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艺术兴趣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画家】刘文西 人民艺术家

送交者: 石壁居士[♂★★★声望勋衔13★★★♂] 于 2020-03-05 12:27 已读 1339 次  

石壁居士的个人频道

+关注
人民艺术家刘文西最后一次专访:黄土地的人,画不够呀! 





刘文西专访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美术创作的呢?


答:我生长于浙江省嵊县水竹安村,从小热爱绘画艺术。小的时候乡下没有颜料,我就将各色瓦片磨碎、把多样花朵捣烂,作为颜料。画山村美景,绘田野风物,还常省下零用钱买《水浒》、《三国》临摹其中的插图人像。


父母为我最初取名“闻樨”,因为我出生时能闻到桂花香;读书时,我嫌字难写,就改为“文西”了。在阳山中学读书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美术老师讲世界上有个大画家叫“达芬奇”,当时译文是“达文西”。我便想:我们都是“文西”,他能成为大画家,我为什么不行呢?


1950年,经过陈望道先生的介绍,我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上海育才学校正式学习美术。我是从农村来的娃,最初对速写、素描等等都没听说过,啥也不懂,但是啥都敢画。老师看我喜欢画画,也特别关心帮助我。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琦老师给我们讲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中主席提出的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这两大问题及其解答,给我心灵以极大震动。


1953年,我考取浙江美术学院五年制国画系。美院基础教学扎实,教学秩序规范,院长莫朴先生经常到课堂看学生的作业,副院长潘天寿先生经常亲自上书法和花鸟课。


刘文西画作《潘天寿——我敬爱的老师》

书 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很幸运,我遇到了那么多好老师。在他们的指导下,我慢慢地开始发表作品了。我记得一次稿费2块钱,我就寄1块给妈妈,因为家里弟弟妹妹多嘛。后来我还攒了400块钱给妈妈买了一台缝纫机。


“深入人物,就需要熟悉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


问:您是浙江嵊州人,求学于浙江美术学院,为什么毕业选择了陕北?为什么创作扎根在陕北?


答:1957年,搞毕业创作时,我第一次来到延安。陕北高原深厚的黄土地、高远的蓝天、淳朴的人民、丰富的民间文化,深深地打动了我。这里不仅有适合绘画艺术创作的环境和人物,而且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毕业实习结束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创作了《毛 主 席和牧羊人》,反响很大。潘天寿先生看后,欣然为该画题词——延安之晨。也就是从这时起,我萌发了永远把陕北作为创作基地的念头。


刘文西画作《毛主席和牧羊人》

1958年,我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怀揣着当年在育才学校发的那本《讲话》,踏上了赴西安美术学院任教的路途。从此,真正开始了我以人民生活、革命历史和黄土地为题材的绘画艺术生涯。


说:“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甚至是痛苦的磨练。”我认为,深入人物,就需要熟悉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60年来我已去过陕北上百次了,对那里的山山水水、乡里乡亲都充满了感情。一次次地交往、写生,使我认识到人民的可贵性格,从而也更加坚定了我表现他们、歌颂他们的决心和信心。


“黄土地的人,画不够呀!”


问:2017年,您以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向党的十九大献礼。269个人物形态各异、生动传神,13组画面起承转合、动静呼应,这一作品的创作难度和强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什么采用群像的形式?


刘文西画作《黄土地的主人》局部

答:黄土地的人,画不够呀!


陕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它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经的地方,那里的人民曾用小米养育了共和国的一代缔造者……在我们国家,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伟大的劳动者,他们是中国这片“黄土地”的主人。


《黄土地的主人》这个长卷集中表现的是陕北农民。时代在变,陕北人的正直、勇敢、纯朴、善良一如往常,沉淀在老农皱纹里、凝集在壮汉肌肉里、荡漾在村姑笑容中。而且,这些元素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具备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我要通过对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为陕北农民树碑立传。


特别是我觉得,此前自己多是单幅作品,就像秦俑,单个拿出来,不会有摄人心魄的力量,须以兵马俑的大场面出现。在新时代,没有规模性的作品是对不住这个时代的。所以,我要用更大气磅礴的手法,用更具承载力的形式,挑战一件此前只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画家才会涉足的事——创作巨幅长卷,画出陕北的“清明上河图”。


“在陕北,我不是游离于乡亲们之外的看客,而是长辈的儿子、同辈的朋友和孩子们的叔叔”


问:您说过“仅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于一个艺术家是远远不够的”,究竟怎样才算“深入生活,扎根群众”?


答:艺术家能够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深入生活、把握生活固然好,但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涉猎范围过宽。所以,与其到处走马观花,不如深入一点,如解剖麻雀一般,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深入生活,要善于敏锐发现、细心观察、认真研究。仅是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于一个艺术家是远远不够的。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原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把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的艺术矿藏发掘出来,使其粗糙的原型变成精美的艺术作品,既要有劳动人民的立场和感情,还要有画家对于造型艺术特殊的敏感,善于从平常的事件和人物中发现美、表现美。否则,再美的东西摆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又怎能唤起创作的热情?


60年来,我始终把陕北的二十里铺、周家湾和四十里铺等作为基地,几乎每逢寒暑假便到那里去。在那里,我不是游离于乡亲们之外的看客,而是长辈的儿子、同辈的朋友和孩子们的叔叔。那里的生活时时感染着我,使我涌起创作的冲动和激情。《拉家常》《在毛主席身边》《刘志丹》《祖孙四代》《黄土情》等作品都相继诞生于此。


“黄土画派的艺术宗旨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


素描伟人像

问:2004年,“黄土画派”成立。作为黄土画派的开创者和领军人,请您介绍一下,黄土画派成立的初心和宗旨是什么?


答:1988年,我在新加坡办画展,当地媒体首次称我为陕北画派的创始人。我想,陕北是黄土地的代表,但大西北是一块更大的黄土地,更应该表现,因此,称为“黄土画派”的概括性更强。


2004年4月17日,黄土画派在西安市正式成立。画派的艺术宗旨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黄土画派是扎根于黄土地,以人物画为主、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主体的学院式画派。


所谓熟悉人,就是决不概念化地画人,无论陕北人或西藏人,都要抓住其鲜明的个性和共性;严造型,就是严格地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是现实主义地吸取西画中科学的造型技巧;讲笔墨,就是坚守中国画艺术的学术底线,拓展传统笔墨的表现力;求创新,就是在前面三项即生活、形象、笔墨语言过硬的基础上,探索出不重复古人、洋人、前人和自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卓有新意的国画。


我们创立黄土画派,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团体和个人的力量,创造一个互相研究、互相学习、互相探讨的良好环境;更好地贯彻执行“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好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促进艺术的多样完美,倡导创作个性和创新精神,创作出具有大西北黄土地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将西洋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中国人物画,形成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刘文西在法国圣米歇尔山写生

问:2014年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中国人物画在与西方绘画的融合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精髓?


答:传统社会,由于封建制度对人的思想的禁锢及人身的戕害,画家为寻求自身安全,大多遁迹隐逸于山野林泉、湖光水色之间,因此宋、元以后,山水画、花鸟画蔚为大观,而人物画则除庙宇、回廊有民间画工坚守阵地和个别优秀文人画家外,总的趋势是江河日下、渐趋式微。


“五四运动”以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高涨、社会思想的活跃,人物画才得以复兴。徐悲鸿、蒋兆和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中西结合,为中国人物画的新创开辟了一条道路,是我们的前辈和榜样。


我早年受到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教诲,在人物画创作实践中,吸取了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中的线描造型技艺,又借鉴了西洋构图和明暗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将西洋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中国画,从而形成了刻画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潘天寿(左)与刘文西

中国画传统精髓在于笔墨。在讲究笔墨的同时,我们批判地继承了骨法用笔的优良传统,绘事多以笔强其骨,微以墨丰其肉。在用色上,我们一反常规地将颜色与墨色浑然一体,以重色破浓墨,如善用红色,表现女性、儿童的衣物,抑或安塞的腰鼓、红系带,大红泼彩,色重而不觉艳丽;又如善用红点,在陕北汉子的头巾上点以红色,原本丰富的画面,一经点染,便赋予它新的生命力。这种用色的表现手法是前无古人的,是我们吸取西方绘画中“亮”起来的原理,在美术用色上的大胆革新。


100元这版的毛主席肖像跟我的素描原作最


相像”


问:您有一幅13亿中国人都熟悉的“特殊作品”,也就是第五套人民币上的主席肖像,是在怎样的机缘下创作这幅作品的?


刘文西接受专访

答:那是1997年,我在北京参加全国 人民代 表 大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发行第五套人民币,需要绘制主席的肖像。制钞厂的一个工作人员是中央美院毕业的,知道我画主席最多,就邀请我画一幅。


其实当时我是有一些犹豫的。因为绘画蓝本是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的照片。当时流行修片,而且用了闪光灯。闪光一开,看起来脸就平了,没有轮廓,没有阴影,照得不立体。


对于我们创作来说,这就不太好画。没有办法,我要求他们辗转找到了这张照片的原片,只比扑克牌大一点,还是全身的。我用放大镜反复看,加上自己的积累,历时一个星期创作出了这幅作品。


刘文西为第五套人民币所作的主席肖像

素描画出来后,共有10个制钞厂的能手刻了多个刻版。刻版出来后,我认为最好的一版就建议放到了100元面值的人民币上面。这版刻得跟我的那张素描原作最相像,主席的眼睛更大一点,思想家的感觉更强烈一些。其余的用于50元、20元等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作为画画的人,承担的任务是很多的,不能有一点满足的感觉”


问:您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老党员,您有怎样的感悟?


答:我们党集中了社会中最先进的一批人。作为党员,体现先进性就要有带头作用。在观察人物、描写人物时,要有更敏锐的思想性,而不是盲目创作。



中国有多少重大的事件、活动都需要画呢!作为画画的人,承担的任务是很多的,不能有一点满足的感觉。不能停下来,几天不画,散散漫漫的。时代的形 象、国 家 的 形象,需要我们记录下来,表达出来,变成活生生的历史。


“画画的本事是练出来的,不要靠投机取巧,不要走歪路捷径”


问:您的儿女们也都从事美术创作,您希望他们从您这里传承什么?


答:我希望他们和我一样,要努力、要奋斗、要学习,不是靠我怎么样就能怎么了。画画这个东西,如果不下功夫,就是空的。


画画的本事是练出来的,练一张就熟悉一张。所以不要靠投机取巧,不要走歪路捷径,要老老实实地训练。从易到难,一通百通,把美术的规律摸得透透的,才会对付各种各样的情况。


刘文西创作长卷《黄土地的主人》之《葵花朵朵》

记今年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讲,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着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


学问是要老老实实去求的,学问是靠扎扎实实学来的。没有踏实学习的风气,都浮光掠影是不行的。尤其人物画,画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你想骗也骗不了。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过眼烟云。一天不画,浪费时间;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所以一分钟、一秒钟都要计较的,不能随便放的。


“我们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一定要有作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问: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您的中国梦是怎样的呢?


答: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传之后代,能表现这个时代。为什么画《黄土地的主人》这些长卷呢?就是希望下一代、再下一代能看到今天的生活。这是很不容易的,那么多人物我们要把形象区别开来,把个性创造出来,可不是眼睛鼻子有了就行了。要像列宾塑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那样塑造形象,既包含不同人的身份,又能清晰地区别开来。


不画人物画,这个时代就留不下形象的东西。像清明上河图,我们看到那个画就好像看到了历史。历史要靠我们这一代用画笔,形象地记录下来,真实地展现出来。我们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一定要有作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问:请您为我们读者写一句寄语。


答:根植黄土画人民,表现时代出精品。


刘文西提笔

【浦君艺术专注名人字画15年,带您从作者手中取画,让您的字画藏品放心传世!欢迎添加浦君艺术专业顾问,更多捡漏作品尽在浦君艺术官方网站】


浦君艺术董事长胡桂忠与当代艺术家合影



浦君名人字画

浦君国际艺术中心15年专注名人字画,逾100位一线大家,

带您直接从作者手中取画,让您的字画藏品放心传世!

国画家:

何家英、史国良、范 曾、黄永玉、刘文西、王成喜

王明明、李翔、冯远、陈佩秋、尼玛泽仁、苗再新

范扬、贾广健、程振国、张复兴等。

油画家:

靳尚谊、杨飞云、冷军、王沂东

陈丹青、詹建俊、肖峰、许江等。

书法家:

欧阳中石、沈鹏、张海、苏士澍

王镛、李铎、韩天衡等。

(文章编辑:萌萌)
贴主:石壁居士于2020_03_05 12:31:37编辑
喜欢石壁居士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