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华复兴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美国记者发难:统一台湾是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邓公的回答堪称典范

送交者: 东海独钓叟[♂★★★★风清云淡★★★★♂] 于 2022-09-14 17:14 已读 7760 次  

东海独钓叟的个人频道

+关注

“爱以诗书赞华夏,乐将笔墨颂邓公。”这是后人缅怀一代领袖邓小平所作的诗句。


作为中国最伟大领袖之一,他的心里永远装着祖国和人民,很多人都尊称邓小平为“邓公”。他常说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要永远为国家做贡献。


从改革开放到中美建交,从“一国两制”到香港回归。几十年间,新中国取得的每一次重大成就背后,都有这位伟人努力的身影。


尤其是邓小平访美期间,一些记者故意拿台湾问题发难。他用精彩语言化解难题的场景,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那些令人难忘的画面!


破冰之旅,出访美国


1979年2月5日,邓小平访美结束登机回国。就在这一天,他的形象出现在《时代》杂志的封面上,标题为《邓来了》。


谁曾想到这是时隔一个多月,邓小平第二次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


8天美国之行,这位74岁老人出席了80场会谈、 20场宴请、8次记者招待会,外界惊呼他为“邓旋风”。


在这次访美过程中,邓小平和卡特总统分别代表中美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


一同出访的副总理方毅和外交部长黄华,也和美方签署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协议文件。这一系列的协议文件,为此后中美关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中国经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邓小平访美成为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辑艾略特在文章中所写:


“想想吧,在几个世纪的边缘化后,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重新汇入人类发展的主流。”


“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故事,而这就是邓小平的遗产。”


邓小平的美国之行,不但向世人展示出中国人民期盼和平、谋求发展的美好愿望,还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



远赴重洋,意义重大


1979年1月28日上午,首都机场彩旗飘飘人潮涌动,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许多国家重要领导都前来送行。


停机坪上一架波音707飞机整装待发,邓小平和送行的同志们挥手致意,转身进入机舱。


按照计划飞机要先在上海停靠加油,再飞向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将要起飞之时,塔台忽然传来消息:前方大雾,飞机暂时无法起飞。


机组人员立即将突发情况,向邓小平进行汇报。窗外天寒地冻,为了不让送行的领导同志久等,邓小平简单了解情况后,命令飞机迅速升空。



随着时间推移,天空渐渐晴朗,机组人员都松了一口气。机舱里,邓小平手上夹着他最爱抽的熊猫牌香烟,两眼望着窗外陷入沉思。作为首位出访美国的中国领导人,他深知自己肩上责任重大。


此刻,全世界的焦点都聚集在华盛顿。大家对中美两国领导这次会面,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充满期待?


十几个小时的漫长飞行之后,飞机终于降落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看着邓小平从飞机上缓步走下,前来迎接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简短的欢迎仪式过后,邓小平携夫人乘车来到距离白宫不远的布热津斯基家中坐客。



很多记者对这样的行程安排表示费解,殊不知这一举动大有深意。


作为美国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去年访问中国时曾在北京受到邓小平的隆重款待。回国之际,他极力邀请邓小平访美时来自己家坐客。


此番邓小平访美,布热津斯基正好借这个机会一尽地主之宜。他得知邓小平要来坐客的消息激动万分,早早就开始准备工作。


他听说邓小平当年在欧洲留学时,爱吃小牛肉。就让夫人亲自下厨,制作熏烤牛肉。


香嫩地口感让邓小平食欲大振,赞不绝口。看邓小平吃得高兴,布热津斯基又拿出苏联政府送给他的美酒,两个人边喝边聊,非常惬意。



高规格待遇,彰显善意


第二天上午,白宫门前彩旗飘飘。几百位中国留学生,来到现场高举欢迎标语,场面十分热烈。


在卡特总统的陪同下,邓小平检阅美国三军仪仗队。一个国家的副总理居然享受到总统才有的待遇,这可是美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美国人释放出如此善意,一方面是对邓小平的认可,最重要的是向外界表明中美关系已经破冰,即将迎来新的发展。


在会谈间隙,卡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三十年前我们可能见过面,那时我是一名潜艇兵,乘坐潜艇来到青岛。”



邓小平对此回答:“当初我率军队将青岛港包围,可惜你们得知南京被解放的消息后立刻选择撤退。”说罢两个人哈哈大笑。


当天傍晚,卡特在白宫举行盛大宴会,现场铺满了从其家乡运来的山茶花。如此用心设计一场晚宴,这在白宫历史尚属首次。


晚宴上,邓小平对着所有来宾朗声宣布: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胜利,因为它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而且对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十分重要。”


这番话引得在场众人频频点头。大家敏锐地感觉到,中美关系从这一天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接连遇险,临危不惧


大部分美国民众,都对这位来自东方的老人充满好感。可惜,仍有一小部分人,出于政治目的或其他原因,对他充满敌意。


特别是国民党台湾当局,一直妄想借助美国的力量搞独立。现在中美建交,台湾感觉到危机,想方设法地从中阻挠。还有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基于冷战思维一直蠢蠢欲动。


早在邓小平计划访美之时,美国情报部门就收到不少情报,台湾、美国的一些极左分子都有可能对邓小平下手。


确保邓小平的绝对安全,成为美国方面的头等大事。为做到万无一失,卡特下令让联邦安全局负责邓小平访美期间的安保工作。



只是没想到在安全局的严密防范下,邓小平仍然遭遇好几次危险。1月29日,当时卡特在台上演讲,邓小平就站在他旁边。


记者群中一个头戴红色贝雷帽的女人,突然大声喊叫,引起在场很多人的注意,安全局特工赶忙上前进行制止。


面对突发状况,担任警卫组长的特工泰伯森不为所动,安静地站在人群与讲台之间。


没过多久,记者群里再次发生骚动。一名身穿皮衣、手拿匕首的高个男子,直接向讲台冲过来,很快就突破警戒线。



训练有素的泰伯森见此情景,慢慢俯下身子。趁着对方没注意,一下子冲到近前,用肩膀将其撞倒在地,随即用双手勒住他的脖子。


附近的便衣特工,一拥而上将此人制服。这一突发事件,让卡特的演讲出现短暂的停顿,好在他的心理素质过硬,两秒过后继续开讲。


一旁的邓小平,则是一脸从容。经过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他对这样的场面根本不屑一顾。强大的心理素质,也给当时在场的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调查发现皮衣男来自三K党,而这个女的自称是革命党。这两个人并不是要真正行凶,他们这样做只是想借机出风头。



一场虚惊过后,安保人员将安保等级大幅度提高。可是仅仅过去三天,邓小平在访问途中再次遇到险情。


这天早上,邓小平等人刚乘坐电梯下到酒店一楼。一名提前混入酒店大堂的极端分子,迅速从上衣怀中掏出一包东西扔向邓小平。


负责安保的特工们,看到眼前的一幕脸色大变。他们以为对方扔出的是爆炸装置,立刻组成人墙将邓小平牢牢护在中间。


反观邓小平,表情淡定没有丝毫的慌乱,只是安排有关同志了解情况后就离开了。几分钟过后,特工将歹徒制服。经过检查,发现扔出去的是一包反华传单。



同一天傍晚,邓小平从电梯出来正准备上车离开,贼心不死的三K党党徒,又一次对邓小平发动袭击。


幸好特工们早有准备,负责贴身保护的特工凯利,在凶手即将靠近邓小平的瞬间,猛然打出一记摆拳将其制服。


安保方面连续发生问题,令卡特十分惭愧,他当面向邓小平表达歉意。


邓小平很大度地表示:“他们越不希望中美两国友好相处,我们就越要把事情做好,这就是最好的反击。”



巧妙化解,刁钻提问


反华势力不仅直接威胁邓小平的安全,还在媒体上大肆抹黑中国形象。


面对别有用心的记者提问,邓小平用睿智的语言,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


在一次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中美建交后,您会怎么对待台湾呢?”


在场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记者动机不纯。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好,会让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还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



就在大家以为邓小平不会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却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乡音,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对国家、对民族都有利。关于这一点,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已经讲得很明确了。”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台湾和平回归祖国是大势所趋。要实现这一愿望,还要看形势的发展。”


紧接着,这名记者又追加一句提问:“统一台湾是不是所有人的愿望?如果有人不同意呢?”



关键时刻,邓小平发挥出优秀外交家的本色,不假思索地回答:“祖国统一,这是全国人民的心愿”


“我觉得在100多年前,经历过国家分裂痛苦的美国人民,是能够理解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民族愿望。”


“至于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的内政。”


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语,顿时让提问的记者无言以对。邓小平的回答,明确表明国人对统一台湾的期待。同时,也巧妙道出美国遭遇分裂的痛苦,让在场民众感同身受。


特别是最后一句:“那是中国的内政”,语气非常坚决。言下之意,就是他国无权干涉。如此巧妙地回答,堪称外交典范。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大家对邓小平的回答都拍手称赞。



而他面对记者提问时,金句频出,就连面对美国参众两院的那些议员提问时,依然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很多原本不了解中国的议员,经过与邓小平的会谈都纷纷转变观点。一些议员评价他“和蔼可亲,诚实坦率。”还有的议员评价他“自制力惊人,非常镇静。”


有议员直言:“假如让邓小平参加美国竞选的话,也许有机会获胜。”一时之间,邓小平在美国政界的威望如日中天。


很多美国议员,借着与其见面的机会,请邓小平在登有他照片的《时代》周刊上签名留念。



除去与美国政界人士会面,邓小平还前往许多重要企业进行观摩。


美国是老牌汽车工业强国,福特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邓小平在百忙之中特意前往亚特兰大,参观福特汽车公司制造工厂。


当邓小平听说福特公司的自动生产线,一个月的产量相当于国内全年的汽车产量时,心里很是感慨。


他坚定地表示:“中国需要发展汽车工业,要努力建设四个现代化,让中国早日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负责陪同的美方官员,都被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打动。



邓小平来到西雅图,当地有闻名世界的波音公司飞机747总装厂,在这里他进行了详细地考察。


在厂房外面,他还登上一架已出售、准备起飞的巨型喷气式客机进行观摩。


这次参观,让邓小平明白中美两国存在巨大的差距,也坚定了他大力发展科技的决心,为日后“863计划”的成功实施打下思想基础。



除此以外,邓小平还注重和美国民众保持互动。在西蒙顿小镇竞技场,他接过女骑手递过来的牛仔帽顺手戴在头上。


没过多久,邓小平头戴牛仔帽的照片就火爆全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新闻。普通美国百姓对他的好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邓小平此次访美,不仅让两国关系走上正轨,也消除了中国与外界的隔阂,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中国。



如今,邓公已经离开我们整整25个年头。如他一生所愿,今天的中国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幸福美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国家。


感谢邓公为国家做出的努力,他的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喜欢东海独钓叟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