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站,沉浮于历史进程
文 | 贾琦
来源:财经琦观
资本市场最近对 B 站很不满意。
9 月 9 日,在 B 站 Q2 财报发出后的第二天,美股市场股价暴跌超 15%,收 20.07 美元,创下近三个月股价新低。
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也纷纷下调了 B 站目标价:
富瑞将其目标价从 378 港元下调至 215 港元;大和将其目标价从 45 美元下调至 38 美元;交银国际则将其目标价由 268 港元降至 192 港元。
理由方面大都是亏损高于预期,同时第三季度指引又弱于预期。
不谈故事,不谈远景,不谈成长性,似乎是只认硬邦邦的营收和现金流。
很现实。
01 大起大落
正文开始之前,我们要首先区分一个概念。
B 站的股价,和 B 站这家公司的前景价值,是完完全全的两件事。
借用大家熟悉的一个比喻,遛狗理论。
股价是狗,公司价值是遛狗的人。
人比较淡定,狗(价格)比较活跃。
遛狗时人通常缓步向前,而狗忽左忽右、东走西蹿,正如股价的波动常常远大于基本面的波动。
一般来说,这个理论的重点往往会放在 “价值投资”,给长期投资者以充分的信心,并鼓励投资者多关注遛狗的人,即价值本身。
但我们这里更想侧重说明的是,不同的公司,“狗绳” 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结合近两年市场情况以及参考历史后我们发现,矿产、银行、传统工业等重资产、预期明确、商业模式高度清晰的类型企业,它们往往市盈率相对较低,股价波动相对稳定,“狗绳” 较短。
而传媒、高新科技、新消费、互联网等轻资产、炒作空间大、品牌溢价高、未来蓝图更加宏大的类型企业,它们在一级市场中就呈现出数量巨大,速生速死的行业特征,同时在二级市场中也会在相对较长的周期里呈现出极大的波动性,“狗绳” 很长。
回到 B 站。
短短两年时间,股价从最初的十几美元一路暴涨到 157 美元,又掉头重新掉回眼下的十几美元,且下跌趋势依然难言明朗。
如果说有一个超级幸运儿,准确踩对了这两次上行和下行的关键节点,那么理论上围绕 B 站这一单一项目,他就可以将十万块在两年时间内变成一亿四千万。
一上一下,800% 涨幅、85% 跌幅的金钱浪潮,令人心惊。
这已经不是价值投资所能解释的范畴了。
因此我们认为,相比于 B 站本身的商业状况,理清其所处宏观环境以及企业当下的生态位置才是更重要的事 —— 起码在这个时间点是这样的。
02 时不利兮
先来看宏观情况。
经济的本质即相关人群对未来信心的总和。
当然,这一信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政策,气候,战争等,但最终综合表现出来并直接作用在经济环境上的,就是信心。
具体来看,美元加息与地区冲突是 2022 年来最为直接的两大影响因素,前者使得全球市场流动性持续降低,后者则进一步加剧了上游原材料和大宗商品(能源)的短缺。
具体到资本市场,二者的作用力度是全然不同的。
疫情之前,美国的资产负债表是 4.2 万亿美元,疫情后的两年开始大量印钞,到今年 6 月初增加到 9 万亿美元,印钞数量等于前 40 年的总和。
其结果便是 2020 年之后的资本市场非理性过热,苹果、微软、亚马逊等多家公司市值都一飞冲天,迅速冲过一万亿乃至两万亿美金的市值门槛,而 B 站的市值也同样在这一浪潮中被裹挟着冲上云霄。
但今年从 3 月份开始,美联储开始试探加息,先是 25 基点,50 基点,最后加到 75 基点,是美联储 1994 年 11 月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很快把利率拉到 2.25-2.5%。同时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表示,明年联邦基金利率将位于 4% 上方,并且未来一年都不会降息。
流动性的降低直接抬高了现金价值,不利于资产价值。由于货币体系全球化以及美元的核心地位,这一举措的辐射范围自然无远弗届。
总基调来看,由于上述动作,全球资产已进入大贬值时代。
而地区冲突带来的衍生影响,则决定不同生态位置所受到的冲击情况也大不相同。
超短时间内,超出常规的放水与加息,极大抖动了原本就不甚平静的经济波动。
表现在资产端,就好比一剂史无前例的兴奋剂打进了 “狗子”(资产价格)体内。
其中,“狗绳较长” 的非必需类资产唱主角,因为它们容纳泡沫的能力更强,对市场信心的反应速度也更敏捷,带来的财富浪潮也更加惊人。
相对应的,“狗绳较短” 的核心资产则更加被动,由于特定时间下市场的流动性总数永远是有限的,因此在客观上会与前者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当前阶段属于急速退潮期,在恐慌情绪以及明确的预期下,敏感性更强的非必需类资产往往会呈现出超跌状况,相比之下,长期处于低估值区间的核心资产则会呈现出一定的鲁棒性。
如果将资产拟人化,我们也可以这样说:
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时,人们更倾向于消费乃至囤积刚需类产品,比如食物,电力,燃气等无差别资源。
相比之下,电子设备、住房、出行方式、服装等相对必要的消费品,人们会有选择地降低其档次或更换频次。
同时,电影、旅游、知识付费、奢侈品等更次一级的非必需品,其市场就会迎来极大萎缩。
反过来,当未来预期高度乐观之际,上述资产的溢价又会呈现出逐级递增的状态。
财报来看,B 站已呈现出清晰的双马车格局,广告业务与增值服务并驾齐驱。
其中广告的客户群主要来自 B 端市场品牌方对未来增长的期望,如果说华为都喊出了 “要把寒气传给每一个人”,那么可想而知,其他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是怎样的。
同时现实经验也告诉我们,当企业经营遇到挫折之际,第一个被砍预算的往往就是市场推广部。
增值服务(会员)则是直接面向 C 端收费的内容型消费,其萎缩逻辑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晰了。
不过具体到 B 站,则还有两个信息需要补充。
一方面 B 站的用户群体相对年轻,他们对于经济的感知相对来说不那么敏感,其中许多都属于 “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学生群体。
另一方面,内容平台的会员费用,在其他悦己型消费品中相对廉价,一定程度上会触发 “口红效应”。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衰退带来的阵痛,但衰退的大趋势无法阻挡。
03 腾讯不可复制
B 站成长早期,董事长陈睿经常向资本市场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很早的时候,他曾经问过新浪的朋友,说 “腾讯能做起来吗?”
新浪回答说 “当然不行,QQ 都是小孩子用的。”
但最后腾讯却成长为了中国互联网一极。
许多年后陈睿反思这件事,他说新浪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孩都会长大的。
从大家开始用 QQ 到大家都用 QQ 只用了三年。所有的流行产品一开始都是小众产品。
言下之意,B 站虽然同样小众,同样受众年轻,但只要能把年轻人牢牢握在手中,B 站就是 “时间的朋友”,只要生态有价值,所谓商业化的大爆发,那就是迟早的事。
如今 B 站的年轻朋友已经逐渐成长为消费市场上最具影响力,品牌方最想要讨好的人群。
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B 站也已经成功出圈,在互联网版图中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势力,并不断向外辐射着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两三年前,凡是 B 站的分析稿件,画风与其余互联网企业都有很大不同。
动辄就是 “文化”、“群体冲突”、“生态” 等各种形而上的内容。没人急着谈商业化。
基于过往经验,媒体老兵们确实在 B 站身上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影子。
哪怕到了今天,我依然觉得确实没有谁比 B 站更像腾讯了,二者的商业逻辑,起步方式,价值标准,率先拥入怀中的战略高地,都十分类似。
然而实力的到位(流量高地)与商业成绩的不匹配就客观摆在那里。
哪怕是再迟钝的人也应该醒悟了,B 站做不了腾讯,历史环境大不一样。
20 年前,整个互联网行业一片荒芜。
今天的 B 站是 13 岁,腾讯在 13 岁的时候已经打过了 “3Q 大战”,彼时正在携新生用户群四处掠夺,抄谁谁死,霸气外露。
而当下,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中不再有明显的 “无人区”。
游戏需要超强的自研能力和庞大的现金投入。此外,腾讯和字节跳动在该领域挥舞着钞票疯狂内卷,也使得内容方的身价一再抬高。
不客气地说,在游戏这块,B 站已经进入无人才可挖、无优秀制作方可收购、无拳头公司可合作的 “三无” 境地。
其他增长方向也同样困难重重。
电商需要可以抗压的团队和精细化运营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技术。
广告需要转换率,内容领域也有 UGC 短视频和 PGC 长视频在瓜分着用户的时间。
流量入口不再是当年那个可以一锤定音的核武级必杀了。
关于未来,陈睿在本次的电话会中谈到:
“我认为首先是视频与增长,而增长又包括用户增长和营收增长,我在今年上半年把资源与钱都花在这几个核心工作上。”
“虽然现在整个外界的大环境非常有挑战,但我在内部依然强调,增长仍然是 B 站最重要的工作。”
由此看来,B 站的未来并不在自己手中。
始终与用户站在一起一定是对的,但商业化的困境与泥潭,则只能静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
那句话怎么说的?
一个企业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
B 站呐,始终是不可预料。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