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动员千万知青上山下乡,邓公复出后,为何便终结了这项政策?
烛下青史2023-05-19 13:48[iframe]"[/iframe]前言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感叹于最底层农民生活的艰辛,想要改变农民生活现状,并且让未来的青年一代能够投入到上山下乡建设中。于是号召广大城市青年到农村建设、支援。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政策也相继推行下去。
不过直到1978年,在邓公复出之后,上山下乡政策开始逐渐被终结,大多数的知识青年开始返乡。那么为什么在邓公复出之后,就与毛主席的政策相违背呢?
毛主席动员千万知青上山下乡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够片面的了解与分析,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数十年里,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进行看待。
彼时,新中国成立之初,刚刚结束了战争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城市发展要远比农村强很多。想要整体发展全国经济,无疑十分困难。在毛主席看来,如何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是首要任务。
这也是他号召上山下乡的一大原因。另外,为了能够尽快带领全国走出困境,毛主席从苏联的大量城市青年参与垦荒运动中受到启发。在他看来,上山下乡既能够解决一部分的劳动力过剩问题,又能够更好的推行农业合作化,帮助农村积极投入建设中来。
于是,毛主席鼓励有为知识青年,到基层中锻炼,不过该政策并非是强制性的。直到1966年,全国高考停止,学生分配工作也成为问题,很多地方群情也有些失控。为了国内安稳考虑,在此情况下,毛主席决定推动上山下乡运动。
为何邓公复出不久,便终结了这项政策在毛主席看来,知识也需要从劳动中获取,很多知识分子喜欢高谈阔论,根本没有任何实践经验,这严重脱离了实际想法。
然而,主席推行的政策却被地方政策给逐渐扭曲,很多城市家庭几乎都要将孩子送往农村,否则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直到1978年2月,邓公复出之后,上山下乡政策出现不适。其中,城市发展逐渐多样化,很多就业机会也多了起来。另外,许多地方的农民本身自己口粮很少,再分配给城市知青后,无疑是在与农民抢饭吃。
于是,邓公决定率先调整上山下乡政策,先从不下乡,再到解决农村粮食问题。首先,成立国家劳动总局,将知青办划归到部门下。其次,知青返回家中不受任何惩罚,不再动员知青下乡。
结语经过不断改革,最终这项政策也慢慢地画上句号。说起来,不论是毛主席还是邓公,两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改革判断,都是基于国情,基于人民的。如果单纯的拿这件事情作比较,是绝对不客观,不正确的。
不得不提的是,很多上山下乡的知青,在劳动中取得了实际经验,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知识,面对弊大于利的结果,虽然引起部分知青不满,但是也同样证明毛主席当年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