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时事快讯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全部的你》第三卷 (2)

送交者: 哈哈嘻嘻哈哈[☆智慧喜悅豐盛☆] 于 2023-04-25 13:05 已读 596 次 1赞  

哈哈嘻嘻哈哈的个人频道

+关注

5.容纳一切的形相,也就自然进入“这里!现在!”

从任何形相,都可以找到人间的出口。


我前面所说的许多观念,我认为是关键,只怕还不够清楚,让我再用另外一个方式来汇总。


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通过《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把一切交代清楚了。但是,我们因为质疑心重,觉得这只是比喻,和自己的生活不相关。然而这几句话就是最珍贵的一把钥匙,一个解答,可以让我们从这时空跳出来。


假如我们充分了解这几句话,自然就可以容纳任何有色有形的现象。不管这些现象多不愉快、多负面、多令人难受、带来多大的危机、多强的刺激,从表面上来看多么不完美。这几句话,也是静坐最好、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任何修行最后得到的结果。


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世界样样都是脑海所投射出来的妄想,没有一个东西不是在起起伏伏。不在生,就在死。都是无常,都是靠不住的。从这个人间的点点滴滴,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解脱,也不可能找到生命全部的答案。这么说,有哪一个形相值得让我们计较,有什么人生的结果值得追求,还有什么东西需要我们抵抗。


容纳一切,也只是对“这里!现在!”全面地接受、全面地服从,放下任何抵抗。甚至没办法接受、没办法放下这个抵抗,也只好就接受这个“没办法接受”的抵抗。


这个瞬间,再怎么好,也只是如此;再怎么坏,也只是如此。瞬间和瞬间中,也只是如此。进一步,任何瞬间,最多也就是这样子——就是。


就是这样子。


就是这样子。


“是”到底,也只是这样。不可能不是,也不可能更是。所以,也只能是。一切“是”,我都可以接受,我都可以容纳,我都可以不去抵抗,这就是臣服。


再大的危机,包括人间认为不可能容纳的灾难,也就是这样子。过去了,也就是这个样子。


醒觉,也只是完全接受任何瞬间所带来的变化,让我们和生命通过这个瞬间充分接轨,同时找到生命的空当。通过这个空当,让我们清醒地看着这个世界。把这个空当,也就是宁静,带到每一个角落。通过任何动作,包括任何情绪。


再一次强调——就是因为这个瞬间不顺,我们才会期待、才会抵抗、才希望做些改变。也就好像我们移动这个瞬间,希望改变这个瞬间所带来的内容,也就是我们的人生故事,认为这样会让自己好过一点。我们不妨试试看,在这时候,就接受“自己没办法接受”吧。容纳自己认为不可能容纳的。甚至,接受这个抵抗、接受内心的反弹——“OK,反正我做不到”。接受“能接受”,接受“不接受”。




只有通过“这里!现在!”我们才有可能跟生命完全接轨。臣服,也就是跟任何瞬间所带来的形相接轨。不光是不计较,反而可以容纳任何瞬间所带来的一切。这里,我用螺旋来表达生命场。接轨,也就是完全顺着这个生命场而存在。


这么做,会发现原本很大的情绪起伏,顿时平缓了许多。原本很粗重的烦恼状态,也就突然松脱了好大一部分。通过接受、臣服,从情绪的高涨中,为自己争取到一点空间,开始有能力觉察到内心更隐微的窝囊和脆弱。这个时候,念头也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用这个简单的提醒,会发现念头马上减少,心里自然产生一个宁静的空间。虽然可能还是不好受、不舒服,但是底下有一层宁静自然散发出来,在生命最大的危机、最大的失落、最大的悲伤中,自然会发现里头还有个东西不动。这也就是我们不生不死的层面,也就是“这里!现在!”


一天下来,任何有形有相的东西都含着一个出口。通过这个出口,都可以跳出这个人间,把自己找回来。同时,我们发现,人间只是“全部的我”的很小一部分,它本身是靠过去和未来的念头所组合、所维系的。有了这种体会,自然就会发现——我,不可能是一些生命的状况或是一生的故事可以代表的。我跟生命从来没有分开过。我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我。


我,就是。


这样子体会下来,才会理解我们过去,乃至一生都活在客体意识的层面看这世界。因为我们通过分别心、比较心来看世界。任何所见的一切,跟我们之间都生出了一个主客对立的分别距离。



人生痛苦的出口,在每一个角落,甚至在每一个有形都能找到(在图中以各式各样的出口标示exit来表示假如无形无色的生命根源,不存在于每一个有形的角落,我们也不可能找得到它。


就连上帝,都跟我是分开的。我们想到上帝,通常马上想到一个客体,和“我”是分开的,是两个对立的“体”。


就连修道、开悟,在我们心中也是一种客体,是通过“动”(比如多年的功夫、追求)可以追求到的。延续着客体意识的逻辑,连我们的本性,也都只是一个客体,是可以抵达的。


我们这么过了一生,压根想不到这一套逻辑本身就是矛盾,没办法解答。完全没有发现,这个主体(我观察、我思、我想的“我”)在任何客体内都在。非但任何客体都含着“我”,甚至“我”醒觉、“我”觉察也不需要任何客体来存在。轻轻松松的,“我”,就是。


正因如此,耶稣在《圣经》里,多次用“I Am.”这两个单词来表达这一切——我是、我在、我就在。《律法书》中,神对摩西说:“I Am that I Am.”这句话,意思是说———我存在,不需要凭借任何东西、任何现象,来让我知道我在。进一步讲,醒觉,是完全没有条件的,没有前提的,不需要在上面再加点什么来约束它。


醒觉,就是。


醒觉的醒觉,是我们这一生来最自然的状态什么都不用做,本身就存在了。从来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


就让这个瞬间存在,容纳眼前的一切,完全地臣服。也就是回到最轻松、最原初的知觉。它就是醒觉,是由从来没被创造出来过的因地自然产生的。容纳一切的现象、容纳一切的生死,包括我们的肉体。更微妙的是,还容纳整个宇宙没爆发出来的潜能,以及有了宇宙之后一切的转变。它是意识的背景,容纳一切生命呈现的前景,包括我们生命的状况和其他现象。


6.全部的你,在每一个角落都存在

……而全部的你,本来就存在。倒不需要去找它。


这些观念,跟我们一生所接触、所听到、学到、体验到的,刚好颠倒,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因为我们一辈子都活在生命的前景,跟着这个有形有色的身心,在成长、转变、老化中,不断地“作为”,不断地“动”,而完全忽略掉无色无形的生命。完全忘了——无色无形,才是全部的你、全部的我、全部生命更大的部分。也就是说,我们被小小的不到万分之一的有形有色的“有”骗了一生,忽略掉生命最不可思议的“没有”。站在“没有”或“空”来观察生命,会发现生命就是永恒,是无限大,也是无限小。然而,我们却被那小小的“有”虏获。


这些话,还是受到语言的限制。因为,这样表达,好像“没有”“空”又成了“有”的对立。其实,空包括一切,一切也只是空。


回到生命,自然会发现这些道理我们本来就懂,只是忘记了。假如它不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人绝对醒不过来,会永远沉浸在一般的意识状态,继续在人生的梦中醒醒睡睡沉浮着。


因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每个生命的一部分。早晚它一定会冒出来,不需要我们调整或转达。佛陀当时说连一朵花、一片草叶都会成佛,就是这个道理。佛心是每个我们、每个生命,乃至每个无生命、每颗石头所带有的。


也可以这么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连臣服、容纳一切、全部接受……都是多余的。前面也说过,好像在一个头上又安了另一个头,追加了一个不需要追加的动作。说到底,连“不需要做”都不用做。


也就是通过瞬间——“这里!现在!”当下,我们自然就把自己完全交出来了。容纳一切。从有形的意识,自然转到无色无形的“空”。什么都不用做,因为我们本来就有这一切。


确实,这道理从古人到现在都懂。我们再怎么追求悟,都悟不到的。是悟,来悟到我们。是空,来空我们。是恩典,来恩典我们。是生命,来活我们。这才是全部的你。


醒觉后,自然会发现,人间是疯狂的,是在一个无意识的昏迷当中。但是,我这里还是要强调,就算如此,人间有人间可爱的部分。所以,一个人就是醒觉过来,也只能勇敢地走下去,顺应着这个人间的舞台来演变。也可以完成一些任务。但是,再也不会被这个世界带走了。




全部的意识,也就是全部的生命,也只是通过我们,来照明这个世界。通过我们,活出这个生命。通过我们,观察到自己。通过每一个形相,通过每一个人间的角落,我们都可以接收全部生命所带来的光,而把这个无色无形的光明转达出来。这么说——我就是生命。生命,也就是我。


   



                       


这个图上方的螺旋,是来表达生命场的,包括有色有形和无色无形。图的下方所描述的是,通过我们,可以把这个光明转出来,照明这个世界。


7.关键的,是空当

活在“这里!现在!”就是进入无思无想。进入无思,自然达到沉默。

生命或是意识的背景,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因地,跟一切万物的生死,也只是两面一体。也就是说,从“没有”、从因地,生命可以延伸出来一切的一切,万物的万物。我们也可以称因地为(是)生命全部的潜能。

它也离不开生命的前景。从背景反映到前景,而前景又反射回背景。外在的世界反映内在的心,而内在的心也映照着外在世界。

从声音可以找到无音,“动”可以找到“不动,“思”可以找到“无思”。我们懂了这些,会突然跳出人间。生活的注意力会突然转变,从“动”注意到“不动”,从“声音”注意到“无音”。

这种理解,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静坐方法而可以让我们拿到一把钥匙,把无色无形找回来,我们会突然发现:

话跟话之间的空当,蕴含着一切的声音。

念头跟念头之间的空当,也蕴含一切的念头。

动作与动作中间的空当,也含有全部的变化潜能。

而这个空当,也只是宁静。宁静,也就是因地,也就是生命全部的潜能。没有宁静,也不可能有平静,更不用讲解脱。

举例来说,这本书所写的许多字,其实都指向的是字和字之间的空当,字和字之间的沉默,字和字之间的无形,念头和念头之间的宁静。这么说,只要我们注意力停留在任何形状,都自然可以循线找到形状和形状之间的空当。让我们很轻松、自然地看穿这个世界,并消失全部的烦恼。

过去,有许多朋友不断地问我各种静坐修行的方法,我也只能回答“每一个都好”。因为重点不在这里,不在任何方法,甚至不在任何用功上面。只要我们把注意力落在每一个身体的部位、功能,无论是呼吸、脚趾头、念头,或是外面的一朵花、一片叶子、一颗石头、一点星光,都可以达到一个无思无想的境界,把自己找回来,把真正的我找回来。

找回来的话,就是。

就是的话,也只是,就是。

这才是真正的静坐。

所以,真正的静坐,比大家想象的简单多了。懂了这些,你自然就在静坐中,跟姿势、功夫、作为、期待、成为都不相干了。一天在活的当中,都体会到人生的空当。而且,就让这空当反射出一切无形无色的层面。

就是那么简单。


 

生命所带来的空当,不管是呼吸的空当、讲话的空当、动作的空当,或是瞬间和瞬间的空当,都可以当作一个工具,让我们找到生命的全部。这跟一般人所想的完全相反。这里,我用呼吸、讲话、动作当作三个实例,来代表一切的“动、一切的作为。在每一个“做”和“做”的中间,都可以找到生命的空当。

                           

外在的平安,是内在深沉宁静的流露

我们可以把“平安”称为人间最高的境界,它本身是每一个宗教、每一个修行法门所追求的最后结果。我们仔细观察,古往今来每一位圣人都特别强调平安,认为是一个最高的功德。过去每一位圣人的境界,也离不开平静或是平安。

平安,本身就含着快乐、成就、舒畅、满足,也含着轻松“存在”的观念。可惜的是,一般人都以为平安是可以找来的,是通过种种的作为而可以达成的。我们通常会通过种种的练习或追求,希望最终能达到这个境界。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外在的世界,随时想把平安找回来。

我通过这本书想表达的是——平安,也只是个存在所带来的境界。它跟任何作为不相关,跟任何外在世界的条件更不相关。进一步说,站在外在世界,绝对找不到平安。平安,也只是内心宁静的结果。内心的宁静,也只是完全包容瞬间,接受瞬间带来的种种变化,不再对它们有任何抵抗或对立。所以,宁静也只是通过臣服、容纳、接受、放下而自然呈现的。我们本性随时都宁静,只要把“我”挪开,生命自然就宁静,从来没有过不宁静。

宁静浮现出来,自然会影响到内在和外在。内在和外在,本来就是生命一体的两面。这么说,内心宁静,外在一定会平安,而不可能不平安。平安本身就是宁静的一个成就。反过来,一个人外在不平安,内心不可能是宁静,而更不可能随时找到生命的空当,更不用说他活在瞬间。

一个人只要平安,生命就已经脱胎换骨命运也转变了。之前所面对的种种不顺的事,通过内心的宁静,再加上外在的平安,自然会发现生命顺和不顺,都还是念头所带出来的。活在每一个瞬间,没有什么叫作顺或不顺。奇妙的是,这样面对每一个瞬间。突然,外在的生命也就顺了。

甚至,连顺不顺我们也不再追求了。瞬间和瞬间当中,只剩下平安。

8.生命,不需要非得怎样

 Life is not about anything.

对人生,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自我”,包括物质层面和心理层面。同时,我们也强调,这个“我”就是人生种种痛苦的源头。我又把“这里!现在!”也就是这个瞬间、当下的重要性作了一番阐述。接下来,我会在本书里通过种种比喻和指标,将你带回“这个瞬间”。但是,这里我想再补充一些观点,让“这里!现在!”的观念更能融入生活。

活在当下,也就是活在“这里!现在!”不过是轻松而清楚地观察每一个瞬间。我们在人生中,每一个人都尝过当下。不管是走路、思考、讲话、吃饭、工作、爬山、休息当中,都发现念头和念头之间自然有一个空当,让我们的意识能轻松集中在那个瞬间,而没有念头的干扰。这个空当,尽管有时候稍纵即逝,但只要体验稍微长一点时间,就能带来一种放松而舒畅的感受。然而,从“我”的角度,会认为这种感受不重要。因为,站在“我”的观点,哪里有时间可以关注“这里!现在!”过去的痛苦、未来的筹备当然重要多了。

这些经验从“我”的角度来看,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甚至不值得记得。“我”马上会生出抵抗和反弹,让我对这个瞬间不满。生起种种念头抗议,把我们的注意力再带回念头的世界。抵抗和对立,也就是“我”。

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就懂什么叫作“这里!现在!”因为它本来就是生命唯一重要的部分,也是唯一真实的部分。同样地每一个人本来就都有永恒、完美、爱和喜乐。这些才是生命最根本的状态。前面也提过,假如没有永恒,我们绝对不会体会到什么是“无常”。正是因为生命是永恒,才会体会到人间带来的局限,跟种种的限制,包括无常的观念。是站在永恒,才会看到无常,才让我们体会到无常。

同样地,生命本身就存在爱、喜乐、光明。是通过爱、喜乐、光明,我们才看得到人间种种的痛苦、悲哀与阴暗。

我说这些话,很可能跟大多数人的想法刚好相反。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说的是再合理不过了。我们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对立、分别、比较所组合的。如果没有对立的一端,你根本看不到另外一端。我前面还说过,这些生命最根本的状态,你连找都找不回来。因为它本来就存在,从来没离开过我们。反过来,是通过这些状态,我们才知道人间所带来的种种扭曲、不快乐、不圆满、不满足、悲哀、阴暗。假如没有这个无色无形,连“知道”的观念都不存在。没有“无我”,我们也体会不到“我”,根本不可能从“我”走出来。

用这种角度来看生命,也一样会发现生命的空当“这里!现在!”其实不用去找。我们是通过空当,或是宁静,才体会得到“有”或是一切的“动”。若非如此,我们根本体会不了什么是“动。进一步说,这个空当,在任何形相中都存在。接下来,我想举一些实例,让我们可以把这个观念与生活结合。

 

生命的奥妙

我接下来想强调生命最有趣的一个奥妙(paradox)。这个奥妙,是我们过去比较不会观察到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是永恒,本来就有无色无形,本来就是喜乐,本来就是光,本来就有宁静,本来就在存在。这一些属性,最多也只可以指向绝对的观念,而我们借用来描述绝对、无条件、无限大的一体意识,也就是生命的背景。

通过喜乐、光明、宁静、存在、永恒、无始无终、无形无相,我们才可以观察到痛苦、光明的阴影、生命的死亡、无常、有色有形与任何作为。人类的脑一定要通过一个二元对立的平台( duality),通过对立比较,才可以“看”到或“体会”到。

假如没有“常”,我们绝对体会不到“无常”;没有“宁静”,也不可能有“不静”;没有“无色无形”,绝对没有“色“形”;没有“无始无终”,也不会有“时间”。假如人生不是本来有喜乐,我们不光体会不到痛苦,也不可能不断地想回家,更不可能会想到要把这个家称之为喜乐。假如没有天堂,也不可能有人间或地狱的观念。没有存在,我们不可能体会到什么叫作“动”,甚至“不动”。

也因为这样子,我在书里才提到——死亡只是生( birth)的对等,并不是生命的对等。反过来,通过生命,我们可以观察到生,也可以观察到死。也就是说,生命是绝对的,而生死跟任何其他生命的状况是相对的。

我认为补充这些观念相当重要。因为一般人都会质疑这个无色无形,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也会认为这些观念好像很抽象,我们一般人体会不了。更不用说,我们会认为自己做不到。我想表达的是,绝对的意识,以及由绝对延伸出来的观念,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而且不可能离开我们。没有绝对,我们也不可能有相对的人间好谈的。醒觉,也只是轻轻松松把“绝对”找回来。而找回来的方法,也只是把“相对”放下来。“绝对”就自然透出来了。什么都不需要做。因为这个观念的重要性,我想再进一步,把一些看似对等的关键词再提出来。看着这些词,理解它们没有对立且对立的关系,本身就会带来更深的领悟。让我们把人生的机密找回来。

练习

以下这个列表,左边是种种由“绝对”延伸出来的观念,而右边也都只是相对的观念,跟左边“绝对”的描述没有直接的对立关系。也就是说,站在左边的“绝对”,才可以看到右边的“相对”。但这两边并不属于同一层面的意识。

生命←→生死

 

无始无终←→时间

 

无色无形←→有色有形

 

永恒←→无常

 

宁静←→不静

 

喜乐←→痛苦

 

光明←→黑暗

 

天堂←→人间

 

生命的背景←→前景

 

我在←→我做

 

存在←→作为

 

我们一般人以为“动”跟“不动”,“无常”跟“常”和永恒,只存在着对立的关系。这个错误的观念,本身就误导了我们上万年,带给人类那么多的制约和局限。我们的脑只能体会到相对而有限的范围,所以,我们自然会以为它们还是对立的两极。此外,因为我们受到局限的限制,我们也不可能体会到无限大的、没有条件的意识(生命、无色无形、永恒、喜乐、光明、存在…)这些误解,是我这一生觉得最不可思议的。而且,这些误解,就是人间痛苦的来源。

在前一卷我曾经提到过,不圆满的关系,是人生最大的一门功课,也是世间最难的一门课。关系,尤其不圆满的亲密关系,在我们心上烙下好多情绪的伤疤。而且,通过情绪和萎缩体的作用,把悲伤放大再放大,让人感到格外的痛。所以,在穿越关系的人生功课时,要找到空当,回到这个瞬间,回到“这里!现在!”确实不容易。

但是,再怎么痛,这时还要记得,它离不开一切的念相。是我们人,通过“我”把它延伸出来的。这么说,假如想穿越关系的功课,在种种痛苦中找回空当,找回宁静,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接下来的方法,也就是你在难受的时候,试着在心里这么提醒自己。

试试看,一开始可能会很勉强,有些话就是说不出口。我们可以换一句说得出口的话来说。实在连这都做不到,就接受“我现在做不到嘛!”

只要做下去,渐渐地,你会发现用这个方法“我”所带来的萎缩和反弹的动能会明显地下降。自然让我们落入一个生命的空当、一个念头的宁静。也就发现,我们认为重要、总抓着不放的种种想法,开始失掉了绝对的重要性。同时,也就不用再拿任何挫败来责备自己。挫败感,还是离不开念头,也离不开某一个观点。它本身,不存在。

把这个空当带回任何关系,不管多么不圆满。同时带给自己空当,是任何心理疗愈的第一步。它本身也带着我们臣服一切。让我们可以包容瞬间所带来的任何刺激、任何考验。

找到空当,我们接下来对人生也就自然看开对任何念头也不会那么重视。甚至,对人生也不会再有什么期待。同时会发现,生命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也不需要呈现任何样子。相对地,别人也不用对我们承担任何责任,也不用呈现任何我们要求的样子。其实,我们的要求也不见得合理,离不开主观的期待。讲白一点,我们管不了那么多的。要管的,也不见得重要或合理。任何“管”,也还只是反映“我”带来的一个大妄想。

练习

我这么不舒服,他是不是一样不舒服?

我这么痛,他大概也这么痛。

我没有安全感,他一样没有安全感。

我怀疑他,他也怀疑我。

我受到委屈,他也好委屈。

我受伤了,他也伤到了。

我觉得他不好,他也觉得我不好。

我很挫败,他也很挫败。

我过不去,他也过不去。

我难过,他也难过。

我不能过,他也不能过。

我这么做,他也这么做。

我假如是他,也会这么做。

这么想,不光可以放过自己,还可以放过别人。进一步讲,连放过自己、别人或不放过自己、别人,都还是一个大妄想。同样是一个由“我”而生,把我捆住的大妄想。然而,生命,也就是宇宙,一点都不在意。宇宙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也只是这个整体,不会受到任何念相的影响。

懂了这些,也只能这么说:就让这瞬间存在吧!

一个人,只要懂了这些,而实际执行,会发现人生也只能用这种态度面对任何关系。不光是夫妻、孩子、父母、朋友、同学、同事、客户,就连任何不认识的人,也只能用这种方法去面对。我没有任何期待,我就可以从任何关系,无论亲疏远近,随时站在一个更深沉的空当、更深的宁静来观察。无论我跟谁在互动,我都把自己通过“这里!现在!”这个瞬间,完全交给对方,包容一切。

试试看,生命会变得更友善,我们也轻松地把自己带回到“这里!现在!”


觉醒,就是通过这个瞬间,勇敢走下去。虽然这一条路和人类所珍惜的价值是颠倒的,还是要走下去。




贴主:哈哈嘻嘻哈哈于2023_04_25 13:09:06编辑
喜欢哈哈嘻嘻哈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点赞不显示,手动点赞. 👍👍 (无内容) - 哈哈嘻嘻哈哈 (0 bytes) 04/26/23
👍👍 (无内容) - hs94 (0 bytes) 04/25/23
点赞不显示,手动点赞. 👍👍 (无内容) - 哈哈嘻嘻哈哈 (0 bytes) 04/25/23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