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川风情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泸州过河是小市,曾有千帆行不尽,如今逐渐故人稀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3-01-10 21:44 已读 695 次 3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关注

小市,这样的地名你可以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寻找到。最初它是指极小的商品交易市场。这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周公旦的《周礼·地官·质人》有记载:“大市以质,小市以剂”。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郑玄,曾经做过解释:“大市,人民(奴婢)马牛之属,用长券;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然而这都是一种市场,后来则延伸出了城市或者镇集。


试想一下,最初一个地方有一种人在交汇和买卖,最后,大家发觉这里不仅能买到不少需要,商人们也能卖出不少货物,于是就是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全国皆知的地方。有人就开始在周边建设,安居乐业。所以,小市最终给予人民是毫无压力,又可以闲散资金回笼,这就是小市。



泸州的小市则在这方面是一大特色。首先它从唐宋时期以来,就赋予了它集市的优势,这样的地方,不聚集人气是不行的。在长江边有山林相映成趣,也养育出各种人才。可谓文武都有。


不必说小市在历史上的繁华,五方辐辏,航运鼎盛。也不必说清朝末年,袍哥仗义,佘英投身革命,为理想而献出宝贵生命;更不必说小市除了皇帝的老师李射虎、知名画家蒋兆和。以及泸州白酒的名贵窖池;当然还有五峰山、马鞍山等处三国赵云在此的传奇,以及后来陆游杨慎的刮目相看。


小市比之老城区的大市而言,这个地方历史基本占据了泸州本土人文的一半多。但是对今天的大多数泸州人来说,或者小市人来说,这些东西,再讲得天花乱坠,都没有什么兴趣,一部分希望早点拆迁,虽然如今都是旧城改造,很多人拆迁转变命运的投机想法已经失算了。


另一部分是城市发展需要树立民俗人文回归的潮流,在城市改建中尽可能玩出一些花样,让过往的历史能点缀出新“玄机”或者一些商机。但是好像更多停留在表面文章上面,真正该怎么改,怎么延续,怎么活化利用,他们是不会找到真正可以出谋划策的人的。



闭门造车,虽然迂腐,但是起码不会发生事故。反正不出门,怕什么?最后可以落个形象展示,只要宣传到位,就算还愿了。断不会吸纳社会资金去网罗真正能给予它重生的人或者团队。


因为变迁太频繁,大家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有风险,那还不如让它平替就行了。


所以,直到今天,泸州没有一个老镇被真正推广出来的。外来的和尚永远比本地的人会念经。



就如同,请所有不相干,甚至听不懂方言的人,没有任何本土生活经历的人,更不喜欢了解这座城市的人来,只因为他们能给一些所谓的数据和案例,从来不考虑水土服不服。


小市是这样,蓝田坝是这样,茜草也是这样,基本上在留住过去,利用过去上面,不是文字就是图片,或者搞一些牌子展架,就算做了的。而它的内容,并不能改变什么。你觉得遗憾吗?说实话,没有用,因为这事你只能干瞪眼。


小市,曾经在全川都有名气的地方,如今却早被这个地方的人遗忘或者嫌弃了。那句家喻户晓的邂逅,泸州过河——小市(小事),也成了老泸州人,偶尔的谈资罢了。



除此之外,也有人告诉你它们在被串联,把小市的历史人文连通起来。然而,这还是不容易。


那么,既然如此,小市是不是毫无意义了呢?我无法给你答案,我只想说,在这之前,我会记录小市的历史,不管消失的,还是有残迹的,它们都是泸州人文不可以散落的一部分。


假如,能遇到同样热爱家乡故土的你,我想接下来的关于小市的系列文章,你应该不会拒绝和莫生。


希望江阳沽酒客,真的能做到吧。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