉得这是精神胜利法。曾经帮助我渡过难熬的日子。

但是我到底还是不能骗自己,除非睡熟了,不做梦,乃至将来死了或寂灭了,我还是挑食的。

什么都不挑,给什么吃什么,岂不成了牵线木偶?丧失了自我,活死人一个。

有人说“因为自律所以自由”我说“因为固执,自傲,自尊,所以自由”

信愿行,信念第一。不能固执己见,哪来的信念。(自评自注:信念并不来自固执。所谓“固执”是信念比较坚定的表现。信念来自自信心。心,血,能量,passion,love, 情感,有情,觉有情)

知道自己的固执与自私,方能宽容他人的固执与自私。

慧能:只见自己的是非,不见他人的是非。

他人的是非是他人自己的信念,有什么错。

以自己的是非,自以为无私,自以为公正,自以为客观,自以为全面……去评判他人,才是错。

更确切地说,小声评说也无不可,大声指责乃至要求对方改成你的是非你的好恶你的口味,岂不过分?

不过,如果你的信念决定了对你来说是有大是大非的,那么估计你也忍不住。

都是命啊!

我也不是生来就爱吃酸的。也许是我的经历决定的,或至少是放大的(性相近,习相远)。

经历,历史,过去,都是已经发生了的,(先天本源更是无从改变)

要想改变,只能把握当下了。

不仅不能不抉择,还应冷静慎重认真地抉择。

尤其是与信念有关的抉择。

曾有人问我:人怎么可能战胜天呢?

当时我回答不了。

现在我有点知道了。

人定胜天。不是身定坐定禅定,也不是单纯地定在某个念或不念,

而是要坚定信念,坚定意志,同样不会轻易被顺逆祸福所左右,同样自由(除非你的信念所系就是个人的祸福)

,但是不会失去自我与属于自我的最珍贵的真情实感。(自评自注:信念来自自信心。心,血,能量,passion,love, 情感,有情,觉有情。如果能量第一性,那么情感有可能就是我们的本质。因此失去真情实感,就是失去自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否定的是“有为法”,没有否定“如是观”。

下面这个故事摘自知乎专栏“迷思印度”。

-------------------------------------------------------------

还记得仙人那罗陀(Narada)么?梵天的亲儿子曾经在此前那篇写象鼻神的文章里出现,正如他彼时挑拨湿婆一家表现的那样,他是一位不那么安生的仙人:知乎专栏

他的生命源自梵天的意识,更精确一点,源自梵天的意识中那些不安与扰乱,所以这位仙人始终扮演着躁动的角色,他不停地质疑万物的规律,永远充满好奇,始终在追寻世界的其他可能性。

这天,他完成了虔敬的祷告后,毗湿奴的声音回响在脑海里:仙人啊,你研习吠陀,冥想修行,行遍天地,满怀智慧,却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请让我予以你赐福,平息你的躁动。

我要如何才能看透这个世界呢?那罗延天啊,请为我解释你的摩耶,告诉我“幻”的秘密。

很简单,你跳入门口的池塘中去吧。

毗湿奴的声音戛然而止,那罗陀起身一头钻到了水里。

从池塘里走出来后,万物轮转,一切都变了。那罗陀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位公主,站在贝拿勒斯的皇宫里。记忆忽然模糊,她忘记了自己曾是谁,脑海里所有关于那罗陀的记忆彷如隔世般遥远。花样年华的公主与邻国的王子和亲,不久又成为了王后,生下了一群小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然而,她的夫君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却不断交恶,不久之后,在贝拿勒斯城外的恒河岸边,爆发了一场血战。战争中所有的男人都杀红了眼,最后这场被诅咒的战役成了一次大屠杀。公主的夫君、儿子、父亲、兄弟悉数阵亡。

葬礼上,她的父亲、夫君、孩子以及兄弟们的骸骨被一排排陈列在火葬柴堆上,大火熊熊燃烧,一切化为灰烬。她哭泣,呐喊着投入火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然而烈焰将她包围的时候,却一点也不灼热,反而透着丝丝凉意,火海像冷水一般柔软将她包围。

那罗陀呛了一口水,抬起了头。他浑身湿透,眼前只有那一池水和隐居所,却忍不住阵阵哽咽。毗湿奴的声音又出现在耳边:

你的孩子是谁,你缅怀的亡者又在哪里?这就是我的摩耶,充满苦痛、凄凉、诅咒的深渊,即使是湿婆都逃不过幻的迷离(还记得湿婆与萨蒂的故事么),你又如何参悟“幻”呢?

---------------------------------------------------

请问:如果一切皆幻,那么那罗陀的“哽咽”或泪水是不是幻?他自己以及他自己付出的真情是不是幻?

当年有人要我发誓修炼无为法。我很犹豫,因为怕遇到了骗子。

后来想通了。即便假设他们都是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因为我是真的。

戏是假的,看戏的我们是真的,我们被感动,从而发愿并付诸行动,所有的付出哪里有半点虚假。这行在路上一路无常无住无限可能的风景就是“常乐我净”之正果。

我们常常过于关注眼前的世界,而忘了反观自己。

问:怎样理解“因地不真 果招迂曲”?


有人说持咒念佛求世间种种福报是因地不真? 谢谢


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 [四种清净明诲]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答:趙慶光答得不错。关键在于“毋自欺”。


骗别人容易,骗自己难。


信别人(某个神圣)容易,信自己难。


然而,归根结底,还是要信自己。还是要拷问自己的信念何在。


凭什么那么相信这个神圣?为什么这么相信自己的判断?


到底信的是谁?到底该信谁?



对于人生来说,信愿行,信念是第一因,(注:在我现在看来,真正的信念来自自信心。越自信,越坚定。)


由信念决定的心愿想法,决定了我们的行动。


行在路上的风景就是人生之果。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例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于是其果不仅在于找到的乐子,更在于为找乐子付出的辛苦。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而根据我的经验,最动摇我们的信念的未必是不同的观点。


各种经典各种理论各种解读我们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最动摇我们信念的是顺境逆境,福兮祸兮的转换。(注:关键还是因为自信心没有真正建立在“自己”或“内在”之上。身体乃至出体之身不是真正的自己,思想乃至不念的状态或记忆不是真正的内在。)


为此《信心铭》教了我们个无分别无差别视之的方法。


我觉得不错。据说修炼“对境不动”还能通神。



但是这种精神胜利法差不多练练能应付命运的捉弄就够了。


莫求极致。


如果真炼成了不仁的天地,灭了人欲的天理,无情的弗人的“佛”,


即便神通广大,连“好好色,恶恶臭”都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味道?



《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


只要活着,在生活,睁着眼品尝生命之果,就有个人之好恶,就有我之私欲。自以为无私,指责别人有私,是最大的私欲。只有深度睡眠时,乃至将来寂灭涅槃时,才无我之私欲。



如果一个人连恩义都要看破看穿,我是不敢交这种朋友的。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喜欢湖叶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湖叶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