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囚的断头饭中,为何总放着一块生肉?可别小瞧它,别有用处
电视剧里常常有这么一个情节,那就是死刑犯在上刑场之前,会有人端来好酒好肉递到他们面前,让他们吃了好好上路。
这顿最后的饱饭,就是我们所说的断头饭。与平日里的饭菜不同,这死囚吃的断头饭中除了油水丰富之外,还会在碗中放上一块生肉,这块生肉又有何作用呢?
断头饭的由来 在古代,“断头饭”中至少有两个配菜,有荤有素,只要死囚愿意吃,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
遇上好心的刽子手,有时候还能喝上两口热酒。可以说,很多贫苦人家,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菜。
而在封建社会下,平民百姓的命是最不值钱的,更不用说一个死刑犯了。可为何统治者会愿意在死囚的“断头饭”上花费钱财呢?这其中是有故事的。
“断头饭”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据说,当初楚庄王镇压了若敖氏的叛乱之后,为了拉拢其他楚国的旧贵族,也为了彰显他的仁德,在即将处死乱臣贼子的时候,他突然提议,“每人均以饱食。”
这个律例一出,楚国上下纷纷感叹,楚庄王是位仁君,示意大家别再起反叛之心。
楚庄王的这一举动,在诸侯国逐步推广开来,成为体现统治者“人性化”的一个典型,到了后来,“断头饭”这一旧俗仍在继续。
生肉的作用 无论断头饭里的饭菜配置,如何变化,放一块生肉,定是不可缺少的。关于这块生肉的作用,史学家们众说纷纭,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以下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由于官府在断头饭上给的预算很高,有些监狱里的狱卒,就不断地在里面捞油水,最终这份补助落到办差的人手上时,早就大打折扣。
为了避免惹祸上身,达到断头饭里荤素搭配的标准,准备断头饭的人只能以次充好,买最便宜的生肉放进去,后来慢慢地不管预算是否充足,放生肉,也就成了传统习俗。
第二种说法,这块生肉真正的作用,并不是用来饱腹,而是为了让犯人能够去往阴曹地府,获得转生的机会。
古人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相信人死后还可以轮回转世。在古代传说中,人死之后还会被阴间使者黑白无常勾取魂魄,送往地府的奈何桥。
奈何桥上有一位老婆婆,名叫孟婆,她会为死者端上一碗孟婆汤,喝了之后,可以忘却前尘往事,好好投胎转世。
此外,孟婆还养了一条恶犬,相传,这条恶犬会去吞噬从奈何桥来犯了罪的人的魂魄,让人永世不得为人。
死刑犯们要想能够安全地投胎转世,就要避开这条恶狗。
想要为了对付这条恶犬,官府会给死刑犯的断头饭里放上一块生肉,这样恶犬就会被生肉吸引,不会再去觊觎死刑犯的魂魄了。
断头饭的标准 所以断头饭作为死刑犯的最后一餐,官府一般不会吝啬,给予断头饭的标准,也比较高。
在生产力最为发达的宋代,断头饭的标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就曾定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给死囚提供五千文的口粮。
“五千文”,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宋代初年的标准,五千文钱相当于五两银子,这已经可以让普通百姓在酒楼里胡吃海喝10顿了,可以说宋代的断头饭,是相当豪华的一餐了。
“断头饭”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到了现代社会,断头饭的不仅仅只是指代吃的饭菜了。
据执行死刑的狱警们讲,死刑犯的最后一餐,监狱都会尽量满足。最后一餐,点得最多的是饺子,也有的人想吃妈妈做的饭菜,有的人想要喝酒抽烟,有的年轻死刑犯,还会提出要吃肯德基。
此外,一些女性死刑犯在临刑的前一天晚上就会洗澡,做发型,涂指甲,她们死前的诉求就是,想要以体面美丽的状态上路。
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一般来说,这些要求监狱人员都会帮她们达成。
不管怎么说,“断头饭”都是生者给予死刑犯们最后一点的人文关怀,即便是对于犯罪之人,人们对于生命始终,保持着最后的尊重。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