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兴盛,商人常出现在哪些港口进行交易?
科罗曼德尔海岸南宋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兴盛,商人常出现在哪些港口进行交易?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科罗曼德尔海岸东临东南亚,常有来自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船只在此避风停泊。九世纪时,该海岸上的印度大国注辇崛起,注辇又称朱罗,《元史》之马八儿国,杨博文在《诸蕃志校释》中校注此国位于科罗曼德尔海岸或泰米尔纳德邦。沈·丹森也称其为“十世纪到十三世印度半岛上最主要的力量之一”。
朱罗的经济组织核心是被称为nagaram的自治商业城镇,这里将农业基础同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网络更广泛地联系起来,不仅加强了当地和长途贸易,而且还促进了11至13世纪印度南部城市的发展。朱罗王朝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对当地的行商管理采取了一种积极的姿态,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此外,注辇国也频繁地向中国进贡香料。注辇国对外贸易港口主要有“卡瓦立普帕澶那,马末拉普兰,那伽钵澶那,提瓦丹岱,韦萨哈钵澶那。”其中,卡瓦立普帕澶那贸易地位更为突出,在印度泰米尔文学记载中,它是富裕的商业中心,也是印度洋贸易上的中转中心,仓库中满载各类商品。
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八年(1015),注辇国王罗茶罗乍曾派遣52名使臣来华进贡香料等珍宝:“谨遣专使等五十二人,奉土物来贡,凡真珠衫帽各一、真珠二万一千一百两、象牙六十株、乳香六十斤。三文等又献珠六千六百两、香药三千三百斤。”
此时出使便是从卡瓦立普帕澶那出发。尤其到12世纪晚期,外国商人开始频繁登临科罗曼德尔海岸诸港,但向东前往中国的船只还是更多地选择停靠印度西海岸而非科罗曼德尔海岸。
斯里兰卡 印度东南部的小岛斯里兰卡(即锡兰)盛产优良桂皮,也是中世纪重要的贸易中转地区。其首都科伦坡,位于斯里兰卡岛西海岸,因其重要的通商作用而享有“东方十字路口”的美誉,东行的船只在印度半岛中转后,需要绕行此处。
东南亚中转港口东南亚盛产各类热带香料,其中,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的丁香、肉豆蔻,婆罗洲的龙脑香非常有名。此外,东南亚也是宋代国际香料贸易的中转站,来自西亚的阿拉伯商人在印度沿岸中转等候季风,在冬季风快结束时,驶向苏门答腊和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印度群岛(爪哇岛及其他岛屿),再乘着初夏的西南季风进入南中国海。
肯尼思·霍尔在《马六甲海峡本地和国际贸易与贸易商:公元600-1500》一文中也强调了东南亚在公元1000至1500年之间的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东南亚沟通了中国、印度和中东贸易网络,是宋朝海外贸易航线的重要中转站。
在东南亚的中转港口中,蓝无里(即亚齐)、三佛齐(即巨港)、阇婆(即爪哇)、占城(越南南部)、马六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西亚、南亚还是东南亚的香料运往中国必须经过这些地区。蓝无里,又称“兰里”、“喃巫哩”,地处苏门答腊西北端班达亚齐,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国际贸易交通港埠。
此地西面水域开阔,航行安全度高,“大波如山,动荡日月,望洋之际,疑若无地”,因此成为东西贸易的重要口岸,大食商人以及印度、东南亚商人也需在此停靠,寄泊交易,再扬帆续航,中国舶商前往印度洋,也要在此住冬博易。
三佛齐,又称“室利佛逝”,是东南亚地区与宋朝香料贸易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活跃于7至14世纪,其属国众多,中心位于苏门答腊岛东南部,首都是苏门答腊东南部巨港。因其国力强盛,一度控制着东南亚交通枢纽马六甲海峡,主导东南亚贸易。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三佛齐以武力迫使途径西亚、南亚地区的商船停靠于此,因而发展成为大食与中国海上航线交通枢纽,汇聚了众多香料。“地多檀香,乳香,以为华货。三佛齐船赉乳香至中国,所在市舶可以香系榷货。”阇婆,即爪哇,是宋代东南亚地区的大国。
10至13世纪贸易的繁荣,推动了爪哇国内经济的发展,催生出爪哇岛的国际贸易网络,使其取代南印度,一举主导了中国市场上黑胡椒和红花染料的供应,在国际香料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市场包括了东半球的大半部分。
马可波罗这样描述爪哇的富足:“此岛甚富,出产黑胡椒、肉豆蔻、高良姜、荜澄茄、丁香及其他种种香料,在此岛中见有船舶商贾甚众,运输货物往来,获取大利。”马可波罗所指“价格昂贵的物品”非香料莫属。
《诸蕃志》也记载了阇婆商人诡称苏吉丹国,冒险与中国贸易的情况。这是因为宋人向爪哇购买的胡椒过多,以至于铜钱外流已经到了很危险的程度,宋廷才严禁与爪哇进行交易。兴盛的海外贸易下,许多船只在此地中转前往中国。《岭外代答》记载:“阇婆之来也,稍西北行,舟过十二子石,与三佛齐海道合于竺屿之下”。
马六甲。自古以来,马六甲海峡就是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咽喉,三佛齐瓦解后,海峡两岸的独立港口亚齐、帕赛、吉打和马六甲开始引人注目,尤以马六甲为著,至15世纪中叶已是东南亚最大的中转站,常常聚集来自南亚和东南亚众多地区的商业人口。
肯尼斯·麦克弗森在《印度洋史》说:“摩鹿加群岛和班达群岛的丁香、肉豆蔻、荳蔻香料,蒂汶的檀香木,婆罗洲的樟脑,卢康尼亚的黄金和白银,来自中国、爪哇、暹罗及邻近国家和岛屿的胡椒、药品、染料、香料、高级丝绸和瓷器,以及这些地方出产和制造的种类极多的商品,这些商品都运到了那个城市(马六甲)。”
占城,又称占婆,位于越南南部。有宋一代,占城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在占城向中国进贡的物品中,香料占据多数,其数量颇为可观。
史籍记载,五代周世宗显德年间,占城国使者蒲诃散曾来华进献蔷薇水,蒲诃散应该就是侨居占城的大食商人,此次进贡或许是大食商人依托占城使节的名义来华贸易,占城香料居商蒲寿庚、蒲亚里、蒲息陀琶等也应与此情况类似。
此类事件源于占城中外香料贸易中转站的地理优势,才会有大食商人寓居占城。此外,说明早在9世纪时占城已成为阿拉伯商人前往中国进行香料贸易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
宋代东南沿海港口宋代以前,广州、明州、交州等少数港口发展对外贸易,其中设置市舶管理主要限于广州。宋朝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市舶管理制度相继制定,海外贸易地域范围大为扩展,涌现了许多新兴港口,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华亭、温州、江阴、登州、密州等东部及东南沿海港口随之设置市舶司。其中,广州、泉州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运销香料最重要的两大港口。
广州。宋代以前,广州就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开宝四年(971),宋廷在广州始设市舶司,管理广东、广西沿海的贸易,由此广州在北宋时期的对外贸易中独占鳌头。广州汇集了众多外国商人,逐渐形成外商居住的蕃坊,由此,广州成为香料荟聚之地。
神宗熙宁十年(1077),“明、杭、广州市舶司博买乳香,计三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九斤,广州收三十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三斤”,广州港占了各大市舶司博买量的98%,说明其在全国香料海外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朱彧曾说:“崇宁初(1102)三路(广东、福建、两浙)各置提举市舶司,三方唯广最盛”。
进入南宋之后,福建、两浙海外贸易迅速发展,泉州港崛起,广州港对外贸易中一家独大的局势被打破,泉州得以与广州以“闽广市舶”并称。泉州。北宋建立之初,泉州港的外贸作用已经凸显,当时“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宋商频繁出入于泉州港,促进了泉州贸易的兴盛,“每岁造舟通异域”。
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诏令:“诸蕃国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两浙,非出于官库者,不得私相市易”。宋廷此举奠定了泉州成为宋代香料大港的基础。
元祐二年(1087),宋廷在泉州正式设立市舶司,此后泉州港经营海外香料贸易蒸蒸日上,北宋诗人真德秀曾称赞泉州港的富足:“庆元之前,未以为难者,是时本州田赋登足,舶货充美,称为富州。”
南宋时期,以泉州为始发站和终点站的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繁荣,泉州迅速发展并赶上了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广州。外商来华往往从泉州港登陆,东至日本、高丽,南通南海诸国,西达阿拉伯和东非等地的广大区域都与泉州贸易往来密切,形成“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
总的来说,泉州遂成为香料汇集之地。为了便于经商,不少蕃商定居泉州,如南宋末年“擅蕃舶利者三十年”的香料居商蒲寿庚,建冢掩埋故乡逝者遗骸的施那伟等等。至今犹存的泉州清真寺以及阿拉伯人蕃客墓,都是宋代阿拉伯商人在泉州贸易、定居的重要实物见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