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荷塘月色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关于信仰与中式Faith

送交者: 湖叶[♂☆★声望品衔7★☆♂] 于 2023-03-26 18:25 已读 508 次  

湖叶的个人频道

+关注

什么时候需要信仰?当我们遇到不可知的时候。(比如死后到底如何)
我们不愿意不可知,我们希望是可知的。


可见,信仰其实是一种意愿。
与其说,某人信仰上帝,不如说他愿意有个上帝,愿意有个天堂。


不要小看愿力。
也许,我们愿意有什么,就有什么。
(注意:恐惧也是一种愿。怕什么来什么。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那么,你愿意相信什么呢?


--------------------------------------------------------------------------


看了《我们诞生在中国》,有点感想。


不知,未知,未来,死亡,黑暗并不一定意味着恐惧,


同样可以意味着希望。


当一个人陷入绝境,仰望黑夜,或许会想冥冥之中会有什么呢?会不会救我呢?


而自以为是的全知与不可能只会带来绝望。


如果有什么光明与黑暗的战争,那不会是地域民族宗教主义之争,也不会是什么是非善恶正邪佛魔之争,就是希望与恐惧乃至绝望之战


--------------------------------------------------------------------------------------------------------------
至少对我个人来说,只有遇到不可知时,(例如死后到底如何), 才需要信仰或信念。 如果是可知可确定的,或者,虽严格说来不可确定,但已经确信无疑的, 例如“明天又是一天,太阳照样升起”。 那么是谈不上信不信的。正因为可以被怀疑,不知到底是不是真的,才有你信还是不信的问题。 所以如果有个宗教狂来传教,大谈信仰如何如何,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其内心深处还是有怀疑的。 至于中国人的信仰,不像一神教那样单纯,比较复杂。 简而言之,既有与其他民族类似的巫术传统,例如跳大神,或者高级一点,坐忘,期盼利用杠杆原理,用一个空碗换来神启,方法有延长念与念间的空白,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也有其他文化或文明比较少的信念。即自性自足,不假外求。(不知为不知。远鬼神近苍生) 用心若镜。虚以待物,如音似炁。自尊自信,从容镇定,自在逍遥。

中国文化的精髓早已几乎断绝。
现在哪里还有多少从容的风度?
(因为自性自足,不假外求,所以从容不迫。)
早就亡天下了。只是汉字还在,(庄子坛经传习录还在),没有亡得一点不剩而已。

书虽在,奈何大多都把国学当成与己无关的一个学问,一个饭碗,一个谈资,没有切身的体会。
孔学,再次被统治者歪曲,从弟子规这种糟粕里是学不到自尊自信、自在从容的,只有驯服而已。
马列教当然不等于中国。
外儒内法也绝非中国文明的全部。
中国,如此发展,最后顶多徒留汉服之类的躯壳而已。
从满清文字狱,到大革文化命,早就亡国亡天下了。

Faith未必是信仰,也可以是信念。 这本是与政治无关的。而是指向先天第一因或归宿的。 为什么需要归宿?因为自我迷失。 自我意识是一种病。有了“我”这个概念,反而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所谓骑驴找驴,其实并不准确。 ”头上安头”更好一点。 中国文化不需要外来的救赎,(无论是来自哪个神使或天降伟人),而是要觉悟:原来自己本就是先天第一因。(自己就是要找的驴。上帝没死,我就是上帝。) 这种觉悟不需要证据。无立足境,方是真立。 也不会有证据,(好比眼睛看不到眼睛自己)。自以为得证,都是错把电视剧剧情当成了电视机原理。(包括通过所谓的实修,换了电视频道的高人们) 因为没有证据,所以是一种信念。 (如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谓事实,那根本不会有信还是不信的问题。)

有位哲学家说过:因果关系是最大的迷信。
也就是说,排在前面未必与后面的有什么关系。时间的起点未必决定(或影响)终点。

时空、宇宙、再大,没有感知它的(渺小的)生命,这种宏大辽阔有也等于没有。毫无意义。
(太阳再亮,没有生命之眼,亮了也等于白亮)

没有时间,没有记忆,就没有生命之意识。
没有意识(如镜)这个背景或舞台,就没有变动之物象(如镜中像)。

然而任何物像都不是意识(及自我意识)之本身(法身)。 于是,必然有 :我在哪里? 哪些是我?我是哪个?之类的问题。

迷失自我,引起攀缘执著,以至于疯狂。紧张焦虑,如在梦中。

无论是向外找信仰,还是向内求”实证“,都是法执或法我执。

唯有放手,撒手,不被光明晃了眼,接受”不知“”无所知“之真我(黑暗),方是正途。

有个电影说得好:一切都会过去,唯有真理永存。
其实什么都没过去,只是不在眼前而已。其实也无所谓前后,只是我们只能见前不能见后而已。
楞严:见非是明,非是暗,非是见。见不能及。
我们的眼后不是明,也不是暗或黑暗或darkness,连所谓的见性、性镜、(诸如此类)也没有,更不要说镜中明暗或五彩了。
这个”不知“才是一切的背景、舞台、根本,才是真正的自己,
镜中像和电视里的一样,都好比是有个虚拟世界(有意或无意地)放映出来骗我们的。

字典是死的。语言是活的。在不同的语境,同一个词语是有可能意义相反的。
如果所谓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镜中像”或相(体之一端),
就和大多数庸俗的唯物主义认为的那样,
那么心。或者说能量,才是镜或体,或者至少也是必要条件。没有心血中的能量,死人的脑中不会有任何被看见或摸到的。
如果物质是指客观存在,决定了主观的某种存在,看见或摸到只是证明了其存在,实际这存在到底是什么,未必与表相一致(也未必不一致,严格说来,属于不知),那么唯物主义就是一种信仰或信念。就和信教者从来没见过神还要相信一样。

(懒得写了,请参考我的其他回答。《能量第一性》《能量守恒》)

常有老外质疑我们没有信仰,没有寄托,只把金钱或权力放在第一位。
(注:所谓寄托,就是攀缘。本该避免而不是提倡。参见《生从何来,死何所去》)
如果你回答我们信科学,他们大多也不认同。
因为在他们看来,科技只是工具,缺乏神圣性。
其实如果他们不信能量守恒,既然找不到暗物质或暗能量,就该怀疑根本没有,为什么还要花巨资去找?但是,对于这些,估计大多数西方人不会理会或根本就没概念,《生活大爆炸》里的那些nerds在西方文化圈里属于边缘的另类人士.
对于他们的虚伪,他们自己心里其实也很清楚。但是他们是不会改的,因为既然是原罪,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不过,许多普通人也只是鹦鹉学舌而已,没什么花花肠子。这一点,估计也是普世的。)
所以,看看这世界,一样的乱七八糟还要互相看不起,
这些都是古今中外各自的至圣先师或伟大导师的错吗?
(他们自己也没搞清楚,或者说不清楚。)
还是只会或只敢照本宣科的老师们造成的?(看看《死亡诗社》,可知中外皆然)
也许现代教育,作为标准化体系化组织化连锁化的一环,其重点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塑造相似性。
至于是不是一样的蠢,而不是什么一样的全面发展,中外老大们不会关心。(只要这些驯服的零件习惯于“配合”就万事大吉了)

在中国,神、简单来说,就是比较高级的鬼。不是先天第一因。先天第一因,在中国,被表述为:天、道、自性、...。不是拿来崇拜的,而是通过”合一“之类的努力以达到”后天本先天,无需合一“之类的觉悟。所谓”此心光明,夫复何言“,立意过高,不适合大多数人,还不如信神。(这里的神,指的是先天第一因。信神与信教是两回事。珍惜生活,远离宗教。)

上帝与圣经是二个概念。
信神与信教是两回事。
某位神父或主教说得好:因为荒谬,所以相信。
如果都是确定无误的事实,那根本谈不上相信不相信。
就是因为处女怀孕,水上行走之类的事太不可思议,才有要不要信的问题。

有了个我,反而找不到自己了。于是各种焦虑。想得太多,五花八门,掩盖了真正的问题:我在哪里?心在何处?这个心不是指心脏,甚至也不是指心理。王德峰称之为无限心。认为无限心的安顿是个根本问题。其实所谓无限,来自想象,属于法执。是焦虑至发狂的表现。既要放开对物的执着(攀援物相也是骑驴找驴的结果),也要放下对心的妄想,方是正途。

慧比智重要。美比德重要。

人不是机器,不是电脑,不仅仅只有智力。多多少少都有点自觉自悟。

自我意识,在别处被我称为疯病,是恶的源头。(有了个“我”,反而迷失,骑驴找驴,以至于要拉着生态圈自毁)

但是,如果没有一点自觉,(或很少),从不照镜子审视自己,不知羞耻,那还是个人吗?

美的觉醒,也许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先天第一因”,人们各有各的猜想,以及执念,甚至成为不容置疑的答案或不容亵渎的字眼,当然也就绝对不会承认乃至无法设想这些文化的核心只是猜想了。

算了。人们被这些所割裂,以至于要拼个你死我活,也许是种宿命。

我们不如谈谈这个“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的问题是从哪里来的。

在我看来,这来自时间感,寿者相,“我我我......”,自我意识与自我的迷失(以及对寄托的渴望)。

生命,在于音,不在于色。寿命、声音(包括sound of silence)无所谓长短,只要能从这音里观到自己的存在。这绝对不是要用个空杯子去装什么神启之类的。换个特殊的梦不等于醒了。

醒了,一般就没在梦中那么繁忙紧张了。

从容(因自性自足,不假外求)。才是中国文化或文明的特质。不是气势汹汹或拿腔做调

(稍微解释一下。我们要感受自己的生命,当然是从时间的长短中感受比较方便。 而要感受时间,当然是从耳根中感受声音的变化或不变比较方便)

人无法直接看到自己眼睛(的真相),间接看到的严格说来都不是真相。虽然听也是听不到的,但是可以确定无疑于自己的存在。至于到底生命是什么存在或到底怎么样存在,在我看来就和先天第一因一样,属于永远的谜。

如是我闻,宋代说出名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高僧曾质问来访者“何贵耳贱目”。 我要谈的语境context不同,对我来说,正相反,我们过于贵目贱耳了。 包括本人,总是喜欢“明镜”或“屏幕”这个比喻,也是过分重视视觉了,忽视了听觉。 对象化思维(镜像对立、能所对立、心物对立、我与非我的对立),是自我意识建立的基础。 关于自我意识陷阱,我已说得太多,被嫌啰嗦了。 然而更重要的“镜”,或者说更重要的背景/基础,(不在于空间),而是时间相(记忆相,相续相,寿者相)。不在于视觉,而在于听觉。 关于耳通(方便度)第一,在佛家很明显,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其实道家也有,远在战国时期,庄子 杂篇 庚桑楚 :(吾) 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末.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坛经:无头无尾)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儒家)。 重点在于宙,不在于宇。在于音,不在于空,当然更不在于色。 不可空守sound of silence. 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频敲钟吕虚有事,或能识得主人公。

其他各种教派相似的方便法门其实很明显,不再赘述。

以视觉而言,道路是比虚空或空间更方便的入口。

原文这个“道”字应是误补的。不如“吾”或“我”。

参见庚桑楚 六
“以有形者(包括身外身)象无形者而定矣。
(无形者,真我)出无本,入无窍。(有形者,假我)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有形者)有实而无乎处。(无形者)有长而无乎本末”

有形的我在空间(视觉)中表现。
无形的吾在时间(声音)中觉醒。

维特根斯坦说过:因果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迷信。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幻觉” 。
或许如此。
但是,如果没有前因后果的记叙,没有历史,没有时间,没有记忆,
好比把一卷胶片打开,一眼看到全部,还没开始就已经知道结尾了。
固然相当上帝视角,但(还有意思吗?)还是个人吗?还算生命吗?
古今中外,许多人追求永生。
近年来,盛传奇点将至,有些西方人为此每天吃很多药,怕死得太早,没赶上。
可以试想,如果真发明了长生不老(或不死)药,这些人非得天天躲在家里,怕出门被车撞死,被花盆砸死。太不划算。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迷恋肉体的传统。
(据说希特勒就因为不会画人体才没考上美术学院。)
但是生命的本质并非大体老师,并非“娘生褂”,并非“步行骑的水牛,空手把的锄头,或空手开的汽车”。
还不如归结到“记忆”。所谓的奇点,或许应是意识(及记忆)上传至因特网的实现。
其中记忆比意识更重要。
如果在各种高科技的运用中(例如星际迷航 Star Trek中的Teleport 瞬间传送)出了偏差,
失去记忆,或记忆被过度篡改,那实际上原来那人就已经死了。(参见电影totalrecall<全面回忆 >)
单纯追求意识(即能量)的上传意义不大。能量本就守恒,本就循环轮回。
生命(及意识)的本质或许是能量(及被能量点亮的光)。
人(及自我意识)的本质或许是记忆(必须是有前因后果记叙性的记忆,一团乱码无法支撑自我意识,算不得是个人。)
总之,无论因果是不是迷信或幻觉,是个人,就缺不了它。(这里所说的因果,与karma业力报应是两个概念)
只要是能思考的人类(包括外星人,如果有的话),就会探究事物的前因后果,
于是,总会归结到同一个问题:第一推动力、第一因(先天)是什么?(后天)能认识吗?等等。
这涉及“生从何来,死何所去”,是个根本大问。(因特网乃至宇宙也是要死的、会灭亡的。从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是顺理成章的,最能被理性所接受的。)
然而,(本人主观上认为)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永远的谜(死后都未必解开这个谜)
因为电视剧的剧情永远不等同于电视机的原理,无论你炼出了什么神功,有什么样的奇遇(神离于体,外星绑架,吃了个药,灌了个汤,死了一回,等等等等)换了多少频道,换了多少剧情,也是一样。
背景还是在那里,还是无法肯定找到了源头。(matrix的背后是什么?梦醒了,是不是还在另一个更大的梦中?)
慧能曾问: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背无面,无名无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有弟子说是佛性自性,被其否定。)
在这个语境中“我”“有”“一”“物”,可以是同一所指。就是每个生命的觉知(好比电视机的屏幕)。
禅宗提倡活在当下,否定一切对“觉知背后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猜想。也否定一切对镜中像的攀缘。
悬崖撒手,两只手都要放开(即不贪恋身体或身外之物,也不妄想掌握真理,或妄想沟通上帝或真主)
乃至不分能觉之镜(屏幕)与所觉之像(各种电视节目)
只一觉,不分明暗,(明暗是像,觉是镜),乃至不分知与被知,觉与被觉。
这个“吾有之一物”生前就应该在了,其实无所谓生死。(身体死后会怎么样?无所谓。怎么样都行。如能超越我们的记忆乃至推想与幻想或妄想,岂不更妙。)
这个常在的自在,容易观想,不容易坚信。
因为没有证据。《红楼》:无立足境,方是真立。
(一切实证,不可立足,不立是善境界,立则入魔(参见《楞严》))
从庄子的心斋到阳明的龙场顿悟,关于先天第一因,在中国始终是只有少数人才有真实的心得体会。
太难继承,几乎已绝。
如今,很难找到一点从容的风度。
全世界都在紧张的重重梦中,甚至都已爆发战争,居然还有许多人热切关注,.....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信念,信仰。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践行自己的哲学。


简言之,就是“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胡适)


知乎用户:《易经》科学吗?

下面的是以前的回答。现在看来,易经是基于1=0的古代东方科学,现代西方科学是基于1=1的哲学。

两种科学,同样是基于现有的已有的(已知的)证据与现象,按各自的哲学,各自的逻辑,来推测未知,推测知背后的不知,更重要的是推测这些知或已知是从哪里来的。

推测得出的结论都是猜想,还需要小心的实践。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如履薄冰,摸着石头过河,在假设自己的方向(哲学,逻辑,信念)肯定是对的,假设彼岸就在对面。

我现在认为很可能各家各派各宗各教,都在精卫填海,而不是愚公移山,

瞎子摸象在假设只有一头(只有一个名字,不会动,不会变化的)大象

其实未必。

信愿(基于信念的愿望,想法)是因,这个摸,移,填的过程及路上的风景就是彼岸,就是正果。

--------------------------------------------------

知乎用户: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1=1与1=0的区别。所谓1=1,就是一个苹果=另一个苹果,所以都叫苹果。1=0比较难解释,套用金刚经的句式,苹果,非苹果,所以苹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看看《楞严经》 (我估计楞严不是从印度传来的,是中国人在唐朝写的)  简单地说,可以这样理解 果不是由积木搭成的城堡,是从种子来的。第一因是什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可知,因果无法倒置。又可知,把所有的积木都找到就行了。1+1=2,是愚公移山呢?还是精卫填海呢?不知道 1=0,坚信苹果是从非苹果而来的,坚信人天本一,坚信五蕴本空(1=0),坚信上帝与我们同在,坚信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

-------------------------------------------------

(下面是以前的回答)

易经不是科学,但可能比科学更接近真理。现在连我还是蒙童的儿子都会说:"这不科学" 言下之意,不科学就意味着不可能或不正确 好似,科学是等同于真理的。其实不然

只有可证否的才是科学 所谓可证否,就是可以被检验,可以被推翻 在笔者看来,所有科学理论都注定要被推翻 因为它们是建立在1=1这个逻辑基础之上的

人的理性必然要简化现实,(不然的话,是无法思考的) 然而现实是真的可以简化的吗?比如1=1,看起来很对,是基本的 但是我们能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吗? 1个苹果+1个苹果真的等于两个苹果吗?

所谓相信科学,这个口号是说不通的 科学的精神就是怀疑 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 “相信科学”的潜台词是相信专家,相信权威,相信标准答案,…… 这恰恰是反科学的

如果一定要让笔者选择的话, 笔者更愿意相信1=0的逻辑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阳生,阳极阴生,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苦尽甘来,乐极生悲……

实际,笔者任何理论都不会选择相信

迷信经典和迷信权威一样,会扼杀可能性,扼杀梦想

使人失去生活的目标,(常问: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

人虽未死,心先死了,直如行尸走肉一般
贴主:湖叶于2023_03_26 18:32:39编辑
喜欢湖叶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已标注为湖叶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