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命之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12.2 四禅八定

送交者: Adam_Luyan[♂★★声望品衔10★★♂] 于 2023-04-19 23:00 已读 10419 次  

Adam_Luyan的个人频道

+关注

回答: 12 禅定 由 Adam_Luyan 于 2023-02-10 0:05

本文摘自《佛学次第统编》第二章第二节。

12.2.1 初禅 First Meditation

初禅者,行人先须趺坐调息,从粗住细住,阶欲界定。次后身心泯然虚豁,行人失去欲界之身,坐中不见头手,床敷犹若虚空;此为未到地定,能生初禅,即是初禅方便,亦名未来禅。得此相已,初勿惊恐,亦勿欢喜,惊喜皆能招魔。勿向人说,说则永失,不可复得,譬如种树,不可露根。

若于未到地中,行人入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内外。或经一日,乃至七日,或一月乃至一年,定心不坏,守护增长,行人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当动之时,行人还觉渐渐有身,如云如影动发,或从上发,或从下发,或从腰发,渐渐遍身。上发多退,下发多进。

动触发时,功德无量,此略说十种善法眷属,与动俱起: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心生,七、知见明了,八、无累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调柔软。如是十种胜妙功德庄严动法,此则略说初动触相。如是,或经一日,或经十日,或一月四月,乃至一年,此事既过,复有余触,次第而发,然亦无定前后,故此禅名初禅。

言余触者,即前动触为一,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复有八触:一、掉,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沉,七、坚,八、软。此八与前八虽同,而细分别,不无小异。此十六触,随一发时,悉有十种善法功德眷属。行人因未到地,发如是等诸触功德善法,故名初禅初发。并是色界清净四大种(参见11.2节),依欲界身中而发。

行人从此舍离欲界五欲、五盖,得初禅五支功德:觉,观,喜,乐,一心。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是也。五盖者,贪欲盖、嗔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是也,(参见14.2节烦恼的名)。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人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清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尔时即生身识觉此色触,未曾有功德利益,故名觉支。

二、观支,细心分别名观,谓行人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无诸盖覆。如是等功德,欲界之所未有,故名观支。

三、喜支,欣庆之心名喜,谓行人初发禅时,乃有喜生,但分别未了,故喜心未成。若观心分别,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护得初禅,利益甚多,如是思惟已,则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四、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人发初禅时,乃即有乐,但分别喜,动涌心息,则恬然静虑,受于乐触怡悦之快,故名乐支。(注解,喜和乐的区别,参见11.4.2节的《受蕴》。)

五、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为一心。谓行人初证禅时,乃即着定,而心犹依觉观喜乐之心,故有微细之散,若喜乐息,自然心与定一,故名一心支。

若在人中坐禅,得此根本初禅,不失不退,则命终已,随初禅力深浅,必生于神众天、神辅天、或大神天(如图12.1-8;参见13.2.1节),是为初禅天因也。

12.2.2 二禅 Second Meditation

二禅者,若于初禅定中,行人厌离觉观,入中间禅,从未到地,专心不止。于后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具足四支功德:内净、喜、乐,一心。

一、内净支,心无觉观之浑浊,故名内净。欲离初禅时,行人种种诃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静。心与静色法相应,豁尔明静,故名内净支。

二、喜支,欣庆之心名喜,谓行人初得内静时,即与喜俱发,而喜心未成。次心自庆得免觉观之患,获得胜定内净之喜,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三、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人喜涌之情既息,则怡然静虑,受于内净喜中之悦乐,故名乐支。

四、一心支,心与定一,谓之一心,谓行人喜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渟不动,故名一心支。

此名为根本二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少光天、无量光天、或光音天(参见插图12.1-7和第13.2.2节)中。二禅是二禅天之因。

12.2.3 三禅 Third Meditation

若于二禅,行人厌离喜相,入中间禅,从未到地,行人澄静其心,泯然入定,不依内外,与乐俱发,具足五支功德:舍,念,慧,乐,一心。

一、舍支,离喜不悔名舍。行人欲离二禅时,种种诃责二禅之喜,喜既灭谢,三禅即发。若证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故名为舍,亦名三禅乐。初生时,是乐三界第一,能生心着。心着则禅坏,故须行舍。

二、念支,念名爱念。谓行人既发三禅之乐,乐从内起,应须爱念将养,则乐得增长,乃至遍身,如慈母念子,爱念将养,故名念支。

三、慧支,解知之心名慧。行人既发三禅之乐,此乐微妙,难得增长,若非善巧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此乐得遍身也。

四、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行人发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将护此乐,乐既无过,则增长遍身,怡悦安快。三禅为最乐,若离三禅,则余地更无遍身之乐也。

五、一心支,心与定一,名曰一心。行人受乐心息,则心自与定法为一,澄渟不动也。注解,定是一位别境心所有法;在佛教的百法中,只有念定慧,此三法能持心。

此名为根本三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少净等天中(参见插图12.1-6和13.2.3节),是为三禅天因也。

12.2.4 四禅 Fourth Meditation

四禅者,若于第三禅定,行人厌离乐法,深见过患,入中间禅。心无散动,得未到地定。于后其心豁然开发,定心安隐,行人出入呼吸断,具足四支功德: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

一、不苦不乐支,不苦不乐,中庸之心也。行人欲离三禅时,种种因缘,诃责于乐。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行人内心湛然,不苦不乐也。

二、舍支,离乐不悔名舍。行人既得第四禅,不动真定,则舍三禅难舍之乐,不生悔心,故名舍支。亦云:证四禅不动定时,不应取定起动念心,若心行舍,则无动念之乖也。

三、念清净支,念即爱念。谓行人既得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复念自己功德,方便将养,令不退失,进入胜品,故名为念。亦云:是四禅中,有不动照了,正念分明,故名念支。

四、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支。谓行人既得四禅之定,复用舍念将护,则心无所依,泯然凝寂,一心在定,犹如明镜不动,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象皆现。

此名为根本四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等九天中(参见插图12.1-5和13.2.4节)。此定为四禅天因。

12.2.5 空无边定 Edgeless Empty Stillness

行人得第四禅已,深思色法过罪,作意灭除一切色法。一心缘空,念空不舍,即色定谢而空定未发,亦有中间禅。尔时勤加精进,一心念空不舍,则其心泯然任运,自住空缘,亦名未到地相。于后豁然与空相应,其心明净,不苦不乐,益受增长。

于深定中,唯见虚空,无诸色相;虽缘无边虚空,心无分散。既无色缚,心识澄静,无碍自在,如笼破鸟出,飞腾自在,是名证虚空定。证此定已,不失不退,命终必生空无边处,但有微弱的四无色蕴(注2)。

注1,佛教中,色是变碍义,参见11.4.1节的色蕴(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pp=forum&act=view&tid=3408364)。此所见的空色是无意识默认的空,所以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色。
注2,四无色蕴是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参见11.4节。

12.2.6 识无边定 Edgeless Senses Stillness

行人得空定已,诃责空处多诸过失,便舍空处,一切系缘现在心识,念念不离,未来过去,亦复如是。常念于识,欲得与识相应,加功专注,不计旬月,一心缘识,而无异念。空念即谢,识定未生,名中间定。即便泯然任运,自住识缘,名未到地。

此后豁然,与识相应,心定不动。而于定中,不见余事,唯见心识,念念不住,定心分明。识虑广阔,无量无边。识法持心,无分散意。此定安隐,清净寂静。证此不失,命后必生识无边处,亦有微弱四无色蕴。

12.2.7 无所有定 No Objectively Have Stillness

亦名不用处定(注1)。行人得识定已,诃责识处过患,即舍识处,系心无所有处,于中心不忧悔,专精不懈,一心内净。空无所有(注2),不见诸法,寂然安隐,心无动摇,此为证无所有定相。入此定时,怡然寂绝,诸想不起,尚不见心相,何况余法,无所分别,即是无所处定。证此不失,命后必生无所有处,亦有微弱四无色蕴。

注1, 此异名义为修习“无功用行”,亦名止观,梵语奢摩他-毗钵舍那,又名“到达”,汉梵语双举为“般若舟”。

注2,看见的是弥漫的常寂光。那或青或黄或赤或白的光是心之常,无名,无数,无量。那光唯是现量,不可言说,所以读者当知作者我说的不正确。

12.2.8 非非想定 Neither Think nor Non-think Stillness.

行人得无所有定已,深诃责无所有处过罪,即舍无所有处,观于非有非无。常念不舍,一心专精,加功不已,其心任运,住在缘中。于后忽然,真实定发,不见有无相貌,泯然寂绝,心无动摇,恬然清净,如涅槃相。是定微妙,三界(注1)中极,如步屈虫,行至树表,更无可进。证此不失,命后必生非想非非想处,仍有细微四无色蕴。

注1,三界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如插图12.1所示。

坛主:Adam_Luyan于2024_05_01 18:17:58编辑

喜欢Adam_Luya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Adam_Luyan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