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林彪坠亡后,遗物中有一本泛黄小册子,毛主席看后沉默流泪
1971年,林彪坠机身亡,中央的工作人员在林彪家中清点物品时,发现了一个泛黄的小册子。因为其中有毛主席的落款,工作人员也不好定夺,便将其拿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打开小册子,映入眼帘的便是自己为林彪抄写的一首《龟虽寿》。看着小册子里的内容,毛主席居然动情落泪了。
这本小册子,究竟有一些什么内容,毛主席与林彪之间,又有怎样的过往呢?
革命中成长林彪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从基层指战员逐渐成长起来的。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林彪出生于湖北黄冈县回龙山区的林家大湾。林彪从小就被父母送去学堂读书,1925年,18岁的林彪在武昌共进中学,接受了四年近代教育后毕业回到家乡。
当时回到家乡后,林彪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父母希望他能够当一个教书先生,生活也能安稳一些。然而当时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接受近代教育的林彪自然也产生出一种报国的思想。
在自己两位堂兄的革命启蒙下,林彪愈发想要为国家与民族的改变,做一些什么。当时国共正处于第一次合作时期,为了培养革命军队,黄埔军校建立起来了。
中共中央也就此发出通知,要在各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中选派优秀人员报考黄埔军校。林彪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想要投身行伍。
父母一开始虽然并不同意,但是面对林彪的不断劝说,最终还是同意了。于是林彪便向家乡当地的中共党组织提交了申请,在批准下参加了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进入黄埔第四期学习。
在进入学校后,林彪除了学习相关知识,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一名共青团员转为了共产党员。在1926年10月,林彪从军校毕业,分配到了武汉地区服役。
当时北伐战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伤亡较大,急需基层军官补充。故而林彪一到,就被聂荣臻分配到了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做起了排长。
可是好景不长,林彪还没有在北伐战争中展现出自己的才能,蒋介石与汪精卫就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举起屠刀。
于是中共中央决定以自身所掌握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进行起义,当时驻扎在马会岭地区的林彪也在聂荣臻带领下起义,并成为第十一军73团7连连长。
1928年3月,林彪率部在耒阳县城附近,三战三捷,消灭了当地几乎所有的反动派敌军。
朱德经过这几次战斗,对当时还是连长的年轻林彪刮目相看,觉得其是一个可塑之才,便破格将其提拔为营长。
虽然当时处于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年轻的军官很多。但是像林彪这样升迁速度的,还是十分少见的,由此可见朱德是有意要将林彪培养成日后的一员猛将。
在湘南起义之挥,为了保存革命军队的火种,朱德与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在四月上旬从湘南地区撤出。部队行进的目的地就是井冈山,去与刚刚经过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师。
1928年4月,南昌起义的部队与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胜利会师。后人称朱德与毛主席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那一刻,是改变中国与世界的那一刻。
而此时的林彪,正在以一个营长的身份,看着面前与朱德紧握双手的,那个穿着十分朴素的大个男人。这是林彪与毛主席的首次见面,而毛主席也将在不久后,对这个年轻的营长刮目相看。
与毛主席的过往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一直紧密站在毛主席周围的林彪,究竟干出了多少功绩,能够让毛主席对其如此赏识?毛主席与林彪的初次相识,是一个什么场景呢?
1928年4月下旬,朱毛刚刚在井冈山会师后不久,便在井冈山茨坪开会。在会议上,年轻的林彪慷慨陈词,其说出的很多话语都与毛主席的革命构想不谋而合。
于是毛主席好奇地问,这是哪个。陈毅接过话茬说,这是18团一营营长林彪,也就是树林子的三只虎。
这也算是毛主席第一次听说林彪这个名字,林彪的发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天后,红四军一打永新获得胜利,成立了永新县政府。
在庆祝会后,陈毅带着满身尘土的林彪来见了毛主席,并介绍了林彪在耒阳战场上的胜仗事迹。林彪十分主动站过去和毛主席握手,这是他们二人第一次握手。
对于毛主席来说,在反动派的围剿下,井冈山的军事斗争日趋严峻。像林彪这样能够打胜仗的年轻指战员,正是当时革命迫切需要的。
虽然朱德与陈毅接连向毛主席力荐林彪,但是一切话语都比不上真实行动来得实际。
备受夸赞的林彪,在随后的三打永新、龙源口激战等战斗中,机智灵活、善用疑兵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战斗中出色的表现也让毛主席相信,朱德所言不虚,便更加器重林彪了。
在当年的8月28日,红四军一个叫袁崇全的营长,叛变投敌。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得知后,赶忙来到了该营,劝说战士们不要跟着叛徒后面叛变革命。
原本就不愿意跟着这位叛徒营长后面离开的战士们,开始对袁崇全的命令产生动摇。一时间袁崇全感到有些危险,在恼羞成怒下,直接拿机关枪对王尔琢开火了。
当时红四军的第四号人物王尔琢,就这样牺牲在了叛徒的枪下,实在令人惋惜。但是王尔琢牺牲之后,他的位置还是要有人顶上来。
当时中央有人建议,找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战员,去接替王尔琢的职务。但是毛主席与朱德却在再三考虑后,建议将林彪提拔上来,担任有着红军钢铁团的新团长。
当时的林彪还不到22岁,参加革命也不过几年,就被委以重任。
虽然有些人对这次任命,有些不同看法,认为林彪太年轻了,但是其出色的指挥才能是大家都看得见的,所以也没有人反对说什么。
从排长到连长,再到营长团长,林彪的升迁速度可以说是火箭般了。
只不过林彪如此快的升迁速度,确实是其才能的体现,在更高的舞台上,林彪才能更好展现自己的才能。
而仅仅在成为团长几个月后,林彪在红四军整编后,成为了主力总队的纵队司令,成为毛泽东手下的“三骁将”之一。而这次任命背后,也是毛主席强力推荐的。
井冈山的革命事业越来越好的时候,红四军高级干部中却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争论,而争论双方就在朱德与毛主席之间。在当时红四军里面,有一个前委和一个军委,这两个组织是并存的,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在1929年5月以后,前委书记是毛主席,军委书记则是从苏联回来的年轻干部刘安恭。
刘安恭所采用的战术,就是苏联红军那一套,搞首长负责制,要求军委与前委割裂开来,也就是进行分权,朱德也赞同这个做法。
然而毛主席却坚决反对,因为人民军队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旦前委与军委分离,那就是从根本上危及党对红军领导的原则问题。
朱德与毛主席两个秉持着完全不同的态度,这种分歧在红四军高层领导内部公开化。就在这次争论中,原本是朱德老部下的林彪却出乎意料,坚定站在了毛主席这边。
并且林彪还直接指出了红四军当时内部的形式主义、政客手段等问题,将矛头直指朱德。
在会议上,刘安恭站出来与林彪与其激烈争论,虽然会议取消了军委这一机构,但是党与指挥权的争论依旧还在继续,极大扰乱指战员的思想。
在此情境下,毛主席想要离开前委,也就是林彪给其写信,希望其下决心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虽然毛主席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会上螺旋,不得不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但是党中央在知道此事后,周恩来、陈毅起草《九月来信》,重新让毛主席回到前委主持工作。
虽然这件事是毛主席与朱德合作生涯中的小插曲,但却是其与林彪之间第一次亲密合作。而林彪也就此获得了毛主席更多的信任。
分道扬镳1930年6月,林彪成为红军整编后的红四军军长,算是进入了红军的最高领导层,而此时的林彪年仅23岁,放到现在,也刚刚是大学毕业生的年纪。
为了让林彪真的能够成为革命的一把尖刀,毛主席亲自给林彪上课,从战斗的战术说到革命的战略,再是理论思想的教育,可以说毛主席是手把手教林彪。
此外,考虑到林彪的性格有些奇怪,毛主席还十分贴心地选择了罗荣桓,作为红四军的政委。在罗荣桓的帮助下,红四军的政治教育、后勤训练等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
在红四军军长时期,林彪率部参加了多次战斗战役。
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剿”时,林彪的红四军作为主力,多次担任主攻任务,很好地完成了毛主席制定的作战计划,为粉碎敌人的“围剿”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红军内部“左倾”主义严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苏区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而林彪与聂荣臻一起,率领红一军团的一万多人,充当长征部队的左路前卫,为中央纵队突破封锁立下大功。
在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上,一直很少说话的林彪却坚决站了出来,像当年那样依旧坚决站在毛主席的正确主张这一边。
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核心指挥地位,红军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天秀操作。
虽然林彪在后续的战斗中,与毛主席的作战计划有所歧义,而提出毛主席要交出指挥权的错误言论。
但是在中共中央对其严重错误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后,林彪承认了错误,再次投入到了长征战斗中,率部勇夺泸定桥、突破川军芦山宝兴防线。
在长征胜利结束后,成为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还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奠定了我军在西北地区大本营的基础。当时抗日局势日趋严峻,中央开办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林彪担任校长。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彪以第八路军115师师长身份,率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在平型关地区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这场大胜让全军上下信心倍增,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然而不久后,因为晋绥军巡逻部队的误伤,林彪不得不在延安治疗后去苏联养伤,后续没有在抗日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在解放战争中,林彪作为东北地区解放军的负责人,在东北地区拉起了一大支精兵强将,并带头打响了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彪所率领的东北野战军,即后来的第四野战军,从东北打起,一直打到华南。可以说,解放战争中,其所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成了毛主席最为倚仗的得力战将与亲密战友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彪因为身体原因并没有太多出场机会。到1958年,身体好转的林彪开始逐渐活跃起来,成为中央政治居常委与中共中央副主席。
几十年来的革命友谊,毛主席对林彪也是十分信任,将其作为接班人来培养。然而林彪却最终走上了歧途。
但毛主席依旧没有放弃林彪,还是希望这个曾经优秀的革命战士能够走回正路。
可谁都没想到,最终林彪出行时飞机失事,还没能改正错误就已经去世了。
而得知林彪死讯后的毛主席,不久便见到了工作人员拿来的林彪遗物。看着林彪那本已经泛黄褪色的小册子,看着小册子中自己题词以及林彪手抄的诗句,毛主席回忆起了几十年的革命过往,心中百感交集。
当时的毛主席已经年事已高,心中情感一时难以自己,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不知道那时的毛主席,脑海中浮现的林彪,是当年井冈山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还是长征路上勇往直前的猛将,又或是解放战争时从北打到南的常胜将军,又或者是最终离去时的那个背影。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