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没有1个活过300年?背后有2大矛盾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渊远流长,我们拥有五千年历史,历经无数个朝代,但是根据研究发现,自秦朝统一天下以来,就没有一个大统一的王朝持续时间超过三百年,两宋也是合起来才超过400年,就连最强大的唐朝,也仅仅享国289年,这是什么原因呢?
▲秦始皇(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封建王朝的更迭是有周期性的,有时候时间短,50年不到,有时候时间长些,超过200年。可是,封建王朝为什么会更迭呢?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
首先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冲突。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主体是农民,老百姓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但是往往并非如此,疾病、战争、灾害、赋税等等,都会让农民破产,失去土地,从自耕农变成佃农。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逐渐转到少数人手里,这是封建社会一个无法避免的情况,叫做土地兼并。
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发动起义,经过农民起义的冲击和洗礼之后,王朝更迭,土地得到重新分配,于是农民又得到了土地,因为生产关系没有变化,所以这种矛盾依然存在,随之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再者,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法家代表之一的韩非在他的论著中认为:在现有社会局势混乱,割据势力强大的情况下,需要君王统一国内一切力量来维护统治,这便需要有一个权力集中的政府,来辅助君王统治国家,扩大领土。
同时在当时社会中农业自然经济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中主要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地主而言,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镇压农民的反抗,来维护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
秦朝成为第一个将中央集权付诸实施的朝代,公元前3世纪秦国商鞅推行的变法初步确立了中央集权的雏形:将地方一级官员的委任权划归中央,并统一了部分物资的流通。
这为日后秦有能力统一六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秦朝正式建立的时候,秦始皇利用已有的经验建立郡县制,并统一地方文字、财经、度量衡,建立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朝一度实行郡国制,但在除去异姓诸侯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自秦朝起,中国各个王朝就希望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始皇通过郡县制做到了,中央政府可以直接向每个农民征税,这种集权方式确保了稳定的税收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可是随着土地兼并,中央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税收,随着利益越来越大,地方上的豪强则隐瞒其名下的土地和人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豪强实力越来越大,而中央实力则越来越弱。如果中央要强行重新丈量和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权,是否可行呢?王莽会告诉你,不可行。只有一个办法,来一场毁灭,重新洗牌,这就是王朝更迭。
有意思的是,每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就会诞生出一个稍微长寿的王朝,王朝寿命与起义规模及深度成正比,比如秦末农民起义之后的西汉,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的东汉,隋末农民起义的唐朝。但是这些王朝都没能超过300年,可能300年就是矛盾冲突周期的最大期限吧。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