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台海风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坛主管理]

法西斯美学:纳粹暴力与美的极致

送交者: 窗口1[★★声望品衔10★★] 于 2022-09-02 19:02 已读 2214 次  

窗口1的个人频道

+关注

法西斯美学:纳粹暴力与美的极致


最近重温了张艺谋的《英雄》,本来想回味下张导登峰造极的色彩运用。
但我却发现了电影中发现了比色彩更有趣的,法西斯美学。



当然先不聊张导,我们来聊聊法西斯美学。


法西斯美学并不是用来美化法西斯的,就像暴力美学不是用来美化暴力一样。



法西斯美学,是20世纪30年代,因为法西斯专政,诞生了一大批带着鲜明政治特色的文艺作品。


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墨索里尼说过这么一句话:“所谓法西斯主义,首先是一种美。”



墨索里尼


由于纳粹在当时使用各种的艺术手段包装自己,进行宣传。


慢慢的与自己的民众产生了奇妙的共振,法西斯美学就此诞生。



服饰


最直观的是二战德军军服,尤其是黑色的党卫军制服。


完全可以说是从古至今最好看的军服,没有之一。有的还是希特勒亲自设计的。



设计军装的初衷是希特勒的那句话,“军装一定要帅,这样年轻人才愿意来参军。”



在癫狂的法西斯主义下,军装从一件衣服变成了地位与力量的象征。


由于希特勒的种族主义言论,宣扬日耳曼人种是全世界最优越的,这些精致的勋章、皮革、近乎完美的剪裁,也进一步成为了证明日耳曼种族优秀的道具。



在我们看到的许多二战电影中,犹太人进入集中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换上统一的粗布囚服,但是在封闭的有如人性实验室中,衣服标识人类的属性。


被洗脑的纳粹军官在屠杀犹太人时没有丝毫的负罪感,他们肩头精致的勋章闪闪发亮。



顺便说一句,制作这些军服的雨果·波士,后来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就是现在我们在商场里都能看到的,BOSS。



建筑


希特勒本人曾经亲自设计军服并不足为奇,他还亲自为大楼画图纸呢。


希特勒爱艺术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了,还有一本书叫《希特勒与艺术》。希特勒小时候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因为家境贫困,两次都没考上。



希特勒自画像


后来当希特勒执政德国后,开始对建筑学十分的痴迷。


和精美的军服一样,宏伟的又高大的建筑是消除日耳曼民族自卑感的一剂良药。



艾伯特·史皮尔向希特勒展示建筑模型


二战结束后,希特勒御用建筑师艾伯特要建造地球首都的宏伟计划也化为泡影。


希特勒和艾伯特一直计划建造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


和我们之前写到的“苏联式外星建筑”——前苏联宫殿一样宏伟华丽。【苏联?朝鲜? 红色政权的外星建筑情节】



想象中的日耳曼尼亚


法西斯一直在做的,就是把美学引入政治生活 。


而希特勒这个文艺青年所推崇的美学,恰恰成为了法西斯在德国赖以起家的法宝之一。 



音乐


希特勒这一辈子都挚爱一个音乐家,就是瓦格纳。


对于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12年的纳粹德国时期似乎没那么坏。


街上到处奏响的是瓦格纳的音乐,每逢纳粹党大会召开或群众集会上,那必须要演奏瓦格纳那首庄严崇高的《众神的黄昏》。



比如当希特勒检阅军队,全广场上的人全举手行纳粹礼的时候;


再比如无数犹太人被驱逐出德国的家园,被纳粹用装在火车里运往集中营的时候;


这时候的背景音乐多半是瓦格纳的曲子。



当然,在最后的1945 年,德军在奥德河畔发起孤注一掷的最后冲锋时,所有的坦克都打开了收音机,瓦格纳的《女武神的骑行》响彻了战场。


瓦格纳的音乐成了纳粹德国的音响符号。


以至于二战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了,现在以色列人还拒绝演奏瓦格纳的作品。



由于希特勒对音乐的热爱,纳粹德国军队政体音乐素质都很高 , 也是音乐爱好者最多的军队。


也这样的背景下,才能有奥斯卡电影《钢琴家》诞生,杀人如麻的二战军官冒死保护了一位犹太钢琴家,这个有些理想化的故事,就真实发生在二战当中。


电影


而被视为法西斯美学的经典之作,是女导演莱妮·瑞芬斯丹(Leni Riefenstahl)是记录纳粹党代会的电影,《意志的胜利》。



《意志的胜利》


整部电影全部充满了欢呼、游行、集会、呐喊、鲜花和举手礼。


检阅游行队伍的场景中,人已经不是人了,而是一群灰灰的小蚂蚁,他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自由,只需要狂热的拥护和热爱。



《意志的胜利》


当然,这部电影依然在希特勒最喜欢的瓦格纳的史诗音乐中结束。



《意志的胜利》


《意志的胜利》迷惑了许多人,这部电影给他们注入强心剂,他们聚集在希特勒的旗帜之下。


在法西斯的整个文化思想生产线上,音乐、服饰、电影、建筑全部都是希特勒发动机。


张艺谋电影中的”法西斯美学“


到这里我们要来聊聊张导的电影了。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法西斯之所以使用这些美的形式,原因是它让许多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思考自我、思考世界、思考自己生存状态,这些问题实在太难了,还容易使人抑郁。


而法西斯美学会让一个普通人感觉到自己投入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从而觉得自己的生命又“重获”了自由和意义。


关于法西斯美学有几项标准:
1、个人崇拜,带有集中与极端倾向的生命气质与极权政治的契合。


2、在群众和旗帜的海洋中,希特勒始终被放置于中心位置,“希特勒万岁”的口号声频频响起;他的形象高大,背影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而群众看上去只是一群灰蚂蚁。


3、在政治国家中,体育场的身体是国家身体的具象化,国际间的竞赛,体现国家的意志。极权主义国家尤其重视体育的这种意识形态性,纳粹认为,像奥运会这样大型的国际赛事,正是培养民族主义的最佳手段;而且恰好可以借机展示德国一战后和平崛起的形象。


4、它产生于对控制、征服的行为、非凡努力以及忍受痛苦的着迷,并为之辩护。歌颂服从,赞扬盲目,毁灭自由、个性、创造,和美化死亡。



《意志的胜利》


《意志的胜利》中是各种盛大庆典、阅兵。在这种场合,群众是大量聚集的,人是可以变成物的,可以随意倍增或复制。


这一点使我想到了北朝鲜的团体操。


所以张艺谋在《英雄》中,要展现极权的秦皇时,拍摄手法和美学意图都采用了《意志的胜利》中的法西斯美学,极力铺排大场面、大气势,大群体。


整齐划一的秦皇大军,铜墙铁壁的方阵,单薄的个体化身为不可挑战、无法逾越的军队。



他们说《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都是很适合“强迫症”观看的电影。


但在这样的清洁舒爽的画面背后,每个人也都变成整齐划一的蚂蚁,规格相同的螺丝钉,毫无个体气息的雷同道具。



类似仪式感的美我们从小到大都接触过许多,军训,队列,升旗。


但我们忽略了在欣赏“整齐美”的时候,其实会不自觉接到一种心理暗示:一致性、一统性、一贯性,这些东西本身就有着无法挑战的威力、更有令人欣赏的绚美。



《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这种“整齐划一”的美丽的背后,不能拥有任何不同、任何出格,任何个性。



不过话说回来,电影中流露出法西斯美学其实无可厚非的,因为这两部电影的背景分别设定在秦和唐。


不仅张艺谋,巴斯比•伯克莱的《拉帮结派》,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也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展现了法西斯美学。



《2001太空漫游》


但当年张艺谋在指导完08奥运会时,因为这种审美遭受过很多非议。



08奥运开幕式


当时有人抨击他这种群体操式的开幕式,使用这种《英雄》秦军阵势的排布,简直和北朝鲜没什么区别。


但其实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回去重温了几个08奥运开幕式的片段,其中是有演员单个的独立镜头的,可以看到对独立人格的尊重。



08奥运开幕式


所以如果是因为这一点让张艺谋挨骂,他挺冤的。因为中国的伦理文化一直强调的也是集体大于个人,在展示的时候也不可能绕开这一点。


法西斯之美


现在我们去书店,看到《沟通的艺术》、《做菜的艺术》,似乎把某件事做到极致,就会成为一门艺术。


艺术的最高境界当然是美,就像开头墨索里尼的那句名言:“所谓法西斯主义,首先是一种美。“


可于我自己,我不太想再看到这种美。



法西斯美学用齐步走、举手礼塑造了一种声势浩荡的美好幻觉,让我们觉得她好美、好壮观、好伟大。


伴随着宣传机器的隆隆作响,在不停地宣传鼓声中,产生了一种权威、力量、声势的美学。


这样的美学会侵入到我们的生活,侵入到我们的大脑,我们会集体无意识的为之疯狂、感动、甚至热泪盈眶,放弃独立思考。



写《1984》的乔治奥威尔曾经这样评价过齐步走,“齐步走是世界上最为恐怖的景象之一,是一个赤裸裸的权力的宣言,它正在宣称的是:是的,我很丑,但是你不敢嘲笑我。”


法西斯的音乐、服装、电影、建筑、队列都很美,可永远也比不过自由之美。

喜欢窗口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 密码: [--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创建您的定制新论坛频道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