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追悼会上,年迈的周总理为何鞠躬7次,痛呼:我没保住你?
1975年6月9日,北京八宝山公墓礼堂正在进行贺龙的追悼会,此时,距离贺龙逝世已过去六年。
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与贺龙的妻子薛明在礼堂张望,果不其然,年事已高、步履蹒跚的周总理被人搀扶着从礼堂大门进入。
平时宠辱不惊、神色自若的大人物此时却控制不了自己的表情,周总理看着眼前贺龙的照片,照片里面鲜活的人物,似乎从来没有离去,也重来没有从他的记忆里远去。
他的妻子过来陪在他的身边说道:保重身体。
他颤巍巍地点了点头,把心中悲恸暂时忍住,转头对贺龙的妻子哽咽着开口:我来晚了,我来晚了,我没有保住贺龙啊,我没有保住贺龙……随后,他向着贺龙的骨灰,深深地鞠躬了7次。
革命道路,英雄所见略同
1927年7月24日夜,周恩来受命前往南昌,这一次,他的任务是进行南昌起义,这次任务极为机密,他的妻子邓颖超也不知情。
当时有两支鼎鼎大名的军队,一支是由北伐时期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军团改编整合而来,另一支,便是贺龙当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团。
在周恩来此次来到南昌时的前一个月,他与当时的贺龙早已有了交情。
尽管贺龙当时并没有正式加入党组织,但在此前与周恩来交谈对当前中国之时局,当前时局的救国之道,贺龙在心中隐隐已经把周恩来看做知己,周恩来如是。
因为24日到达南昌已是深夜,周恩来觉得不便打扰贺龙,于是在第二天他才去采访贺龙。
周恩来前来的采访向贺龙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贺龙深表赞同,他高度看好周恩来及党组织的行动,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参与其中。
于是几天后,历史上著名的南昌起义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在众人的合作之下,取得了耀眼的胜利。
这次大为成功的南昌起义,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经过此次战役,周恩来和贺龙两人确立了深厚的的情谊。
一颗红心永向党,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加入党组织后的贺龙并未因此无为下来,他是贫苦农民家的孩子,他不愿一直被压迫,他在追逐革命的路上,英勇向前,从不退后。
之后在复杂的抗日战争中周恩来与贺龙两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共同迎来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胜利,
即使周恩来比贺龙还要小上两岁,但周恩来的稳重与大智慧,总会让贺龙觉得周恩来才是兄长这样的错觉。
两人一路艰险走来,早已成为了亦师亦友亦兄一般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成为总理,而贺龙也被封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地位的提升并没有让贺龙与周恩来产生隔阂。
有一个大家熟知的贺龙与周总理的故事。1957年3月,中缅会谈,缅甸方代表看见慕名已久的周总理十分热情,纷纷上前敬酒,贺龙知晓周总理的身体不好,在周总理喝了三杯下腹后,主动上前挡酒,说:这杯酒,我来替周总理喝,很感谢你们的到来。
当时的贺龙已经患有糖尿病,总理自然是知晓的,于是他不让贺龙喝,但没想到,贺龙抢先一步,一杯下肚。
周总理见状,对着敬酒者一边礼貌地微笑又一边带着忧虑地说:其实,贺副总理有糖尿病,这酒他实在不能多喝,在场的众人无不为周总理和贺龙的情谊感动。
事后,周恩来对照顾贺龙的随行人员说:“贺副总理不能喝酒,回去的时候要多多注意他的身体。”
另外一边,贺龙也悄悄地照顾周总理的人员说:周总理身体不好,多劝他休息休息才是。
十年动荡,满心遗憾
1966年,十年动荡期间,贺龙也受到牵连。
当时,周总理探望贺龙时,让贺龙搬至他的家中暂时避难,在家中,周恩来与妻子十分关心贺龙夫妻,尽心尽力照顾他们。
但周总理忙于国事,并未如之前一般和贺龙过多地进行沟通。
而在这特殊时期,即使周总理处处保护贺龙,却还是让反动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他们秘密转移了贺龙,从此,贺龙与大家失去了联系。
1969年,贺龙经多次迫害后再次昏迷,而这一次,他没有再醒过来。
当周总理得知贺龙逝世的消息时,距离贺龙逝世已过去两年。于是在贺龙平反后,终于召开悼念会,全国千千万万的人民为贺龙及被这场黑暗所伤害的人们悼念,而周总理更是撑着久病之躯,七次鞠躬,满目含泪,心中定是满是愧疚与怀念。
小结:
“革命前途是光明的,前进的,上升的,革命目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贺龙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共产党的革命是正在成长的新事物,即使当时有黑暗,但贺龙相信,光明的革命前程一定会战胜黑暗,他也从来没有不坚定过革命信念。
当年的动荡似乎已然过去,但它带来的伤害应当铭记在心,只有铭记,才不会忘却,不会忘却,便不会重蹈覆辙,不重蹈覆辙,才会让过去的伤痛有所意义。
内容来自网友分享,若违规或者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